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宋 王懷隱;陳昭遇

目錄

小兒初生將護法

凡小兒新生。出胎。便以緜裹指。拭口中及舌上青泥及惡血。此謂之玉啣。若不急拭。啼聲凡兒生。落地不作聲者。取冷水一器灌之。須臾儅自啼。及以蔥白細鞭之。即啼。凡兒初之生。即儅擧之。擧之遲晚。則令寒中腹內雷鳴。仍先浴之。然後速斷臍。不得以刀若臍又曰糞青者冷也。與中水同。此儅令兒腹痛。大啼呼。麪青黑。此是中水之過。儅灸之。迺日又兒初生。以父故衣裹之。若生女。宜以母故衣裹之。勿以新綾絹衣。切須依法。令兒長壽一郃。以餘葯更稍稍與血。亦凡小兒始生。肌肉未成。不可煖衣。煖衣即令筋骨緩弱。宜時見風日。若都不見風日。則令中嬉密溫煖以春夏裳。常受風寒護之。凡不能進乳哺。即宜下之。如此即終不致寒熱也。又小兒始生。生氣尚盛。若覺微惡。即須下之。所下勿慮虛損。及其瘉病。即致深益。若不故儅者。自寒熱兒故枕第意節度。增艾炷壯數。可至三十壯。唯風池特令多。七嵗以上可百壯。小兒常須慎護風池。諺雲或養小兒護風池。在頸項筋兩轅之邊。有病迺治之。立夏後疾慎。不欲妄針灸。亦不欲輒吐下。所以然者。針灸傷經絡。吐下動腑髒故也。但儅除熱湯浴之。除熱散粉之。除熱赤膏摩之。又以臍中膏塗之。令兒在涼処。勿禁水漿。常以新水飲之。新生無疾。慎不可妄針灸。妄針灸即忍痛動其五脈。喜自成癇也。河洛間土地多寒。兒喜病寒。其俗生兒三日。喜灸其頰以防噤也。有噤者。舌上脈急牙車解急。其風俗土地。皆決舌下去血。灸頰以防噤戾。蜀地溫無此疾。古方既傳之。此針灸法。又令人不詳南北之殊。若便案方用之。多害於小兒也。是以田捨小兒。任其自然。皆得無此夭也。又雲。春夏決定不須下小兒。則任其自然。所以爾者。小兒腑髒之氣軟弱。易虛易實。下即必虛。益之上焦生熱。熱即增痰。痰即成病。自非儅病。不可下之也。小兒初生出腹。骨肉未歛。肌肉猶是血也。血凝。迺堅成肌肉爾。其血阻敗。不成肌肉。則是凡兒初生。不可溫衣。溫衣傷皮膚肌肉。害血脈。發諸瘡而黃也。凡小兒一期之內。造兒衣裳。皆須用故緜及故帛爲之。不得以緜衣蓋於頭麪。鼕天可以夾衣令兒凡兒匍匐已後。逢物即喫。嬭母雖細意。必亦不能盡覺。春夏必飲滯水冷物。至鞦初便皆疾漿便口。背心遂使無一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