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毉學摘粹》

清 慶恕

目錄

三消

口渴不止者,爲上消也。食入即飢者,爲中消也。飲一溲二者,爲下消也。其証雖有三,而要縂屬上傷燥熱,下病溼寒,燥熱在肝肺之經,溼寒在脾腎之髒,宜以八味丸主之,或以六味地黃湯加味主之。如渴欲飲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者,以五苓散主之。如上渴而下淋,土溼木鬱而生風燥者,以豬苓湯主之。如飲一溲二,水寒土溼,木氣疏泄者,以桂附苓烏湯主之。如脾不能爲胃行其津液,肺不能通調水道,而爲消渴者,以理中丸湯,倍白術,加栝蔞根主之。如傷寒消渴,或屬陽明熱証,或屬厥隂火証,應以傷寒法治之,不在此例。

八味丸

(方見肺氣)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漸加。

六味地黃加味湯

熟地黃(四錢)山茱萸(三錢)山葯(三錢)茯苓(三錢)丹皮(三錢)澤瀉(三錢)五味子(二錢)肉桂(二錢研)水煎大半盃,冷服。

五苓散

(方見痰飲)

豬苓湯

(方見痰飲)

桂附苓烏湯

茯苓(三錢)澤瀉(三錢)桂枝(三錢)乾薑(三錢)附子(二錢)龍骨(三錢研)牡蠣(三錢研)首烏(三錢蒸)水煎大半盃,溫服。

理中丸湯

(方見霍亂)倍白術,加栝蔞根。

消渴方

栝蔞根(三錢)生薑(二錢)麥鼕(三錢)蘆根(三錢)白茅根(三錢)水煎大半盃,溫服。此方專清胃火。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