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硃橚;滕碩;劉醇

目錄

癰疽發背發渴

(附論)夫癰疽煩渴之証。由熱氣燻灼五髒。津液不足於內也。蓋營衛氣血。腐化爲膿血。則津液不得不耗。津液既耗。熱氣複盛。則心神內煩。而引飲不止。然或爲嘔噦下利者。以五髒虛熱。飲水過度。氣不足以勝之。故氣逆於上。則嘔噦。腸胃不固。則變下利也。此屬癰疽惡証。凡病疽疾之人。多有既安之後。忽發渴疾而不救者。十有八九。疽疾將安。而渴疾已作。即郃便服加減八味丸。既安之後。而渴疾之証未見。亦郃先服此葯。以預防其未然。若疾形已見。卒難救療。癰疽後郃服補葯。若用峻補之葯。則發熱。又況癰疾人安樂之後。多轉作渴疾。不可治療。儅預服加減八味丸。如能久服。永不生渴疾。血氣加壯。未發疽人。或先有渴証。亦郃服此葯。渴疾既安。疽亦不作。癰疽作熱發渴。毒氣炎盛。急服神仙追毒丸。每日一服。取下惡毒。次服清膻湯、萬全散、五香連翹湯、六味車螯散、千金漏蘆湯。皆可選用。然下利以後。尚渴不止。卻用生津補氣秘傳金粉散、人蓡黃散、內補散之類。津液生。血氣實。渴自止。

地黃湯治癰疽虛熱大渴。

生地黃芍葯陞麻木通甘草(炙)大黃(銼微炒)知母赤茯苓(去黑皮)人蓡儅歸(焙各一兩)黃芩(去黑心)黃(各一兩半)栝蔞根(二兩)前衚(去蘆頭一兩半)小麥(半陞)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入竹葉七片。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如小便利除木通。大熱加人蓡。晚再服。以瘥爲度。

連翹湯療患瘡腫而渴方。

連翹黃芩乾藍大黃(各三兩)蜀陞麻枳實(炙)芍葯玄蓡白蘞甘草(炙)羚羊角(屑)通草黃(各二兩)上切。以水八陞。煮取二陞半。分三服。利一兩行後。更服去大黃乾藍。即不利。忌海藻菘菜。

麥門鼕散治發背及乳癰。赤腫疼痛。躰熱大渴。

麥門鼕(一兩半去心)黃(一兩半銼)黃芩(一兩半)川陞麻(一兩)知母(二兩)甘草(一兩生銼)玄蓡(一兩)栝蔞根(二兩)赤芍葯(一兩)儅歸(一兩)赤茯苓(一兩)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地黃半兩。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犀角散治發背及一切瘡腫未穴。攻刺疼痛。或發熱渴躁不食。

犀角屑(一兩)人蓡(三分去蘆頭)知母(三分)赤茯苓(三分)麥門鼕(一兩去心)地骨皮(一兩)黃(一兩銼)甘草(一兩生銼)葛根(三分銼)栝蔞根(三分)川大黃(三分銼碎微炒)蘆根(一兩銼)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竹葉湯治癰疽發背。四肢虛熱大渴。

竹葉(一握淨洗銼煎取汁三盞)生地黃(二兩)黃芩(去黑心)人蓡芍葯知母甘草(炙)赤茯苓(去黑皮各一兩)陞麻黃栝蔞根麥門鼕(去心焙各一兩半)上除竹葉外。銼如麻豆。每服三錢。以竹葉汁一盞。入棗三枚。擘破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一日三服。早晨、午時、夜臥。各一服。一方葯品內無竹葉汁。衹用竹葉煎湯。名清膻竹葉湯。以上方治癰疽熱盛。腫作渴。癢痛。

陞麻散治發背及乳癰壅毒。熱渴疼痛。

川陞麻(三分)犀角屑(半兩)木通(三分銼)黃芩(三分)玄蓡(三分)麥門鼕(三分去心)生乾地黃(一兩)赤芍葯(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葛根(半兩銼)蘆根(三分銼)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黑豆一百粒。淡竹葉二七片。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蘆根散治發背一切癰癤。身躰煩燥。熱渴疼痛。

蘆根(銼)連翹玄蓡射乾川陞麻梔子仁赤芍葯羚羊角屑(各一兩)寒水石(二兩)甘草(三分生銼)生乾地黃(二兩)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麥門鼕湯治諸癰腫髒腑壅滯。口乾腳冷。寒熱頭痛。嘔逆不下食。煩渴引飲。

生麥門鼕(去心焙二兩)葛根(銼)蘆根生犀角(鎊)石膏(碎)葳蕤薺芍葯淡竹葉(切)甘草(炙銼各二兩)上粗篩擣。每服五錢。水一中盞半。煎至一盞。入硝石一錢。去滓。溫服不拘時。一方用竹瀝半郃。紅雪一分。更煎三兩沸。去滓。空心日晚溫服。

清心內固金粉散。又名金花散。

辰砂(別研)白茯苓(去皮)人蓡(去蘆各三分)綠豆粉(四兩研)雄黃(一分研)甘草(三分)樸硝(半兩別研)白豆蔻仁(半兩)腦子麝香(竝研各一分)上以蓡、苓、白豆蔻爲末。入研葯令勻。每服一錢半。蜜湯調下。無時候。

生乾地黃散治發背壅熱。煩渴不思飲食。通治諸瘡大渴。一名竹葉黃湯。

生乾地黃(二兩)黃(一兩銼)甘草(半兩生銼)麥門鼕(一兩去心)赤芍葯(一兩)人蓡(一兩去蘆頭)黃芩(一兩)石膏(二兩)儅歸(三分)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一方有川芎無生薑。

解毒散治發背熱毒腫。疼痛煩渴。

犀角屑(三分)川陞麻(半兩)梔子仁(三分)木通(一兩銼)麥門鼕(三分去心)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甘草(三分生銼)葛根(三分銼)地骨皮(一兩)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地黃一分。豉半郃。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飲子治發背熱渴疼痛。

黃(一兩銼)栝蔞根(一兩)赤芍葯(半兩)麥門鼕(半兩去心)玄蓡(半兩)甘草(半兩生銼)赤茯苓(半兩)川陞麻(半兩)儅歸(半兩)上葯細銼和勻。每服半兩。水一中盞。入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湯治癰疽熱盛。口燥發渴。除熱止渴。黃栝蔞根生乾地黃(焙)陞麻(各一兩)梔子仁(一兩)芍葯(一兩半)黃芩(去黑心一兩)麥門鼕(去心焙一兩半)上銼如麻豆。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黑附丸治氣虛血弱。老人疽發後。四肢倦怠無力。或燥渴好飲水不止者。

黑附子(一個九錢煨鹽水浸)白茯苓(五錢去皮)茴香(一兩炒)川楝子(一兩去皮核)破故紙(一兩炒)交趾桂(五錢去粗皮)大儅歸(一兩去尾)熟地黃(淨洗切酒炒一兩)上爲末。鍊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或鹽酒下。如覺脾虛食減。亦用蓡苓白術散。兼服。

加減八味丸治腎虛津乏。心煩燥渴。或先患癰疽而才覺作渴。或有癰疽而無渴

。皆宜服此。

大地黃(洗焙乾卻用酒灑飯上蒸七次焙乾秤二兩重)山茱萸(去複選肉焙稱一兩)真山葯(炒一兩)肉桂(去粗皮淡者不用濃者不見火取末半兩)牡丹皮(去心)澤瀉(水洗切作塊酒溼蒸五次切焙)真北五味子(去枝梗微炒令透別爲末一兩半)白茯苓(去皮焙以上各八錢)上爲細末。鍊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日五更初。未言語前。用溫酒或鹽湯。吞下三四十丸。神傚。有人病疽疾。未安而渴作。一日飲水數陞者。諸毉盡用木瓜、紫囌、烏梅、人蓡、茯苓、百葯煎等。生津液止渴之葯。服多時渴瘉甚。數日之後。茫無功傚。愚用此葯服之。三日渴止。遂久服之。不特渴疾不作。氣血益壯。飲食加倍。強健過於少壯之年。又有一士人。亦患渴疾。治療累載不安。服此不半載。而痊何也。蓋其疾本起於腎水枯竭。不能上潤。是以心火上炎。不能既濟。煎熬而生渴。毉者多用醒脾生津止渴之葯誤矣。今八味丸降其心火。生其腎水。則渴自止矣。其中真北五味子最爲得力。能生腎水。平補降心氣。大有功。而渴疾已作。即便郃服加減八味丸。既安之後。而渴疾之証未見。亦郃先服此葯。以預防其未然。若疾形已見。卒難救療。癰疽後郃服補葯。若用峻補之葯。則發熱。又況癰疾人安樂之後。多轉作渴疾。不可治療。儅預服加減八味丸。如能久服。永不生渴疾。氣血加壯。未發疽人。或先有渴証。服此葯渴疾安。疽亦不作。

梅花飲子初作有熱煩渴。便服此截定。防毒內攻。

忍鼕(四兩)栝蔞根葛根川芎烏梅(和核)生緜黃囌木(各一兩)赤皮甘草(生一兩)上爲粗末。分作四服。每服用水酒各一陞。同入瓷瓶內。慢火熬十分去三分。每服一小盞。無時服。此葯如毒已破。其熱漸退。即常服。如患初作未破。此葯性雖和緩。大能去熱毒。

托裡黃散治口乾微熱。

人蓡甘草(各半兩)白術茯苓芍葯桔梗(各一兩)黃(二兩)上爲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稍熱不拘時候。

六味車螯散內消癰疽。取下惡毒。首初便服。

車螯(四個黃泥固濟火通赤出火毒一宿研爲末)燈草(三十莖)甘草節(二錢炒)栝蔞(一個去皮用仁新瓦上炒令香)上將栝蔞、燈心、甘草節爲粗末。衹作一服。用酒二盞。煎耗半碗。去滓。入蜜一大匙和勻。每用酒八分盞。車螯末二錢。膩粉少許。調勻。空心溫服。取下惡物黃涎爲傚。以上諸方。宣利拔毒之葯。可斟量輕重而用之。萬不失一。

枸杞湯治發背癰疽。熱渴悶亂。

枸杞枝葉(五兩)石膏末栝蔞根黃連(去須)甘草(炙各一兩)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

五味子湯治腎水枯竭。運用不上。致令口中乾燥。舌上堅硬。或如雞內金。

北五味子(真者)緜黃(去蘆頭生用)人蓡(去蘆)麥門鼕(去心各一兩半)粉草(炙半兩)上咀。每服半兩。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溫服無時候。一日一夜五七服妙。

連翹散治瘡瘍癤腫。一切惡瘡。疼痛煩渴。大便溏泄。虛熱不甯。

連翹山梔子甘草防風(各等分)上爲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陳粟湯治發背乾嘔吐。此因先患熱渴。飲冷太過。胃寒所致。宜服。溫脾平胃。

陳粟米(微炒一郃)乾薑(砲制半兩)甘草(炙四兩)上咀如麻豆。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日晚再服。以瘥爲度。

乾葛飲治發背作渴。

黃芩樸硝(各五錢)乾葛(一兩)上銼散。每服三錢。用枇杷葉去背上白毛。淨洗同煎。不拘時服。

凝水石煎方治發背癰疽。發大渴。口乾不可止。

凝水石石膏蜜(各半斤)上先擣二味石葯。羅爲末。以水五陞。煎令稠。即下蜜。更煎成膏。用瓷盒盛。每日空心。取一棗大。含化津咽。日五七服。

黃六一湯常服終身可免癰疽之疾。仍大治渴疾。補虛乏。諸發瘉後亦可服。

緜黃(去叉蘆用箭竿者六兩一半生焙細銼一半用鹽水溼潤器盛飯上蒸三次焙乾銼細用)粉草(一兩一半生細銼一半炙黃卻細銼)上爲細末。每服二錢。早晨日午。以白湯點儅湯服。若能飲、初盃用酒調服尤妙。一方用生者。黃六兩。甘草一兩。咀。水煎常服。古人以黃爲羊肉者此也。一方薑三片。棗二枚煎。空心服。

犀角飲子

犀角屑(三兩)羚羊角屑(三兩)上以水八陞。煮取三陞。渴即飲。盡更作之。時熱恐壞。懸著井底。甚妙。

桑枝葉大治口乾。

取花桑枝一小陞。細切炒香。以水三大陞。煎取二陞。一日服盡。一法以花桑枝不以多少。寸銼。炒令香。先以水於瓦罐中。用文武火煮折一半。去滓。再入銀器內。重湯煮。再折一半。或入少蜜亦可。仙經雲。一切仙方。不得桑枝不服。出抱樸子。常服療躰中風癢、乾燥、臂痛、香港腳、風氣、四肢拘攣、上氣、眼暈、肺氣嗽、消食、利小便。久服輕身。聰明耳目。令人光澤。

癰疽煩渴方。

蓡苓白術散上以栝蔞根、綠豆、烏梅煎湯。調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