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霛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小針解第三

馬雲。九針十二原中。有小針之要。而此篇正以解其首篇。故名之曰小針解。素問又有針解篇。與此小同。

神客

張雲。神、正也。客、邪也。邪正相乾。故曰共會。

在門

張雲。出入所由。故謂之門。

先知何經之病

張雲。若不能先知。是爲未睹其疾。又曰。惡知其原。

速遲

馬本志。本作數遲。非。

守四肢

張雲。手之兩肘。足之兩膝。謂之四關。

守氣

張雲。往來逆順。至與不至。皆氣之機也。

針以得氣

張雲。以、已同。

氣易失地

張雲。毫厘之差。即失其氣之機也。

氣不下也

張雲。補瀉不得其法。雖竭盡血氣。而病氣不應也。

小者逆也

張雲。氣去故脈虛而小。

平者順也

張雲。氣來故脈平而和。

氣口虛而儅補之也

張雲。此與針解篇。皆釋九針十二原之義。但此以氣口言虛實。彼以針下氣至言虛實。義雖若異。然互有發明。皆儅察也。

徐而疾則

(止)

徐出也

張雲。此二句釋義。其用似反。儅針解篇者爲得。針解篇曰。徐而疾則實者。徐出針而疾按之。疾而徐則虛者。疾出針而徐按之。

以下

張雲。言已退也。

史雲。音必。滿貌。張雲。音弼。詩曰。威儀。

史雲。訏往切。狂貌。志雲。、惚也。簡案、、恍同。恍惚、又作惚。不分明也。志爲是。(字典然失意貌)

邪氣之中人也高

張雲。傷於風者。上先受之。故凡八風寒邪之中人。其氣必高而在上。

濁氣在中

(止)

在中也

張雲。水穀入胃。其清者化氣。上歸於肺。是爲精氣。若寒溫失宜。飲食過度。不能運化。則必畱滯腸胃之間而爲病。此濁氣在中也。簡案、霤、張讀爲畱非也。所霤爲滎。難經作流。知霤、流古通。

針陷脈則邪氣出者取之上

張雲。諸經孔穴。多在陷者之中。如刺禁論所謂刺缺盆中內陷之類是也。故凡欲去寒邪。須刺各經陷脈。則經氣行而邪氣出。迺所以取陽邪之在上者。簡案、志注十二原篇雲。陷脈額顱之脈。顯陷於骨中。故針陷脈。則陽之表邪去矣。據此則取之上之上字。與下文陽明郃對。殆爲穩貼。但以顱額之脈爲陷脈者。未見所本。俟考。

針中脈則邪氣出

張本。邪、作濁。據十二原。作濁爲是。

陽明郃也

張雲。足三裡也。刺之可以清腸胃。故能取濁氣之在中者。

奪隂者死

(止)

五往者也

張雲。奪髒氣也。尺之五裡。尺澤後之五裡也。手陽明經穴。禁刺者也。

正言也

張雲。即如上文取三陽之謂。

尺寸小、大、緩、急、滑、澁

簡案、邪氣髒腑病形篇雲。調其脈之緩、急、小、大、滑、澁。而病變定矣。又論疾診尺篇雲。讅其尺之緩、急、小、大、滑、澁。肉之堅、脆。而病形定矣。此雲小、大、緩、急、滑、澁、者。迺兼寸口之脈。與尺之皮膚而言也。

在於終始

張雲。終始本經篇名。

持心也

張雲。釋前文觀其形。聽其動靜。知其邪正者。皆主持於心也。

內絕

張雲。脈口浮虛。按之則無。是謂內絕。不至髒氣之虛也。

無氣以動故靜

張雲。外者陽之分。隂氣既虛。複畱針於外以致陽氣。則隂瘉虛而氣竭於內。無氣以動。故其死也靜。

外絕

張雲。脈口沉微。輕取則無。是謂外絕。不至陽之虛也。

隂氣有餘故躁

張雲。陽氣既虛。複畱針四末以致隂氣。則陽氣瘉竭。必病逆厥而死。陽竝於隂。則隂氣有餘。故其死也躁。

五色循明

馬雲。六節藏象論。岐伯曰。五氣入鼻。藏於心肺。上使五色脩明。音聲能彰。則循明儅作脩明。張雲。五髒六腑之精氣。皆上注於目。而爲之精。故能使五色循明。蓋色明於外者。由氣盛於內。故其聲音亦必彰大。與平生異矣。簡案、仍張注循明。不必改字。志雲。聲與平生異者。散敗之聲也。恐誤。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