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得集》

清 心禪僧

目錄

補葯不宜輕服論

內經四氣調神爲攝生之本。五穀爲養。五菜爲充。五果爲助。五畜爲益。飲食有節。不可過也。過食即有偏勝之患。是故多食鹹則脈凝泣而色變。多食苦則皮槁而毛落。多食辛則筋急而爪枯。多食酸則肉胝KT而脣揭。多食甘則骨痛而發落。此五味之所傷也。而人之所賴以生者穀也。萬物之性。中正和平者。亦莫如穀。故人雖百年而不厭其常食也。上古治病之法。病去則調養以穀味。未嘗病後而峻補之者。張仲景爲立方之祖。觀傷寒論及金匱二書。其方皆是治病。補劑之方甚少。後賢惟張子和得之。病去則教人以糜粥調養。與內經之旨不相違悖。而補方之盛行者。則始於張景嶽、趙養葵。動輒蓡歸地。而薜立齋宗之。後世徒震其名。以爲信然。傚之者誤人無算。觀其治案中。無不以補中益氣。逍遙散、歸脾湯三方。通治百病。其餘採用之方甚少。即此便可知矣。蓋風寒暑溼四時之氣。其中於人也。則曰邪氣。人在氣交之中。其能免乎。而風則傷衛。寒則傷營。暑則傷氣。溼則傷人皮肉筋骨。內傷於脾胃。是四氣之傷人也。在表則惡寒發熱。在裡則四肢睏倦。類乎內傷之虛象。即燈結煤而暗之義。前已詳論之矣。若外邪正盛。或病初瘉而邪未盡。誤投補劑。必至邪與正爲互。如油入麪。莫能去之。致成終身之疾。可慨也。識者鋻及於此。是以有不服葯爲中毉之說。甯使五穀調養。既可省費。亦無弊竇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