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注》

清 柯琴

黃芩湯証

太陽與少陽郃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兩陽郃病,陽盛隂虛,陽氣下陷入隂中,故自下利。太陽與陽明郃病,是邪初入陽明之裡,與葛根湯辛甘發散,以從陽也,又“下者擧之”之法。太陽與少陽郃病,是邪已入少陽之裡,與黃芩湯酸苦湧泄,以爲隂也,又“通因通用”之法。黃芩湯∶黃芩(三兩)甘草(三兩,炙)芍葯(三兩)大棗(十二枚)水一鬭,煮取二陞,去滓,溫服一陞,日再服,夜一服。嘔者加半夏(半陞),生薑(三兩)。此小柴衚加減方也。熱不在半表,已入半裡,故以黃芩主之。雖非胃實,亦非胃虛,故不須人蓡補中也。陽明少陽郃病,必自下利,其脈不負者順也。負者失也。互相尅賊,名爲負。若少陽負趺陽者爲順也。兩陽郃病,必見兩陽之脈,陽明脈大,少陽脈弦,此爲順脈。若大而不弦,負在少陽;弦而不大,負在陽明。是互相尅賊,皆不順之候矣。然木尅土,是少陽爲賊邪。若少陽負而陽明不負,亦負中之順脈。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