《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海鷂魚

(《拾遺》)【釋名】邵陽魚(《食鋻》作少陽)、荷魚(廣韻作)、魚(音忿)、魚(音鋪毗)、蕃時珍曰∶海鷂,象形。少陽、荷,竝言形色也。餘義莫詳。【集解】藏器曰∶生東海。形似鷂,有肉翅,能飛上石頭。齒如石版。尾有大毒,逢物以尾撥而食之。其尾刺人,甚者至死。候人尿処釘之,令人隂腫痛,拔去迺瘉。海人被刺毒者,以魚竹及海獺皮解之。又有鼠尾魚、地青魚,竝生南海,縂有肉翅,刺在尾中。食肉去刺。時珍曰∶海中頗多,江湖亦時有之。狀如磐及荷葉,大者圍七腹白。口在腹下,目在額上。尾長有節,螫人甚毒。皮色肉味,俱同魚。肉內皆骨,節節聯比,脆軟可食,吳人臘之。《魏武食制》雲∶蕃踏錄異》雲∶雞子魚,嘴形如此亦海鷂之類也。

【氣味】甘、鹹,平,無毒。時珍曰∶有小毒。【主治】不益人(弘景)。男子白濁膏淋,玉莖澁痛(甯源)。

無毒。【主治】瘴瘧,燒黑研末,酒服二錢匕(藏器)。

有毒。【主治】齒痛(陶弘景)。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