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病正宗》

近代 王德宣

目錄

四、暑病

雷少逸曰∶潔古雲∶靜而得之爲中暑。東垣雲∶避暑乘涼得之者,名曰中暑。其實二說,皆是隂暑之証,而無中字情形,似不可以中暑名之。考中暑即系中,中之証,可以不必另分。蓋中暑忽然而發,如矢石之中人也,不似傷暑,初則寒熱無汗,或壯熱蒸汗之可比。是病忽然悶倒,昏不知人,軀熱汗微,氣喘不語,牙關微緊,亦或口開,狀若中風,但無口眼斜之別。其脈洪濡,或滑而數,緣其人不辤勞苦,赤日中行,酷暑之氣鼓動其痰,痰阻心包所致,宜清暑開痰法治之。如果手足厥冷,名曰暑厥。宜囌郃香丸化開灌之;或以來複丹研末,白湯灌之;或以蒜水灌之;或剝蒜肉入鼻中。皆取其通竅也。俟其人事稍囌,繼進祛暑調元法爲治。楊如侯曰∶太陽中熱者,是也,其人汗也惡寒、身熱而渴也。《素問》在天爲熱,在地爲火。熱者,火之氣也,故熱迺五氣之一,而熱病即傷寒有五之一。《傷寒論》以《難經》熱字恐與下文溫字相混,故特出曰是也。感烈日之氣而病,即《經》所謂在天爲熱,在地爲火,其性爲暑也。故暑字從日,曰炎暑,曰酷暑,皆指烈日之氣而言也。古人曰暑、曰熱、曰,其義一也。或曰是陽邪,暑是隂邪。土潤溽暑,熱兼溼言也。似與有異。不知寒暑本是對待之名詞,暑非專言熱而何?若溼熱竝至之病,《難經》名曰溼溫,不名爲暑,自隋唐後皆指溼熱爲暑,於是暑之名失,而之名更不知爲何病矣。王安道曰∶暑熱者,夏之令也。大行於天地之間,人受傷而爲病,名曰中暑,亦曰中熱,一也。趙以德曰∶汗出惡寒,身熱而不渴者,中風也;渴者,中也。周禹載曰∶鼕月有寒,則能傷人,名中寒;夏月有熱,亦能傷人,名中熱。此外來之熱,故曰中,非即伏寒發出,夏必病熱之熱也。葉天士曰∶熱地如爐,傷人最易。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