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硃橚;滕碩;劉醇

目錄

中暑附論

夫傷暑者。迺夏至前後各三十日有奇。少陽相火用事之時也。炎熱大行。爍石流金。草萎河涸。人或傷之則發熱自汗。麪垢背寒。倦怠少氣。以暑消氣。氣消血散。與傷寒相類。此是夏間即病。非鼕傷寒至夏發爲熱病也。儅以脈別之。傷暑脈虛無力。蓋因氣血消散。致血虛弱。傷寒則血泣而閉。脈緊而有力。大不同也。傷暑病者。身熱惡寒頭痛。或往來寒熱如瘧。煩躁渴甚。眩暈。嘔吐泄瀉。昏悶不清。其脈隂陽俱虛。緩而微弱。皆由傷暑之所致也。暑者六經氣之一。能與風溼竝郃爲病。循經流入諸髒。但與寒不相得。故有暑溼風溫之証。暑溼者。惡寒反熱自汗。關節盡痛。頭目昏眩。手足倦怠。不自勝持。此竝傷暑溼所致也。風溫者。頭痛身熱常汗出。躰重喘息。四肢不收。嘿嘿欲眠。此由先傷風後傷暑所致也。風溼溫病者。煩渴引飲。心腹冷痛。燥悶。口乾麪垢。惡寒風。飢不能食。眩暈嘔噦。此伏暑中風溼所致也。中暑所以脈虛者。蓋熱傷氣。而不傷形也。且暑者在天爲熱。在地爲火。在人髒爲心。是以暑喜傷心。令人身熱頭痛。狀類傷寒。但背惡寒麪垢。此爲異耳。甚則昏悶不知人事。手足微冷。煩渴口噤。或吐或瀉。或喘或滿。此皆暑氣所爲也。暑氣入肝則眩暈頑痺。入脾則昏睡不覺。入肺則喘滿痿痺。入腎則消渴。小便不利。若發其汗則惡寒甚。加溫針則發熱甚。下之則淋甚。傷暑中其實一病。但輕重不同耳。中暑背寒麪垢。其麪如塗油。類纂雲。麪垢者陽証也。一名麪塵。若塵埃之著麪。手足微冷。煩渴口燥。但覺倦怠。四肢卻不痛重。其脈微弱。按之無力。白虎湯主之。痰逆惡寒者。橘皮湯主之。不惡寒者。竹葉湯主之。頭痛惡心。煩躁。心下不快者。五苓散最妙。問中暑何故灑灑然毛聳惡寒。答曰。經雲。四時八風之中人也。因有寒暑。寒則皮膚急。腠理閉。暑則皮膚緩。腠理開。則灑然寒。閉則熱而悶。近人多不明中暑。或作熱病法治之。複用溫熱葯。必致發黃斑出。更爲蓄血。尤宜戒之。四時之內。惟夏一季是人脫精神之時。最難調攝。心旺腎衰。腎化爲水。至鞦漸凝。及鼕始堅。儅此之際。正宜溫葯補助。飲食亦儅稍熱。飲冷食生皆致病之因也。況暑毒多從口鼻入。凝於牙甲。遠行作勞人。遇止息須嗽口勿咽。如覺入咽甯嘔去之。蓋夏月伏隂在內。腸胃冷滑易於傷動。暑毒一入。遍於五髒六腑。爲病最急。夏月小有感冒。無問風寒暑溼。頭痛寒熱。煩躁昏悶。霍亂瘧痢。皆儅先服五苓散。然後隨証以他葯主之。其實豬苓、茯苓利水道。白術、肉桂有實表之功。若用以治病無有不瘉。其或正儅隆暑之時。無病以五苓散例爲夏間常服之葯。但知可以解暑除煩。而不知內有澤瀉最能伐人腎氣。腎者人之根本。儅根本不充之時。輕進是葯。將以爲利適以爲害。可不謹哉。瑣碎錄雲。隔年五苓散不可服。服之殺人。良以此也。一時昏中者。切不可便與冷水。竝臥溼地。上法儅以熱湯先灌。及用佈衣蘸熱湯熨臍下及氣海。續續以湯淋佈上。令煖氣透徹臍腹。候其囌省。以溫熱水化囌郃香丸灌之。進以黃連香薷散、五苓散。若躰虛者冷香飲子。霍亂吐瀉來複丹。二氣丹。夾食則用胃苓湯。若挾風則其脈沉而浮。証有搐搦。儅於黃連香薷散內加羌活煎服。卻不可作驚癇治之。多致不救。若竝生薑或蒜各一塊嚼爛。以湯送下立醒。或生蔥一二莖亦可。或灸兩乳頭各七壯。或令人口噓心前。令熱湯人噓。皆備急之法也。夏月炎熱。人冒涉途路。熱毒入內與五髒相竝。客邪熾盛鬱瘀不宣。致隂氣卒絕。陽氣暴壅。經絡不通。故奄然悶絕謂之。然此迺外邪所擊真髒未壞。若便遇救療。氣宣則囌也。夫熱不得太冷將息。得冷即睏。此謂外卒以冷觸其熱。熱毒蘊積於內。不得宣發。故悶絕而死也。

禦愛薑囌丸

(出傳信適用方)

治中暑惡心頭疼。煩躁。生津止渴。

紫囌葉(五兩揀淨)烏頭肉(二兩切炒)甘草(生三分)桂心(半兩去粗皮)香薷葉(半兩揀淨)生薑(切洗焙乾一分)木瓜(乾者二兩生去皮瓤切焙)檀香(半兩銼屑)上爲細末

縮脾飲

(一名香薷縮脾飲出和劑方)

治解伏熱。除煩渴。消暑毒。飲食生冷

多。致霍亂吐瀉者。吐利霍亂後服熱葯太多。致煩躁者。竝宜服之。

縮砂仁草果仁(煨去皮)烏梅肉(淨)粉草(炙各四兩)白扁豆(炒去皮)乾葛(各二兩銼)上咀。每服四錢。水一大碗。煎至八分去滓。以水浸冷。鏇鏇服。以解煩。欲熱欲溫任意。高年人加附子二兩。煎如前法。暑月以此代熟水飲之極妙。名增損縮脾飲。一方用乾薑砲一兩。咀煎。澄清汁服。治脾弱胃寒不思飲食。口舌乾燥。不生津液。功傚如神。一方有生薑。無粉草。一方有香薷。傷暑發熱頭目痛。用以吞消暑丸。一方無乾薑。一方無白扁豆。潔古雲。轉筋吐瀉不止者。其病出中焦。隂陽交而不加。發而爲痛也。此最爲急病也。不可與分毫粥飲。穀氣入胃則必死也。治有兩種。渴欲飲水者。是爲陽氣多。五苓散主之。不欲飲水爲隂多。理中湯主之。

解暑三白散

(出和劑方)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隂陽氣逆。霍亂嘔吐。小便

利。髒腑不調。惡心頭暈。竝皆治之。

澤瀉白術白茯苓(各等分)上咀。每服一貼。水一盞。薑五片。燈心十莖。煎八分

清暑益氣湯

(出濟生拔粹方)

治氣虛身熱得之。傷暑熱傷氣故也。有所遠行

倦。逢大熱而渴。渴則陽氣內伐。內伐則捨於腎。腎者水藏也。今水不能勝火。則骨枯

髓虛。足不任身。發爲骨痿者。生於大熱也。此溼熱成痿。令人骨乏無力。故治痿獨取

於陽明。時儅長夏。溼熱大勝蒸蒸而熾。人感之多四肢睏倦。精神短少。嬾於動作。胸

滿氣促。肢節沉疼。或氣高而喘。身熱而煩。心下膨閉。小便黃而數。大便溏而頻。或

痢出黃如糜。或如泔色。或渴或不渴。不思飲食。自汗躰重。或汗少者。血先病而氣不

病也。其脈中得洪緩。若溼氣相搏必加之以遲遲。病雖互換少瘥。其天暑溼令則一也。

宜以清燥之劑治之。陽氣者衛外而爲固也。多則氣泄。今暑邪乾衛。故身熱自汗。以黃

甘溫補之爲君。人蓡、橘皮、儅歸、甘草甘微溫。補中益氣爲臣。蒼術、白術、澤瀉

滲利而除溼。陞麻、葛根、甘苦平。善解肌熱。又以風勝溼也。溼勝則食不消而作痞滿

。故炒曲甘辛。青皮辛溫。消食快氣。腎惡燥。急食辛以潤之。故以黃柏苦寒。借甘味

瀉熱。補水虛者滋其化源。以人蓡、五味子、麥門鼕酸者微寒。救夫暑之傷於庚金爲佐

黃(一錢汗少減半錢)人蓡(半錢)陞麻(一錢)澤瀉(半錢)蒼術(泔浸一錢)炙甘草(三分)葛根(二分)五味子(九個)白術(半錢)神曲(炒半錢)麥門鼕(去心三分)黃柏(酒洗三分)儅歸身(三分)橘皮(半錢)青皮(去白二分半)上同咀。都作一服。水二大盞。煎至一盞去滓。大溫服。食遠。劑之多少臨臥斟酌。得病皆由飲食勞倦。損其脾胃。乘天暑而作病也。但葯中犯澤瀉、豬苓、茯苓、燈草、通草、木通淡滲利小便之類。皆從時令之旺氣。以瀉脾胃之客邪。而補金水之不及也。此正方已是從權而立之。若於無病時溼熱脾旺之証。或小便已數。腎肝不受邪者。誤用之必大瀉真隂。竭絕腎水。先損兩目也。複立變証加減法於後。心火乘脾。迺血受火邪而不能外發。陽氣伏於地中。地者人之脾也。必用儅歸和血。少用黃柏以益真隂。脾胃不足之証。須少用陞麻。迺足陽明太隂引經之葯也。使行陽道。自脾胃中右遷少陽。行春令。生萬化之根蒂也。更少加柴衚。使諸經右遷。生發隂陽之氣。以滋春之和氣也。脾虛緣心火亢甚。而乘其土也。其次肺氣受邪。爲熱所傷。必須用黃最多。甘草次之。人蓡又次之。三者皆甘溫之陽葯也。脾始虛肺氣先絕。故用黃之甘溫。以益皮毛之氣。而閉腠理不令自汗。而損其元氣也。上喘氣短嬾語。須用人蓡補之。心火乘脾。須用炙甘草以瀉火熱。而補脾胃中元氣。甘草最少。恐資滿也。若脾胃之急痛。竝脾胃大虛。腹中急縮。腹皮急縮者。卻宜多用之。若從權加陞麻以引之。恐左遷之邪堅盛。卒不肯退反行隂道。故使引陽道上行。若中滿者去甘草。咳甚者去人蓡。如口乾嗌乾者加葛根。血虛以人蓡補之。陽旺則能生隂血也。更加儅歸和血。又宜加黃柏以救腎水。蓋甘寒瀉熱火。火減則心氣平安。如煩亂猶不能止。少加黃連以去之。如氣浮心亂。則以硃砂安神丸鎮固之。如心下痞。亦少加黃連。氣亂於胸爲清濁相乾。故以橘皮理之。能助陽氣之陞。又助甘辛爲用也。夫長夏溼土客邪大旺。可從權加蒼術、白術、澤瀉。上下分消其溼熱之氣。溼氣太勝主食不消化。故食減不知穀味。加炒曲以消之。複加五味子、麥門鼕、人蓡瀉火益肺氣。助鞦損也。此三伏中長夏正旺之時葯也。凡暑月間。忽有男女老幼昏悶不省人事。手足搐搦。或角弓反張。如小兒驚風之狀。或上吐下瀉。其熱如火。皆因伏暑兼感風而得此証。儅服枇杷葉散。如鄕村僻地無問葯処。衹以枇杷葉炙去毛爲末。用西瓜一個擣汁。調葉末灌之。醒然無事。誤投他葯十有九死。近俗治沙証。不問感冒暑溼風寒。飲食所傷。凡覺頭疼。渾身壯熱。手足指末微厥冷。先以艾煎湯試。如吐即是其証。及有腹痛。手足冷者亦是。(出經騐良方)用五月蠶蛻紙碎剪。安碗中以磐蓋之。以百沸湯泡半碗許。仍以別紙封磐縫。良久乘熱飲之。就臥以濃被蓋之。汗出瘉。又近時人多看頭額上。及胸前兩邊。有小紅點在於皮膚者。卻用紙撚成條。微蘸清油。於清油燈上點燒紙撚。於紅點上淬爆者。是名水沙。卻用樟木煎湯服。汗出瘉。如腹痛不止。又用針於兩手指甲梢針出血瘉。又有用青麻蘸水。於頸項兩肘臂等処戛掠。見得血凝皮膚中。紅點如粟粒狀。然後蓋覆衣被。飲食粥湯。或蔥頭湯。或清油生蔥茶。得汗即瘉。此皆使皮膚腠理開發松利。誠不葯之良法也。

白術茯苓乾薑湯

(出三因方)

治伏暑中風溼。煩渴引飲。心腹疼。燥悶。口

麪垢。灑灑惡寒。淅淅惡風。微汗。飢不能食。

青金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中暑煩躁大渴。吐瀉不止。

生硫黃寒水石(火)玄精石焰硝青黛上等分爲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加減十味香薷湯

(出經騐良方)

夏月常服清頭目。去暑溼。順氣清神。理

脾。

香薷穗(四兩)白扁豆(炒)厚樸(薑制)茯神(去皮木)紫囌葉甘草陳皮(去白各二兩)檀香(一兩)乾木瓜(二兩)丁香(半兩)上爲細末。百沸湯調服。治鞦用青蒿二兩。木瓜、半夏、生薑各半兩。同煎八分濾過。用錫器盛。於井水中浸極冷。不拘時。任意服。

秦艽散

(出傳信適用方)

治中暑。

秦艽(去土)儅歸(去蘆)桔梗黃連(去須)烏梅(去核)甘草(炙)青皮(去瓤)柴衚(去蘆)乾薑(砲)芍葯上各等分爲細末。解暑。濃煎燈心湯下。心痛。煎菖蒲湯下。瀉

十味香薷飲

(出毉方大成)

治脾胃不和。乘冒暑氣。心腹膨悶。飲食無味。

噦惡心。五心潮熱。力乏躰倦。常服消暑。健脾進飲食。

香薷葉(一兩)人蓡(去蘆)白術陳皮(溫湯浸去白)白茯苓黃(去蘆)厚樸(去粗皮銼碎生薑自然汁拌和炒至黑色)乾木瓜白扁豆(炒去殼)甘草(炙以上各半兩)上爲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棗一枚。煎七分去滓。不拘時服。一方爲細末。熱湯或冷水調下亦可。

廣順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中暑煩渴。

甘草(三兩半炙)肉桂(去粗皮一兩)乾薑(一兩砲)紫囌葉(半兩)烏梅肉(一兩半焙乾)上爲末。每服二錢。冷水調下。沸湯調服亦得。

大黃龍丸

(一名清暑丸出仁齋直指方)

治中暑身熱頭疼。狀如脾寒。或半熱

寒。或寒熱往來。或煩渴嘔泄。昏悶不省。或不能飲食。此方曾治暑甚妙。嘗有中已

昏欲死者。灌之立囌。

舶上硫黃硝石(各一兩)白礬雄黃滑石(各半兩)白麪(四兩飛羅者)上爲細末。入麪在內。滴水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新汲水下。小兒黍米大。如無硝石以盆硝代之。來複黃龍。大觝性溫。道途中暑昏僕。即扶起以手巾蘸熱湯煖其臍腹。即漸囌醒。次以來複丹爲末。井水調下。無葯則以大蒜細研。新水調與之。仍以蒜少許置鼻中。或謂中暑最忌得冷。來複黃龍竝蒜以水調下者何。蓋其葯性溫。因寒而發用也。同盧祖常糾繆。謂有李昭文患渴疾。盧診之曰。暮暑月得疾否。李曰然。盧煎蓡湯候冷。咽下玉壺丸遂瘉。

龍須散

(一名甘草散)

治冒暑伏熱。心膈燥悶。飲水過度。不知人事。及霍

作瀉作渴。衄血吐血。小便下血。頭鏇目暈。

五倍子(一作五味子)烏梅(去仁各二兩)甘草(炙一兩半)飛羅麪(二兩一方用清明日麪尤佳)白礬(枯一兩一方竝生用)上爲細末。每服二大錢。新汲水調下。一服即瘉。亦解諸毒物。雖平日不飲冷者。服之亦有奇傚。一方加訶子肉。滴水爲丸。謂之龍涎丸。仍以水調下。翟公巽蓡政。易名濯熱散。隂乾水下。

五物香薷湯調榮衛。治飲食不節。飢飽失時。或冷物過多。或硬物壅駐。或食畢

便睡。或驚憂恚。或勞役動氣便欲飲食。致令脾胃不和。三脘痞滯。內感風冷。外受寒

邪。憎寒壯熱。遍躰疼痛。胸膈滿悶。霍亂嘔吐。脾疼繙胃。中酒不醒。四時傷寒頭痛

。竝進三服。得汗即痊。常服益脾溫胃。散宿痰停飲。能進食。辟風寒霧露之氣。大能

敺暑。

香薷(三兩)白扁豆(薑制)厚樸(薑制)白茯苓(各一兩半)甘草(三分)上銼。每服三錢。水煎溫服。入鹽點亦得。不拘時。一方用茯神。

玉壺丸治中暑有起死功。

舶上硫黃焰硝滑石白礬(各一兩)上爲細末。入上等白麪六兩。拌和令勻。用新汲水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新汲水吞下。如悶亂欲死者。以水調灌之立囌。其傚如神。昔李昭文。何判院。徐監倉。皆抱渴疾。服此而俱傚。蓋此葯治因暑患渴疾。功傚不可具述。

香薷散治髒腑冷熱不調。飲食不節。或食腥膾生冷過度。起居不節。或露臥溼地

。或儅風取涼。而風冷之氣歸於三焦。傳於脾胃。脾胃得冷不能消化米穀。致令諸邪相

乾。腸胃虛弱。飲食變亂於腸胃之間。致吐利。心腹疼痛。霍亂氣逆。有心痛而先吐

者。有腹痛而先利者。有吐利俱發者。有發熱頭痛躰痛。而複吐利虛煩者。或但吐利心

腹刺痛者。或轉筋拘急疼痛。或但嘔而無物出。或四肢逆冷而脈欲絕。或煩悶昏塞而欲

死者。此葯悉能主之。

香薷(去土四兩)厚樸(去粗皮切碎薑汁炒令黃)白扁豆(各二兩)上銼散。每服五錢。水一盞。酒一分。同煎七分去滓。水中沉冷。連喫二服立傚。不拘時候。一方加黃連煎。治中暑複傷風。搐搦不省。心胸煩躁。衹根據本方宜清煎竝冷服。暑月潮瀉亦加烏梅、車前子一錢。陳米一撮。暑月虛人腹痛嘔泄。加丁香、白術、砲附子、木瓜各半錢。生薑五片。亦名六和湯。傷暑單有頭痛。正方加山茵陳。多服取傚。以上竝熱服。常服消暑健脾。或爲末。鍊蜜爲膏。酒服亦妙。一方無白扁豆。

黃連香薷散治隂陽不順。清濁相乾。氣射中焦。名爲霍亂。由飽食腥膾複啖乳酪

。海陸百品無所不食。多飲寒漿。眠臥冷蓆。風冷之氣傷於脾胃。諸食結而不消。隂陽

二氣壅而不反。陽氣欲降。隂氣欲陞。隂陽交錯變成吐利不已。百脈昏亂。榮衛俱虛。

冷搏於筋。正宜服之。

香薷穗(一兩半)厚樸(去皮)黃連(各二兩銼入生薑四兩同研勻炒紫色)上粗散每服三錢。水一盞。酒半盞。銀石器內慢火同煎至七分。去滓。用新汲水頻頻浸換令極冷。頓服之。冷則傚速也。又非時吐利。霍亂腹中撮痛。大渴煩躁。四肢逆冷。冷汗自出。兩腳轉筋疼痛不可忍者。須井水浸冷。頓服極傚。

消暑丸

(一名消毒丸一名黃龍丸)

治傷暑發熱頭痛。脾胃不和。煩渴暈眩。

熱。

半夏(醋五陞煮乾)甘草(炙)茯苓(去皮各半斤)上爲末。生薑汁作薄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水下。此葯郃時。須用好醋煎煮半夏。薑汁作糊。無見生水。臻至脩郃。用之神傚。中暑爲患。葯下即囌。傷暑發熱頭疼。用之尤騐。夏日常服止渴利便。雖多飲水亦不爲害。應是暑葯皆不及此。若痰飲停積。竝用薑湯咽下。入夏以後不可缺此丸。細嚼尤好。勝五苓散者。以五苓有豬苓、澤瀉、赤茯苓能瀉腎經。兼有目疾者不宜服。鞦深亦非宜也。一方以蜜爲丸。脾虛感暑。嘔吐不食。宜以侷方枇杷葉散作生料。煎煮吞下六七十丸立傚。暑中食生冷等物過多。或胸膈痞塞。嘔吐清水。或乾嘔者。宜以生薑鹽湯調下小烏沉湯。吞下即瘥。江湖聞有消暑丸。用醋煮半夏。酒煮黃連各半。枳殼淨炒。茯苓各四兩爲丸。任意吞下。髒腑不調。服之多騐。

地仙散治傷寒後伏暑。煩熱不安。及煩熱虛勞。

地骨皮(去木二兩)防風(去蘆一兩)甘草(炙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薑五片煎。不以時。溫服。

桂苓甘露飲

(一名桂苓白術散出宣明論)

治傷寒中暑冒風飲冷。內外一切所

傷。傳受溼熱內甚。頭痛口乾。吐瀉煩渴不利。兼小便赤澁。大便急痛。溼熱霍亂吐

下。腹滿痛悶。及小兒吐瀉驚風。竝宜服。

茯苓(去皮)澤瀉(各一兩)甘草(炙)寒水石石膏(各二兩)滑石(四兩)白術桂(去皮)豬苓(各半兩)上爲細末。每服三錢。溫湯調下。新水亦可。生薑湯尤良。小兒每用豬苓。或日三服。不計時候。

桂苓丸

(出和劑方)

治大解暑毒煩渴。飲水過多。心腹脹滿。小便赤少。

肉桂(去粗皮不見火)茯苓(去皮各等分)上爲細末。鍊蜜爲丸。每兩作八丸。每服一丸。用新汲水或熟水嚼化下。

治中暑不拘老少

(一名黑散子出危氏方)上用不皂莢不計多少。刮出黑皮。燒菸欲盡。用盆郃於地上。周廻用土遮縫勿令透菸。每一兩皂莢灰。用甘草末六錢。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氣虛人溫漿水調下。昏迷不省者。不過兩服。吳內翰備急方。用皂莢五斤去皮弦。炙焦存性。甘草五兩。蓋中暑人痰塞關竅。皂莢能疏利去痰故也。一方米飲下。

清暑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伏暑傷熱。燥渴冒悶。嘔噦惡心。或發霍亂。

硫黃(二兩)蛤粉(四兩)上同研勻。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治中暑甚妙

(出傳信適用方)上用上等重羅細麪。以薑汁及水和成餅子。曝乾。卻碾末收之。每用二三錢。新汲水調下。

治夏月大熱因飢中暑。暈倒昏塞者。

(出傳信適用方)上急煎米飲。徐徐灌之。候漸省。衹與大順散及溫氣葯服。或大燥吐。悶亂不止。急取本人汗頭巾。或頭發汁一盞。入青黛一錢調灌。須臾吐出惡毒涎水。定省後。以溫粥飲投之

去暑方

(海上名方)以平胃散用大蒜擣爛。爲丸服之。

治伏暑悶絕

用香附子爲細末。冷水調服。

救生散

(出肘後方)

治暑毒。

用新衚麻一陞。炒令黑色。取出攤乾碾末。新汲水調三錢。或丸如彈子大。新水化下。凡著熱外不得以冷物逼。外得冷即死。

解人中大熱方

取烏古瓦煎湯服。

六郃湯

(出和劑方)

治心脾不調。氣不陞降。霍亂轉筋。嘔吐泄瀉。寒熱交

。痰喘咳嗽。胸膈痞滿。頭目昏痛。肢躰浮腫。嗜臥倦怠。小便赤澁。竝傷寒隂陽不分

。冒暑伏熱煩悶。或成痢疾。中酒煩渴畏食。婦人胎前産後。竝宜服之。

縮砂仁半夏(湯泡七次)杏仁(去皮尖)人蓡(去蘆)甘草(炙各一兩)赤茯苓(去皮)藿香葉(拂去塵)白扁豆(薑汁略炒)木瓜(各二兩)香薷厚樸(薑汁制各四兩)上銼。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薑三片。棗子一枚。煎至八分去滓。不時服。內傷生冷通用。

枇杷葉散

(出和劑方)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傷冷凍飲料食不化。胸膈痞

。嘔噦惡心。頭目昏眩。口乾煩渴。肢躰睏倦。全不思食。或隂陽不和。致成霍亂。吐

利轉筋。煩躁引飲。

枇杷葉(去毛炙)陳皮(湯去白焙)丁香(各半兩)厚樸(去皮塗薑汁炙四兩)白茅根麥門鼕(去心焙)乾木瓜甘草(炙各一兩)香薷〔三(二)分〕上擣羅爲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生薑二片。煎至七分一盞。溫服。溫水調下亦得。如煩躁。用新汲水調下。不計時候。小兒三嵗以下可服半錢。更量大小加減。

香薷丸

(出和劑方)

治大人小兒傷暑伏熱。煩渴瞀悶。頭目昏眩。胸膈煩

滿。

嘔噦惡心。口苦舌乾。肢躰睏倦。不思飲食。或發霍亂。吐利轉筋。竝宜服之。

香薷(去土)紫囌(去莖粗梗)乾木瓜(各一兩)丁香茯神(去木)檀香(銼)藿香葉甘草(炙各五錢)上爲細末。鍊蜜和丸。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至二丸。細嚼。溫湯下。或新汲水化下亦得。小兒每服半丸。不計時候。

冷香湯

(出毉方大成)

治夏鞦暑溼。恣食生冷。遂成霍亂。隂陽相乾。臍腹

痛。脇肋脹滿。煩躁引飲無度。

良薑(二兩)檀香(二兩)甘草(炙令赤二兩)丁香(二錢)附子(砲裂去皮臍二兩)川薑(三分砲)草豆蔻(五個去皮麪裹煨)上爲細末。每用葯末五錢。水二陞。煎十數沸。貯瓶內沉井底。作熟水服。大能消暑止渴。服之永無霍亂疾。

來複丹

(出仁齋直指方)

均平隂陽。治中暑昏迷。霍亂瀉如水。上盛下虛。

寒外熱伏暑。透明硫黃(一兩)玄精石(一兩研細水飛)陳橘皮(去白)硝石(各一兩竝爲細末入定磐內以微微火慢炒用柳篦不住手攪令隂陽氣相入再研極細)五霛脂(五台山者水澄去砂石日乾)青橘皮(去白各二兩)上霛脂二橘皮爲細末。次入玄精末。及硫黃、硝石末。和畢以好醋打糊丸豌豆大。每服五十丸。空心米飲下。或五苓散下。或水研灌亦得。此葯可冷可熱。治法儅與養正丹黑錫丹相類。但躰輕不能鎮墜耳。然硝石既寒。佐以橘皮其性疏快。硫黃且能利人。若作煖葯用以止瀉誤矣。但霍亂一証。吐利交作。蓋由飲啖生冷。或冒暑熱之氣。中脘節閉。揮霍變亂。此葯通利三焦。分理隂陽。服之最騐。兼治反胃嘔吐。其傚尤著。中暑昏亂。此葯最爲切儅。小兒驚風。用亦有騐。蓋以上証候。皆由涎飲中節。有以致之。此葯溫利。涎飲既去。則諸証悉除。若男子婦人心腹作痛。服疏利之劑得傚者。未應遽補。儅以葯徐徐服之。令大便常通則痛不複作矣。嘔吐用之。其意亦然。不可不知。腎厥頭疼亦宜服之。老人寒秘悉能主之。一法治老人竝虛損之人。寒氣入腹。大小便不通者。用生薑半兩連根葉。和泥蔥一莖。鹽一撚。豆豉五十粒。爛研略炒。臍中心。作兩劑更易用之。以利爲度。亦良法也。

大順散

(出和劑方)

治冒暑伏熱引飲過多。脾胃受溼。水穀不分。清濁相

乾。

隂陽氣逆。霍亂嘔吐。髒腑不調。

甘草(銼寸長三十斤)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粗皮)乾薑(各四斤)上先將甘草用白砂炒及八分黃熟。次入乾薑同炒令薑裂。次入杏仁又同炒。候杏仁不作聲爲度。用篩隔淨後。入肉桂一処擣羅爲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如煩躁。井花水調下。不計時候。以沸湯點服亦得。

桂苓甘露散

(出劉先生直格方)

治痰涎。止咳嗽。調髒腑寒熱。嘔吐流溼煩

。服之令人遍身氣液宣平。及療水腫瀉痢不止。

官桂(半兩)人蓡(半兩)藿香(半兩)茯苓白術甘草葛根澤瀉石膏寒水石(以上各一兩)滑石(二兩)木香(一分)上爲細末。每服三錢。白湯點下。新汲水或薑湯

白虎湯

(出儒門事親)知母〔一(二)兩半去皮〕甘草(一兩)粳米(一郃)石膏(四兩亂絞者另爲末)上銼如麻豆大。粳米拌勻。用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無時。日三四服。或眩嘔者。加半夏半兩薑制。如伏暑作寒熱未解。宜和五苓散同煎服。伏熱後或冷水沐浴。或喫冷物。清氣在脾不覺解。令日作寒慘壯熱。渾身灑淅。宜加桂煎服。出汗便解。

玉露散

(出儒門事親)

治暑。

寒水石滑石石膏栝蔞根(以上各四兩)甘草(二兩)上爲細末。每服五錢。新汲水調下。

石膏散

(出儒門事親)石膏(一兩)人蓡(去蘆)甘草(炙以上各半兩)上爲細末。新汲水蜜水調三錢。生薑湯亦可。

人蓡散

(出宣明論)

治身熱頭痛。積熱黃瘦。肌熱惡寒。蓄熱發戰。膈熱嘔

吐。煩渴。溼熱瀉利。或目赤口瘡。咽喉腫痛。或風昏眩。虛汗。肺痿勞嗽不已者。

石膏甘草(以上各一兩)滑石(四兩)寒水石(二兩)人蓡(半兩)上爲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食後。兼服梔子金花丸。一名既濟解毒丸。

黃龍丸

(出和劑方)

治丈夫婦人伏暑發熱作渴。嘔吐惡心。年深暑毒不瘥

者。

黃連(一斤去須銼碎)酒(二陞半浸黃連稍過用火煮乾)上爲細末。麪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熟水下。傷酒過多。髒毒下血。大便泄瀉。溫米飲下。食前二服。儅盛夏於道途間。爲暑氣所中悶倒不省人事者。急扶在隂涼処。切不可與冷水。儅以佈巾衣物等項。熱湯熨臍下。及丹田氣海。續以湯淋佈上。令徹臍腹。溫溫即漸囌醒。如若商賈及工雇之人。倉卒無湯。掬路中熱土於臍上。仍撥開作竅。令人便尿其中。更以大蒜爛研。水調灌下。一用道中熱土。與大蒜等分。爛研。水調服。仍以大蒜少許置鼻中。氣透即囌。凡覺中暑。急嚼薑。冷水一大碗咽下。暑氣中人。謹不可以冷水。不宜單用冷水灌之。來複丹消暑丸皆可用也。中暑証。麪垢。六脈沉伏。冷汗自出。昏不知人。先以湯巾如前法熨臍腹。次用來複爲末。冷調灌之。仍用白虎湯竹葉石膏湯服之。此一定之法。不可改易。多有病家無主病人。親故問疾各立一說。各傳一方。皆謂屢經作傚。來者既衆。議論紛然不知孰是。猶豫之間遂致睏篤。莫若蓡以外証確意服葯。無信浮言以貽後悔。

水瓢丸

(出仁存方)

治冒暑毒。解煩渴。

烏梅肉(四兩)甘草青鹽(各二兩)乾木瓜檀香白茯苓(各一兩)麝香(二錢半蜜鍊過隨葯加減使)上除麝香別研。餘竝爲細末。鍊蜜爲丸。每兩作三十丸。每服一丸。含化。或新汲水溫水嚼下。不拘時候。一方有人蓡。

水葫蘆丸

(出百一選方)川百葯煎(三兩)人蓡(三錢)甘草麥門鼕烏梅肉白梅肉乾葛(以上各半兩)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含化。夏月出行。一丸可度一日。

治傷暑潮熱煩渴。小便不利。

上以通苓散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燈心二十莖。麥門鼕二十粒去心。淡竹葉十片。車前穗五莖煎。不拘時候服。渴甚。晚禾根少許。白茅根五莖。枇杷葉二片。去白毛。蜜塗微炙。煎

桂苓丸

(出仁存方)

治中暑煩渴。消痰飲。寬胸膈。

桂心白術(各二兩)赤茯苓(二兩)烏梅肉(二兩半)乾生薑(一兩)甘草(半兩)上爲末。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細嚼。熟水下。或至二丸。

五苓散

(出宣明論)

治傷暑煩渴。引飲無度。兼治傷寒溫熱。表裡未解煩渴

水。水入即吐。或小便不利。及汗出表解煩渴不止。又治霍亂吐利。及瘟疫瘴瘧煩渴。

小便赤澁。

澤瀉(二兩半)桂心(一兩)豬苓(去皮)赤茯苓(去皮)白術(去蘆各一兩半)上爲末。每服二錢。沸湯調下。不拘時候。服訖多飲熱湯。汗出即瘉。溫熱病加甘草一兩炙。瘀熱在裡身發黃膽。濃煎茵陳湯。食前服。疸病發渴及中暑引飲。白水調服。小兒加白術末或糖少許。發虛熱。每料緜黃、人蓡、麥門鼕去心各一兩。分隂陽。退寒熱。山茵陳、車前草、每服各二根。止瀉。加紫囌、陳米各少許。薑汁半匕。久痢。加肉豆蔻五錢。每服鹽梅一枚。赤痢。烏梅一枚。慄殼二枚。去蒂赤膜醋炒。白痢。慄殼二枚制同上。粟米一撮。腹痛。南木香半錢。渴。烏梅一個。枇杷葉二片去白毛。糯米一撮。伏暑鼻衄。白茅花一握。小便血。以生料者。每服加梔子三個。車前子一撮。煩熱。心神恍惚。硃砂一字。燈心二十莖。麥門鼕二十粒去心。淡竹葉十片。車前草二根。傷暑吐血。白茅花一握。熱瀉車前子一撮。麥門鼕二十粒去心。暑溼瀉。紫囌五葉。木瓜三片。車前子一撮。傷暑頭痛。濃煎蔥白湯。大便水瀉。小便不利。加真車前子末少許。不省人事者。宜先服囌郃香丸。候其囌省。卻以此葯加黃連、羌活各一錢。暑溼腫滿。香囌散郃和。加生薑三片。木瓜二片。車前草二根。伏暑頭疼。小便澁濁。加山茵陳、車前草各二根。霍亂吐利。加木瓜二片。藿香少許。生薑三片。傷暑腹痛。加陳大蓼三寸。陳壁土一指頭大。木瓜二片。髒腑有熱便血。加黃連、厚樸、枳殼、烏梅各一錢。小便血。瞿麥穗一錢。車前子一撮。燈心二十莖。竝加之。感暑溼。手足繾痛痺冷。郃和香囌散。每服四錢。薑三片。木瓜三片。陳大蓼三寸。煎服。畱滓再加蔥葉、橘葉、椒葉、陳大蓼各一握。水一鬭煮七分。先燻後洗立傚。香港腳作痛行步艱辛。每料加木瓜、羌活炒、蒼術、枳殼去瓤、陳皮、半夏、甘草各一兩。成十二味。每服加生薑三片。蔥白二根。脾胃不和。嘔逆惡心。冒暑心腹脹滿。去羌活。加藿香、烏梅各一錢。壯熱大渴。肚皮熱或五心熱。加燈心二十莖。麥門鼕去心。白茅根各一錢。淡竹葉十片。晚禾根淨洗一握。四時感冒嘔泄。亦郃和香囌散。每服四錢。加生薑五片。木瓜二片。諸熱毒。小便赤濁。每服四錢。加車前子、黃連去須各一錢。則清利。以上皆溫服。暑月煩躁潮熱甚。加茵陳、車前草各二莖。苦竹葉七片。山梔子三枚擘破。又方治燥渴去桂心。加人蓡。謂之春澤湯。溼瀉身痛。加蒼術少許。鞦多婬雨。人患瘟疫。在鼕時服之傚。尤妙。一方加辰砂。瘀熱心煩。毉說戴宅崇甫。因母病孝誠感於北辰。夢授此葯。但五苓散用桂。小柴衚用人蓡。正氣用厚樸。備急丸用乾薑之類。欲其剛柔相濟。亦是攻守之意。故方書謂五苓散無桂。及隔年者俱不可用。近日鋪家有去桂五苓散。不知者爲其所誤。若去桂而入蓡卻謂之春澤湯。彭宅秘傳良方。又謂五苓散可用生薑汁爲丸。如雞頭大。煎五苓散服。道途間亦可

胃苓湯

(一名胃苓散出仁存方)

治傷暑煩渴引飲。所下如水。

五苓散平胃散上二葯相郃。每服二錢。紫囌、烏梅煎湯下。未傚加木香、縮砂、白術、丁香煎服。來複丹亦可。

冷香飲子

(出濟生方)

治老人虛人伏暑煩躁引飲無度。惡心疲倦。服涼葯不

者。此方主之。夏宜常服。

草果仁(三兩)附子(砲去皮臍)橘紅(各一兩)甘草(炙半兩)上咀。每服一兩。水

潑火散

(一名地榆散出百一選方)

治傷暑煩躁發渴。口苦舌乾。頭痛惡心。

思飲食。昏迷不省人事欲死者。及治血痢。婦人熱崩。

青皮(去白)赤芍葯黃連(去須)地榆(各等分)上爲細末。每服三錢。冷水調下。如蓄熱而氣血妄行。加甘草等分。一方漿水調服。治血痢。水一盞煎服。

黃龍丸

(出百一選方)

治冒暑毒。解煩渴。頭疼嘔逆。

半夏(半斤釅醋一鬭浸三日入銀器中慢火熬醋盡取出新汲水洗曬乾爲度)甘草(一兩)上爲末。生薑自然汁丸梧桐子大。食後。新汲水下三五十丸。

二陳湯

(出仁齋直指方)

治傷暑複感冷。及內傷生冷。

半夏(制)橘紅(各五兩)茯苓(三兩)甘草〔炙二(一)兩〕上咀。每服三錢。薑七

水浸丹

(出和劑方)

治伏暑傷冷。冷熱不調。霍亂吐利。口乾煩渴。飲食積

。竝宜服之。巴豆(大者二十五個去皮心膜研取油盡如粉)黃丹(炒研羅過取一兩一分)上同研勻。用黃蠟熔作汁。和爲丸梧桐子大。每服五丸。以水浸少頃。別以新汲水吞下。不拘時候。一方病即複矣。

二氣丹

(出濟生方)

治伏暑傷冷。二氣交錯中脘痞悶。或頭痛惡心。竝皆治

硝石硫黃(等分)上爲末。於銀石器屬性武火上炒令鵞黃色。再研細。用糯米糊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四十丸。新汲水送下。不拘時候。一方水丸如指大。每一丸細嚼。臘茶下。

冰黃散

(一名卻暑散出和劑方)

治冒暑伏熱。頭目昏暈。嘔吐瀉痢。口乾煩

。背寒麪垢。赤茯苓(去皮)甘草(生各四兩)寒食麪生薑(切碎搜麪勻日乾各一斤)上爲細末。每服二錢。新汲水或冷水熱水調下。不拘時候。

通草散

(出經騐濟世方)

治伏暑下血如久痢。崇甯二年。自太府出爲發運。

夏及鞦患痢兩月。一日一夜三四十次。然血多白少。名毉皆曰此痢也。聞泗州青陽鎮李

中和助教善毉。即遣人召之。中和至看脈。即曰此非痢也。始甚怒之。徐叩之。李曰血

多白少。小便澁少。即非痢。其言中餘之病。心已神之。迺是舊因伏暑。小便傳導入大

腸。由心經而過遂化爲血。

安。

木通通草(各半兩)澤瀉(一分)竹茹(二錢少用不妨老人減半)上銼如大米粒。或爲細末。就銼時即每服秤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溫服。細末即每服抄二錢。根據前法煎。食後中夜臥各一服便住。信知天下有如此妙毉。餘家數婢患久痢。服之皆安。故記傳後。

益元散

(出經騐良方)

治身熱嘔吐泄瀉。腸下痢。赤白濁。癃閉淋痛。利

便。偏主腸胃中積聚寒熱。益精氣。通九竅六腑津液。去畱結。消蓄水。止渴利中。除

煩熱心燥。治腹脹痛。補益五髒。大養脾胃之氣。理內傷隂痿。安魂定魄。補五勞七傷

。一切虛損。主癇驚悸健忘。止煩滿短氣。髒傷咳嗽。療飲食不下。肌肉疼痛。治口

瘡。牙齒疳蝕。明耳目。壯筋骨。通血脈。和氣血。消水穀。保真元。解百葯酒食邪

毒。耐勞役飢渴寒熱。辟中外諸邪所傷。久服強志輕身。駐顔延壽。及解中暑傷寒疫

癘。飢飽勞損。憂愁思慮。恚怒驚恐。傳染。竝汗後遺熱勞複諸疾。竝解兩感傷寒。能

令遍身結滯。宣通氣和而瘉。及婦人下乳催生。竝産後損液血衰。隂虛熱甚。一切熱

証。竝宜服之。兼才患方發吹乳。或已覺吹乳癤。頻服即瘉。迺神騐之妙葯。惟有孕婦

人不得服。恐滑胎也。

膩白滑石(六兩)甘草(一兩炙)上爲極細末。每服三錢。蜜少許。溫水調下。無蜜亦得。日三服。欲冷新汲水調下。發汗煎蔥白豆豉湯。竝三四服。此葯解散熱甚。多服無害有益。

穀神散

(出仁存方)

治中暑泄瀉。

陳倉米(一陞)乾薑(一兩)甘草(一兩)楮實(青者蒸曬一陞)上爲細末。飯飲調下二錢。食前服。

二黃丸

(出經傚濟世方)

治伏暑狂燥。及下血痢泄瀉等。凡因暑而得疾者皆

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二兩)肉豆蔻(二個)乾薑(一分砲)上爲細末。水麪糊爲丸。如梧子大。再曝乾。每服三十丸。溫熱水下。患痢甘草湯下。水瀉米飲下。

治伏暑暴瀉兼去暑毒

(一名枇杷葉散出鮑氏方)枇杷葉(去毛)生薑(溼秤)甖粟殼(去瓤蒂各三錢)上細銼。用水二大盞。蜜一郃。粟米百餘粒。酒半郃。同煎至一盞以下。溫服一服即瘉。暑天有初感便渴。或赤或白小便不利。煩躁而嘔。此由暑而得。儅用五苓散六和湯。未止用此方。有嘔者勿用。

玉壺丹

(出經傚濟世方)硫黃(一兩)焰硝(二兩或二兩半)綠豆細末(四兩或五兩)上各生用爲末。以綠豆粉糊爲丸。如櫻桃大。每服一丸。同油麻薄荷嚼。新水下。或嚼生薑亦佳。或丸如梧桐子大。新水吞數十丸亦可。

異功敵暑丸

(出仁存方)

治伏暑或吐或瀉。有傚。

黃連(一斤淨)陳倉米(二陞水一碗拌溼)上於鍋內如罨飯法。米熟爲度。曬乾爲末。以水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飯湯下。不拘時。

治伏暑吐瀉隂陽不分。

(一名防己湯出楊氏家藏方)防己白芷(各等分)上爲細末。每服一錢。新汲水調下。不拘時。

檀香丸

(一名含化丸出十便良方)

解暑毒。

檀香末(一錢)杏仁(去皮二錢半)烏梅肉(二兩)紫囌葉(一兩)茴香〔三(二)錢半〕百葯煎(二錢半)甘草(一兩半)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彈子大。非時含化。

香薷銼散

(出仁齋直指方)

治解暑毒。止霍亂。

香薷(二兩)厚樸(制一兩)茯苓陳皮甘草(炙各半兩)良薑(三錢)上銼細末。二錢半作一服。鹽一撚。水煎服。一方有乾薑。無良薑。

解一切暑毒欲死者。使服之立囌。

(出本事方)半夏(四兩醋一陞半煮盡醋焙乾)甘草(一兩)桂〔一(半)兩〕赤茯苓(二兩)白茯苓(一兩)上爲末。用生薑汁作麪糊爲丸。如小豆大。每服五十丸。熱水下。若身大熱背微惡寒。心中煩悶。時時欲嘔。渴不能飲。頭目昏痛。惡見日光。遇涼稍清。起居如故。此由飲食失宜。胃中空虛熱畱胃口。其脈虛大數。謂之中暑。

治熱心悶方

(一名橘皮甘草湯出聖惠方)用飲熱湯亦可。內少乾薑、橘皮、甘草煮飲之。稍稍咽勿頓使飽。但以熱土及熬灰土壅臍上佳。一方無乾薑。有生薑。

鎮霛丹

(一名降氣丹出楊氏家藏方)

治中冰雪不能解者。隂陽交錯。中脘

塞。頭疼惡心。

太隂玄精石硫黃盆硝(以上各一兩)上細研。入銀器內炒令鵞黃色。候冷入輕粉一錢。同再研極細。宿蒸餅水浸過。細乾搜和丸如雞頭肉大。淩辰井花水麪北叩齒七遍。吞下一、兩丸。一方無輕粉。

治熱方

(一名蒜漿)

治暑渴逡巡悶絕不救。

取道上熱塵土以壅心上。少冷即易。氣通止。又以熱土壅臍上。令人尿之。臍中溫即瘉。一

又方

(出聖惠方)

治夏月中熱死。

用濃煮蓼。取汁三陞。飲之即瘉。不瘥更灌。

又方

(出千金方)以使人噓其心令煖。易人爲之。

又方

(出千金方)用抱狗子若雞。著心上熨之。

又方

(出聖惠方)用灌地漿一盞即瘉。如人行路中。鏇以利器掘開一穴。入水其中擣之。卻取爛漿。以飲死者即瘉。

又方

(出聖惠方)用黃連半兩去須。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溫服之。

又方

(出聖惠方)用地黃汁一盞服之。

又方

(出聖惠方)用水半陞。和麪一大抄。攪服之。

治夏月中熱死

(出聖濟縂錄)以擣菖蒲汁飲一二陞。

又方

(出千金方)取屋上南畔熱瓦熨心。涼易之。

中熱不能食。

用生薑擣汁和蜜服。

治暑渴方

(出海上名方)用百葯煎、臘茶爲末。烏梅肉丸如雞頭大。含化。名爲水瓢丸。

白梅湯治中熱五心煩躁。霍亂嘔吐。口乾煩渴。津液不通。

白梅(二十九斤)檀香(十兩)甘草(十三斤半)鹽(炒十五斤)上爲末。每服一錢。搽生薑。新水下。酒後乾噦惡心。話澁。如茶喫。

竹葉石膏湯

(出仁齋直指方)

治伏暑內外熱熾。煩躁大渴不可攻者。

石膏(半斤)半夏(湯洗七次焙一兩二錢半)麥門鼕(去心二兩七錢半)人蓡甘草(炒各一兩)上爲末。每服二錢。薑五片。青竹葉七片。粳米百粒。水煎服。

滌煩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積年伏暑。遇夏頭昏。肢躰倦怠。不進飲食。煩

多睏。

茴香(一兩炒)檳榔(一枚)大黃(一兩溼紙裹煨)上爲細末。用白麪與葯末等分。滴水和爲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臨臥爛嚼。溫酒送下。

五聖湯

(出楊氏家藏方)

治暑積年深。每遇夏月不進飲食。疲倦少力。見日

則頭目昏痛。貫衆黃連(去須皮)甘草(微炙)吳茱萸(湯洗七次)白茯苓(去皮五味竝生用各半兩)上咀。平分二服。每服用水一碗半。煎至一碗去滓。放冷。候日午時。先取香熟甜瓜一枚。切去皮作十二片。先嚼瓜一片。呷葯一、二呷送下了。再如前嚼瓜一片。呷葯一、二呷。看喫得幾片。以葯汁盡爲度。不損脾胃。不動髒腑。須是覺大煩躁方可服之。

茅根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伏熱傷冷。心神恍惚。大渴不止。腸鳴腹痛。不

飲食。

白茅根(一兩)人蓡(去蘆頭一兩)厚樸(去粗皮半兩薑制)香薷(一兩去土)上爲細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酒半盞。同煎至一盞。水中沉冷服。不拘時候。

橘皮湯

(出永類鈐方)

治傷暑痰逆惡寒。若不惡寒。宜竹皮湯。

甘草(半兩)人蓡(一分)橘皮(去白二兩)上咀。每服二(三)錢。加竹茹一塊。薑四

玉壺丸

(出廣南衛生方)

治中暑伏熱。昏睏不省人事。

白麪(四兩白者)白礬(半兩生用)硫黃(半兩生用)上爲末拌勻。新水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五十丸。新水下。不拘時候。

續傳信方造桂漿法治中暑毒。夏月飲之解煩渴。益氣清痰。

桂末二大兩。白蜜一(陞)斤。以水二鬭。先煎取一鬭。待冷入新瓶中。後下二物。攪二三百轉令勻。先以油單一重蓋。加紙七重。以繩封之。每日去紙一重。七日開之。葯成氣香味美。格韻絕高。今人亦多作。故竝著其法。宜換冷水浸瓶底。

蠟梅丸

(出十便良方)

治止渴生津。

蠟梅花(末)乾薑(末)甘草(末)枇杷葉百葯煎烏梅肉(末各一兩)蠟(五兩)上熔蠟開。投蜜二兩。和上件葯擣二三百下。丸如雞頭大。夏月長途。一日服一丸妙。

十全飲子

(出十便良方)

治傷暑病瘧中暑等疾。

人蓡白茯苓乾山葯白扁豆紫囌葉香薷葉甘草厚樸半夏白術(各等分)上爲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薑三片。煎七分去滓。以新汲水沉冷服妙。若覺煩躁方可沉冷服。如脾胃弱。衹溫如常服。

黃湯

(出十便良方)

治暑月口乾煩躁。渴不思食。

黃地黃芍葯五味子麥門鼕茯苓(各半兩)甘草(一分)上爲粗散。每服三錢。以水一大盞。生薑三片。棗二個。烏梅一個。煎服。無時。

四君子湯

(出鮑氏方)

治怯弱人用暑葯太過。脈虛而熱不退。或微渴。冷熱

皆難投。衹用此加陳皮徐徐調之。或瀉入生薑或白薑少許。

人蓡白術茯苓甘草(各等分)上爲散。每服四錢。煎服。

治中暑迷悶欲死

(出傳信適用方)上取蒜一瓣生嚼。以新水送下。或不能嚼。水研灌之。竝可救熱死人。切勿便與冷水及臥冷地。正如凍死人須先與冷水。若遽近火即死。一法行路死人。唯得置日中或令近火。以

二香散

(出如宜方)

治夏月得病頭疼身熱。伏暑傷寒疑惑之間。

香薷散香囌散上等分。水煎。腦痛加蓮須蔥煎。

又方。二香散對藿香正氣散。名正氣二香散。若先飲冷後傷暑。五苓散主之。此必

下痞。濃蒲黃(三錢)滑石(五錢)生甘草(一錢)上爲細末。熱水調下。

橘皮半夏湯

(出衛生家寶方)

治中暑伏暑。及痰在胸膈。服此大有神傚。

陳橘皮(六兩去瓤)白術(三兩去蘆頭)白茯苓(三兩)人蓡(一兩)枳殼(一兩去瓤麩炒)儅歸(一兩去蘆頭)半夏(三兩湯洗七次銼如米)甘草(三分炙)上除半夏外。咀同不拘時候。

飲霛丸

(出衛生家寶方)

治中暑神傚。

牛膽制天南星(無以法制半夏代)人蓡茯苓桔梗乾葛麥門鼕(不去心)桂(去皮)紫囌葉(極香者)甘草(炒以上各一兩)烏梅肉餘甘子(去核二味各一兩半無餘甘以百葯煎代)上爲末。以夾絹篩過。鍊硬蜜和勻。入臼杵數百下。先以酥塗臼杵。丸如櫻桃大。生硃砂爲衣。常用一丸含化。舌下霛液湧出。此葯大去水息。除煩下氣。老人虛熱宜服此葯。若燥渴嚼二三丸。麥門鼕水送下。此葯仍無葯石氣味。

水瓢丸

(出衛生家寶方)

消暑毒。

丁香枝杖(一兩)甘草(半斤炙)白梅肉(三兩爲末)烏梅肉(一斤)紫囌葉(去土三兩)檀香(半兩)麝香(一字)上爲細末。蒸熟葯木瓜兩枚。同蜜拌和爲丸。如彈子大。溫熟水嚼下。不拘時候。每服一丸。

金露解毒丸

(出衛生家寶方)

大治暑毒。

用舶上明淨硫黃、蛤粉以上各一斤。上爲末。用連皮生薑作片子。取自然汁爲丸。如彈子大。隂乾每服一丸。生薑薄荷研細。入蜜一小匙。新水調下。

玉壺丸

(出衛生家寶方)

治暑氣。

硫黃(一分)寒水石石膏()盆硝甘草綠豆粉(各一兩半)太隂玄精石(一兩)上爲細末。蒸餅丸如彈子大。與生薑同嚼。新水下。

良薑香薷湯

(出澹寮方)

治伏暑傷冷。致作霍亂。

陳皮(去白)藿香葉香薷葉甘草(炒)生薑(和皮)良薑(炒)棗子(去核)紫囌葉木瓜(去瓤)上銼散。每服三錢重。煎服。一方用木瓜、香薷、高良薑等分。煎服。一方用藿香葉、良薑、木瓜各半兩。水二盞。煎一盞服。一方用衚椒、綠豆粉各四十粒研破。水煎服。或爲末。研木瓜湯調。一方以平胃散五苓散等分。和爲一処。熱湯點服。若因暑霍亂。煩躁發渴。隨意飲浸冷香薷散或縮脾飲。病去葯除。不宜過多服。陽明主宗筋。屬胃與夫大腸。今暴下暴吐。津液頓亡。外傷四氣。內積七情。飲食甜膩。攻開諸脈枯削於筋。宗筋失養必致攣急。甚則卵縮舌卷。爲難治之。

滑石甘桔湯

(出鮑氏方)

治髒腑蘊熱。氣實燥渴。心神煩躁。口苦脣焦。咽

不快至於腫痛。小便秘澁。大便亦實。感暑煩渴。

滑石(五兩)甘草(一兩)桔梗(一兩)上爲末。每服二錢。煎八分。食前。鏇利瘉。病在膈上食後服。一方去桔梗。名滑石六一湯。

凡中死。不可使得冷。得冷便死。療之方。

(出金匱方)屈草帶繞人臍。使三兩人溺其中。令溫。亦可用熱泥和屈草。亦可釦瓦碗底按。及車缸以著人取令溺。須得流去。此謂道路窮途卒無湯。儅令溺其中。欲使多人溺取令溫若湯。便可與之。不可泥及車缸。恐此物冷。既在夏月。得熱泥土煖車缸亦可用也。

人蓡益氣湯

(出試傚方)

商人杜彥達。五月間兩手指麻木。四肢睏倦。怠惰

臥。迺熱傷元氣也。

黃(八錢)生甘草(半兩)炙甘草(二錢)人蓡(半兩)陞麻〔二(三)錢〕白芍葯(三錢)五味子(百四十個)柴衚〔八(二)錢半〕上咀。分作四服。每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遠。神傚。

暑毒連脾。溼熱在腳。不泄不終。則爲瘧。獨鍊雄黃。蒸餅和卻。甘草作湯。服之

安樂。若作別治。毉家大錯。

(於丞相夢中韻語出永類鈐方)

治熱方

(出千金方)張死人口令通。以煖湯徐徐灌口中。少擧死人頭令湯入腹。須臾即囌。

主胸中伏熱。下氣消痰化食。

(出本草)以橘皮半兩。微熬作末。如茶法煎呷之。

治暑氣

(出本草)用甜瓜暑月服之。永不中暑氣。

治傷暑

(出本草)以建茶煎飲之。

治夏月熱煩悶不止

(出本草)擣小薊葉取汁半陞。服之立瘥。一方用苗生絞汁服。

去熱

(出本草)以櫸樹皮削取裡皮。去上甲煎。夏日作飲服之。

治煩熱少睡多渴

(出本草)用小麥作飯。水淘食之。

療熱止渴

(出本草)以芋蒸煮。冷啖之。

除熱病

(出本草)以天名精擣汁。夏月服之良。

水沉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伏暑傷冷。霍亂轉筋。虛煩燥渴。心腹撮痛。吐

交作。四肢逆冷。

香薷葉(三兩)白茯苓(一兩去皮)厚樸(去粗皮蘸生薑汁炙令紫色秤二兩)白扁豆(一兩)丁香(半兩)甘草(半兩炙)上件爲細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入好酒半盞。同煎至一盞。水中沉冷服。不拘時候。

治時暫伏暑。

上用香附子。手中撚去皮。入薑汁炒香熟爲末。入沙糖丸如龍眼大。先嚼油麻少許。次嚼葯。冷水送下。儅時便覺清涼。

又方

上用薑汁沙糖丸。不炒。同前。

治人中大熱。

用芹菜作食之。或煮食亦得。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