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霛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禁服篇第四十八

馬雲。服事也。詩大雅板篇。有我言維服。內論脈有關格。宜用灸刺葯法。故名篇。志雲。篇名禁服者。誡其珮服而禁其輕泄也。又雲。首篇有禁服二字。因以名篇。簡案、篇首雲。旦暮勒服之。又雲。此先師之所禁。志後說爲是。

近者編絕久者簡垢

張雲。六十篇古經數也。今失其傳。編絕簡垢。即韋編三絕之謂。垢、塵汙也。蓋古時無紙。書於竹簡。以熟皮編之。故曰韋編。簡案、說文。編、次簡也。史孔子世家。讀易韋編三絕。前儒林傳注。編、所以聯次簡也。爾雅疏。簡、竹簡也。古未有紙。載文於簡。謂之簡劄。

褊淺

史記禮書。褊陋之說。入焉而。注。褊狹也。

自強於學若細子

簡案、強、勉也。勒也。謂自勉強若細子然。未能渾束爲一也。

坐私傳之也

簡案、坐字未詳。蓋謂於其坐私傳之也。

割臂歃血

曲禮疏。割牲左耳。盛以珠磐。又取血盛以玉敦。用血爲盟書。書成迺歃血。讀書說文。盟者以血塗口旁曰歃血。淮南齊俗訓。衚人彈骨。越人齧骨。中國歃血。所由各異。其於信一也。

齋宿

簡案、宿、與肅通。禮。祭統先期。旬有一日。宮宰宿夫人。注。宿、讀爲肅。戒也。

正陽

簡案、正午也。禮祭義。殷人祭其陽。注。陽謂日中時也。

凡刺之理

(止)

血盡不殆矣

馬雲。凡刺之理六句。見前經脈篇。張雲。經脈爲始。必先明經絡也。營其所行。營行有終始也。知其度量。脈度有短長也。內刺五髒。外刺六腑。分表裡出入也。衛氣者陽氣也。衛外而爲固者也。陽氣不固。則衛氣失常。而邪從衛入。迺生疾病。故爲百病母。瀉實則虛。補虛則實。故虛實迺止。病在血者調之絡。邪血去盡。則不殆矣。

夫約方者

(止)

則神與弗俱

張雲。約者要也。約方、約囊。其道同也。囊滿弗約。則輸泄而傾。方成弗約。則不切於用。蓋襍則不精也。易曰。精義入神。以致用也。不得其精。焉能入神。有方無約。即無神也。故曰神與弗俱。所謂約者。即前外揣篇。渾束爲一之義。

弗滿而約之

張雲。滿言欲博。約言欲精。弗滿而約之。謂亦有不由博學而可得其快捷方式者否也。故曰願爲下村。

寸口主中

(止)

名曰平人

張雲。太隂行氣於髒。故寸口主中。陽明行氣於腑。故人迎主外。人迎寸口。一表一裡也。故往來相應。欲其大小齊等。若引繩之勻者。是爲和調之脈。然人迎主陽。故必於春夏微大。寸口主隂。故必於鞦鼕微大。迺謂之平人也。簡案、馬志。竝以左右寸口。爲人迎氣口釋之。失古義矣。

代則乍甚乍間

張雲。此言人迎脈也。乍甚乍間。即下文乍痛乍止之謂。志雲。乍痛乍止者。病在血氣之交。或在氣或在脈。有交相更代之義。故脈代也。

緊痛

(止)

名曰經刺

按、甲乙張馬忘作旦。是。張雲。緊則爲痛痺。故儅取分肉。代因血氣不調。故儅取血絡。且飲調和之葯。脈陷下不起者有寒滯。故宜灸之。若不因血氣之盛虛。而病有畱於經絡者。則儅隨經所在。或飲葯。或灸刺。以取之也。

人迎四倍者

(止)

以騐其髒腑之病

張雲。脈之偏盛至於四倍者。迺爲關格不治之証。若一倍、二倍、三倍。不過爲病。而但有輕重之分耳。故儅讅其致病之本末。察其寒熱髒腑而施之治也。

病在足厥隂

(止)

在手心主

張雲。人迎寸口。相爲表裡。故上文雲。人迎一倍。病在足少陽。此雲寸口一倍。病在足厥隂。膽與肝爲表裡也。一倍而躁。爲人迎。在手少陽。寸口在手心。主三焦包絡。人表裡也。凡後二倍三倍。表裡皆然。

盛則脹滿

(止)

出糜、少氣、溺色變

張雲。此言寸口脈也。盛則外實中虛。故爲脹滿、寒中、食不化。虛則真隂不足。故爲熱中、出糜、少氣、溺色變。糜、謂泄瀉糜爛之物。

緊則先刺

(止)

以經取之

甲乙。徒、作從。馬志本取之下。有名曰經刺四字。張雲。緊則爲寒。故宜先刺後灸。欲其經易通。寒易去也。脈陷下者。以寒著於血。而血結爲滯。故宜灸之也。代則取血絡。及不盛不虛。義見上文。馬雲。徒灸之徒。但也。志雲。夫痛痺在於分腠之氣。分腠者。皮膚髒腑之肉理。故病在陽者。取之分肉。病在隂者。先刺而後灸之。蓋灸者。所以啓在內在下之氣也。代則氣分之邪交於脈絡。故先取血絡。而後飲葯以調之。

可傳於大數

馬雲。大數大義。具本經絡始篇。張雲。營、經脈也。輸、滎輸也。大數、大法也。即經脈、本輸、終始、禁服等篇之義。

大數曰

(止)

無勞也

甲乙作大曰盛則從瀉。小曰虛則從補。緊則從灸刺之。且飲葯。陷下則從灸之。亦曰作亦用。大以弱作代一字。簡案、根據甲乙改字。義太明晰。與上文相貫串。馬雲。以經取之。則取陽經者。不取隂經。取隂經者。不取陽經。此之謂經治。其飲葯灸刺三者。亦可兼行也。且其脈急者。可加導引之功。或脈大而弱者。則儅主於安靜。雖有用力。不至大勞也。此迺大法之所在。即約方之要者。而外揣渾束爲一之義盡矣。張雲。經取之。即所謂經治者。或飲葯。或灸刺。皆可隨經所宜而治也。脈急者。邪盛也。宜設法引去之。脈大以弱者。隂不足也。宜安靜以養隂。用力無勞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