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菌桂

(音窘。《本經》上品)【釋名】筒桂(《唐本》)、小桂。恭曰∶者,竹名。此桂嫩而易卷如筒,即古所用筒桂也。筒似字,後人誤書爲,習而成俗,時珍曰∶今本草又作從草之菌,瘉誤矣。牡桂爲大桂,故此稱小桂。【集解】《別錄》曰∶桂生交趾、桂林山穀巖崖間。無骨,正圓如竹,立鞦採之。弘景曰∶交趾屬交州,桂林屬廣州。《蜀都賦》雲“桂臨巖”是矣。俗中不見正圓如竹者,惟嫩枝破卷成圓,猶依桂用,非真桂也。《仙經》用桂,雲三重者良,則明非今時珍曰∶桂,葉似柿葉者是。詳前桂下。《別錄》所謂正圓如竹者,謂皮卷如竹筒。陶氏誤疑是木形如竹,反謂卷成圓者非真也。今人所栽巖桂,亦是桂之類似柿葉,亦有鋸齒如枇杷葉而粗澁者,有無鋸齒如梔子葉而光潔者。叢生巖嶺間,謂之巖桂,俗呼爲木犀。其花有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名丹桂。有鞦花者,春花者,四季花者,逐月花者。其皮薄而不辣,不堪入葯。惟花可收茗、浸酒、鹽漬,及作香搽、發澤之類耳。【發明】見前桂下。時珍曰∶桂主治,與桂心、牡桂迥然不同。昔人所服食者,蓋此類耳。【正誤】弘景曰∶《仙經》服食桂,以蔥涕郃和雲母蒸化爲水服之。慎微曰∶《抱樸子》雲∶桂可郃竹瀝餌之,亦可以龜腦和服之。七年能步行水上,長生不死。趙佗子服桂二十年,足下生毛,日行五百裡,力擧千斤。《列仙傳》雲∶範蠡好食桂,飲水賣時珍曰∶方士謬言,類多如此,唐氏收入本草,恐誤後人,故詳記。

(三月、七月採)【氣味】辛,溫,無毒。【主治】百病,養精神,和顔色,爲諸葯先聘通使。久服輕身不老,麪生光華,媚好常如童子(《本經》)。

木犀花

【氣味】辛,溫,無毒。【主治】同百葯煎、孩兒茶作膏餅噙,生津辟臭化痰,治風蟲牙痛。同麻油蒸熟,潤發,及作麪脂(時珍)。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