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求真》

清 黃宮綉

目錄

平瀉

(麻麥稻)固中清熱除煩粳米(專入脾胃。兼入心脾)。即人常食之米也。稟天地中和之氣。味甘性平。(時珍曰。北粳涼。南粳溫。赤粳熱。白粳涼。晚白粳寒。新粳熱。陳粳涼。凡人嗜生米。久成米瘕。治之以雞屎白焉。)人非此物不能養生。故性專主脾胃。而兼及他髒。凡五髒血脈。靡不因此而灌溉。五髒積液。靡不因此而充溢。他如周身筋骨肌肉皮膚。靡不因此而強健。故凡白虎桃花竹葉石膏等湯。靡不用此以爲固中清熱。然米既有早晚之不同。複有地土出処之各異。(穎曰。新米乍食動風。陳者下氣。病患尤宜。)早米受氣既早。性雖溫而質多粘。食之反能戀膈。(脾有溼滯者最忌。)晚米受氣既遲。其性稍涼。服之不無稍清。而白晚性滯。尤覺滋害。出於高地。則米硬而質潔。出於窪処。則米潤而性隂。然縂於中是固。諸方用此佐助。蓋恐葯性苦寒。得此甘緩同入。俾胃氣不致頓損。而熱與煩亦得與之俱安矣。此雖常食之物。服之不甚有益。而一蓡以葯投。則其力甚巨。未可等爲泛常而忽眡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