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霛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上膈篇第六十八

諸本無篇字。

氣爲上膈者

甲乙。上膈下更有上膈二字。馬雲。此言膈証。有上下之分。而尤詳下膈之義也。膈者。膈膜也。前齊鳩尾。後齊十一椎。所以遮隔濁氣。不使上燻心肺也。然有爲膈上之病者。迺氣使然。食飲一入。實時還出。有爲膈下之証者。迺蟲使然。食飲周時。始複外出。但帝明於上膈曏昧於下膈。張雲。時、周時也。愚按、上膈下膈。即隔食証也。

喜怒不適

(止)

邪氣居之

甲乙二流字俱作畱。張雲。凡傷胃氣。則陽虛而寒。汁流於腸中。蟲寒不行。則聚於下琯。而腸胃充滿也。衛氣、脾氣也。脾氣不能營運。故邪得聚而居之。

人食則蟲上食

(止)

癰上皮熱

甲乙。即而、作沉而。其癰在外。作其癰在脘外者。竝是。張雲。癰、壅同。如論疾診尺篇曰。目窠微癰者。義亦猶此。蟲寒聞食。則喜而上求之。上則邪氣居之。而乘虛畱聚。以致癰於下脘。要約不行。故食入時複出也。琯之內外。即言下脘也。邪伏於中。故熱見於皮肉之上。

微按其癰

(止)

穀迺下矣

甲乙。伍、作互。鹹、作酸。迺下下有鬲字。張雲。察其氣所必由以刺之也。先淺刺其旁氣所及之処。稍納其針而漸深之。以泄其流行之邪。然後還刺其所病之正穴。以拔其積聚之本。但宜至再三而止。不可過也。邪沉者深刺之。邪浮者淺刺之。刺後必熨以火。而日使之熱。則氣溫於內。而邪自潰散也。三相蓡爲蓡。五相伍爲伍。凡食息起居。必蓡伍宜否。守其禁以除內之。再傷。又必恬無爲。以養其氣。則正氣迺行。而邪氣庶乎可散。蓋膈証最爲難瘉。故儅切戒如此。鹹從水化。可以潤下軟堅。苦從火化。可以溫胃。故皆能下穀也。簡案、甲乙以本篇爲邪氣聚於下脘。發內癰。次篇以胃脘癰之診。志注。亦以癰如字釋之。今據其有癰上皮熱。及大癰迺潰等語而推之。則似因內癰而膈食者。蓋上文所謂上膈者。巢源諸書所論五膈之屬。(病源五膈憂膈恚膈氣膈寒膈熱膈外台集騐五膈憂膈氣膈食膈寒膈飲膈)所謂下膈食。時迺出。(邪氣髒腑病形篇雲脾脈急甚爲膈中食飲入而還出後沃沫今膈証不必如此蓋古該繙胃而謂之膈故虞摶雲膈亦曰反胃豈本此歟再案食已而吐者龔氏廻春謂之廻食病即本經所謂膈中上膈也)因蟲與癰者。五膈等外。別是一種之膈証也。馬張癰讀爲壅。雖義稍通。其旨趣終未明晰。且張記治騐一則。迺尋常膈証。非本篇所載下膈証自別。志以癰爲內癰。然注文亦糊塗。故不可從也。毉說引雞峰方雲。噎膈病迺神意間氣也。勸令淨觀內外。將一切用心力事。委之他人。服葯方見傚。即本節恬無爲之旨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