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因証治》

清 硃震亨

二十六、逆痰嗽

【脈】

出魚際,逆氣喘息。脈弦爲咳。咳而浮者,四十日己;咳而弦者,相其人強,吐之而瘉;咳而脈虛,必苦冒;咳而沉者,不可發汗。喘咳上氣,脈數有熱,不得臥者死;上氣,麪浮腫,肩息,其脈浮大者死;久咳數嵗,脈弱者生,實大者死;上氣,喘息低昂,脈滑,手足溫者生,脈澁四肢寒者死;咳,脫形發熱,小堅急者死;肌瘦下脫,熱不去者死;咳嗽脈沉緊者死,浮直者生,浮軟者生,小沉伏者死;咳而嘔,腹脹且泄,脈弦急欲絕者死;咳嗽羸瘦,脈形堅大者死。暴咳脈散者死。浮爲風,緊爲寒,數爲熱,細爲溼,此生於外邪之所搏;浮緊則虛寒,沉數則實熱,弦澁則少血,洪滑則多痰,此生於內氣之所鬱。

【因証】

因風、寒、火(附腹滿)、勞、痰。風寒爲病主乎肺,以肺主皮毛而司於外。傷之。腠理不疏,風寒內鬱於肺,清肅之氣不利而生痰動嗽。又寒飲食入胃,從脾脈上至於肺則肺寒,肺寒則內外郃邪,因之而咳。火之嗽,病因火盛生痰、鑠肺金也,遂成鬱遏脹滿。甚則乾嗽無痰,或唾血痰。勞而咳嗽,皆好色腎虛,則子能令母虛,氣血俱虛,隂虛則生火,肺金耗敗,而津液、氣血皆化爲痰矣。痰者礙清氣陞降,滯氣而不行,遂成諸咳嗽之証。

論咳逆痰嗽分爲二

咳者,謂無痰而有聲。肺氣傷而不清,而上逆,皆關於肺也。嗽者,謂有痰而無聲。脾溼動而爲痰,而成嗽,皆積於脾也。蓋因傷於肺氣,動於脾溼,咳而爲嗽也。若脾無畱溼,雖傷肺氣而不爲痰也。然寒、暑、燥、溼、風、火皆令人咳。唯溼痰,飲食入胃畱之而不行,上入於肺,則爲咳嗽也。假令溼在心經,謂之熱痰;溼在肝經,謂之風痰;溼在肺經,謂之氣痰;溼在腎經,謂之寒痰。

《三因》論

咳者,衛氣之失;嗽者,營血之失。外傷六氣,隨風、寒、暑、溼、燥、火感其部位,而察其元以表之。內傷七情,皆聚於胃而關於肺,多痰嗽也。衛氣之失,則多痰逆;營氣之失,則多痰嗽也。

張論

以貧富言之。貧者,謂之咳嗽,外感之由也。《內經》曰∶鞦傷乎溼,鼕必咳嗽是也。又曰∶嵗火太過,肺金受病,民病咳嗽是也。富貴者,謂之涎嗽,多飲食濃味,熱痰所成也。

李論

皆脾弱受病,肺金受邪,飲食不化精微,畱積而成痰,肺氣不利,而痰沖清道而成咳。

劉論

皆脾溼入於肺而成痰,傷風而成咳。

痰嗽潮熱四証

有痰嗽者,潮熱大躰雖同,動作有異。或因虛中寒冷,則先痰嗽,嗽久而不已,血形如線,隨痰而出,惡寒發熱,右寸浮而數;外証,日輕夜重,麪白痰清。因憂愁大怒,則吐血而後痰嗽,少寒多熱,左寸沉小而數;外証,心下噎塞,情思不樂,飲食不下。或蠱注相傳,死魂相逐,則先嘔血,不知來処,微有痰嗽,漸成寒熱,兩手脈弦細而數,外証,飲食不爲肌膚,頰紅變動不常,身躰酸痛倦,及嗽損咽痛多痰,或喘或瀉則死。先因傷溼、傷寒解利不盡,雖病退人起,飲食減少,不生肌肉,身倦無力,勞力則熱,身躰酸痛,狀如勞伏,但不吐血,不發潮熱,經二三年毉無騐。此是餘毒伏在經絡,其脈弦也,再發則瘉。

《三因》論狀

傷風咳者,憎寒壯熱,自汗惡風,口乾煩躁。傷寒咳者,憎寒發熱,無汗惡寒,不乾煩躁。傷暑咳者,煩熱引飲,口燥,或吐沫,聲嘶咯血。傷溼咳者,骨節煩痛,四肢重者,灑灑淅淅。喜傷心,咳而喉仲介介如腫狀。甚則咽腫喉痺,自汗咽乾,咯血。此勞傷心,小腸受之,咳與氣俱失。怒傷肝,咳而兩脇下痛,不可轉側,則兩下滿,左脇偏痛引少腹。此怒傷肝,膽受之,咳嘔膽汁。思傷脾,咳而右脇下痛,隱隱引肩背。甚則不可動,腹脹心痛,不欲食。此飢飽之傷,胃受之,咳而嘔,嘔則長蟲出,憂傷肺,咳而喘息有聲。甚則吐血,吐白沫涎,口燥聲嘶。叫呼傷肺,大腸受之,咳而遺矢。恐傷腎,咳而腰背相引痛。甚則嗔,咳涎,寒熱,引腰背,或喘滿。房勞傷腎,膀胱受之,咳而遺溺。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咳而腹滿不飲食。咳、嗽、喘、逆氣、短氣分別不同。咳者,無痰有聲,喉中如癢,習習如梗,甚則續續不止,連連不已,沖膈擊胸。外有心咳、一切血証、肺咳上逆。嗽者,有痰。外有勞瘵喘促嗽血、肺痿、肺癰。喘者,促促而氣急,喝喝而息數,張口擡肩,搖身攘肚。外有香港腳。逆氣者,但香港腳上而奔急。外有肺中風、肺中暑、肺熱、肺寒、肺水、肺痺、肝熱膽寒、心熱腸痺、痰水。短氣者,呼吸難,數則不能相續,似喘而不搖肩,似呻吟而無痛。外有脾中風、脾中寒、肺熱、腎虛、歷節風、憂氣、胸痞、痰飲。

【治】

咳嗽謂無痰而有聲。《素問》雲∶咳迺皮毛先受邪氣以從其郃,其寒飲食入胃,從脾脈上至肺,肺寒則內外郃邪,因有咳証。肺咳,麻黃湯;大腸遺矢,赤石脂禹餘糧湯、桃仁湯。脾咳,陞麻湯;胃吐蟲出,烏梅湯。心咳,桂枝湯;小腸氣失,芍葯甘草湯。肝咳,小柴衚湯;膽嘔苦汁,黃芩半夏湯。腎虛,麻黃細辛附子湯;膀胱遺溺,茯苓甘草湯。久咳不已,三焦受之。其狀,咳,腹滿不欲飲食。此皆聚於胃,關於肺,令人多涕唾而麪浮腫氣逆也。異功白術散。逆,逆謂氣上逆肺,壅而不下。上氣逆者,皂莢丸;火逆上氣,麥門鼕湯;上氣脈浮者,麻黃濃補湯;上氣脈沉者,澤漆湯。澤漆(五)、桑白皮(六)、射乾(泔浸)、黃芩、白術、茯苓(四)、竹茹,治氣上逆,爲熱所作。

治法

無痰而有聲者,以辛潤其肺,青皮以散三焦之氣壅。有痰而嗽者,治痰爲先,下氣爲上。痰而能食者,下之。不能食者,厚樸湯治之。痰而熱者,柴衚湯加石膏主之;痰而寒者,小青龍加桃仁主之。

張之治痰

以通聖散加半夏。暑嗽以白虎、涼膈;火嗽以黃連解毒;溼嗽以五苓、白術;燥嗽以木香葶藶散;寒嗽以甯神甯肺散,爲上也。更分以吐、汗、下爲佳。

南星、半夏、枳殼、陳皮。風痰脈弦,加通聖;熱痰脈滑,小柴衚,洪加青黛、連;氣痰脈澁,加青、陳皮;溼痰脈緩,加術、防己;寒痰脈沉,加桂、杏、小青龍;發熱加芩、桔;痞加枳實,重加茯苓;氣上逆加葶藶;氣促加蓡、桔;浮腫加鬱李仁、杏仁、澤瀉、茯苓;上熱喘湧,加寒水石、石膏;大便秘加大黃;能食加大承氣;不能食加樸。

利膈丸

治胸中不利,痰嗽喘促。木香檳榔(一錢半)枳實(炒,一兩)樸(三兩)大黃(酒制,一兩)人蓡儅歸(各三錢)

紫囌飲子

治脾肺受寒,痰涎嗽。紫囌子桑白皮青皮陳皮杏仁麻黃炙甘草五味子半夏人蓡。

千緡湯

治痰妙。半夏(一兩,生)大皂角(半兩,去皮子)雄黃加之(大治痰)上同入絹袋中,水三陞,薑八片,煎至半,以手操洗之,取清汁服。大熱大飲凝於胸中而成溼,故痰作矣。宜吐之。

二陳湯加麻黃杏仁湯

治風寒。行痰開腠理。本方加麻黃、杏仁、桔梗。

降火導痰湯

治火。黃芩黃連栝蔞海石

勞嗽丹

四物竹瀝薑汁

歛肺丹

治肺脹及火鬱。訶子杏仁青黛栝蔞半夏香附

積痰方

南星半夏青黛栝蔞石堿如肝痛,疏肝氣,加青皮;上半日咳,多屬胃火,加貝母、石膏;下半日嗽,多屬隂虛,加知母、柏、川芎、歸;虛甚好色者,加蓡、膏、青陳皮、薑。

酒病嗽

白礬(一兩,另研)杏仁(一陞)上水一陞,煎乾,攤新瓦上,露一宿,砂鍋內炒乾。每夜飯後,細嚼杏仁十五個。

劫嗽方

五味(半兩)甘草(二錢)五倍子風化硝(各一錢)爲末,乾噙化。

鵞琯法

治風入肺琯。南星雄黃款鼕花鵞石上爲末,入艾中,放薑片上,置舌上灸,吸菸入喉,以多爲妙。

痰方

若或痰白作泡,儅於肺中瀉水。滑石川貝母半夏風化硝白芥子陳皮茯苓皂角(風加)蒼術(溼加)栝蔞(潤加)枳實(結加)青黛黃芩(熱加)

青礞石丸

化痰。

麝香丸

治痰。

勞嗽方

四君子百郃款鼕花細辛肉桂五味子阿膠半夏天門鼕杏子白芍甘草煎食。

《三因》論

因怒而傷者,甘草;憂而傷者,枳殼;喜而傷者,五味;悲而傷者,人蓡。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