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逢源》

清 李學川

目錄

積聚門

(有補遺)脇下積氣期門章門尺澤(治肺積)行間(治肝積)伏梁環臍而痛中脘賁豚氣從少腹起。氣上沖胸腹痛腎俞章門氣海關元中極痞塊氣壅塞爲痞。凡人飲食無節。以致陽明胃氣一有所逆。則隂寒之氣得以乘之。而脾不及化則胃絡所出之道以漸畱滯。結成痞塊。必在腸胃之外。膈膜之間。故宜用灸以拔其結絡之根。上脘中脘通穀期門(灸積塊在上者)腎俞天樞章門氣海關元中極(灸積塊在下者)脾俞梁門(灸諸痞塊)。凡灸宜先上而後下。皆先灸七壯。或十四壯以後漸次增加。多灸爲妙。以上諸穴擇宜用之。然有不可按穴者。如痞之最堅処。或頭或尾。或突或動処。但察其脈絡所由者。皆儅灸之。火力所到。則其堅聚之氣。自然以漸解散。第灸痞之法。非一次便能必傚須擇其要処。至再至三。連次陸續灸之。無有不瘉者。一治痞須灸痞根。在脊骨十三椎下儅中點記。兩旁各開三寸半。以指揣摸覺微有動脈。此即痞根也。多灸左邊。或左右俱灸。或患左灸右。患右灸左。皆傚長桑君針積塊瘕法。先於塊中針之。甚者又於塊頭一針。塊尾一針。訖以艾灸之立應(塊頭二七壯。塊中三七壯塊尾七壯)。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