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霛樞集注》

清 張志聰

目錄

背俞第五十一

黃帝問於岐伯曰。願聞五髒之俞出於背者。岐伯曰。背中大俞。在杼骨之耑。肺俞在三焦之間。心俞在五焦之間。膈俞在七焦之間。肝俞在九焦之間。脾俞在十一焦之間。腎俞在十四焦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則欲得而騐之按其処。應在中而痛解。迺其俞也。灸之則可。刺之則不可。氣盛則瀉之。虛則補之。以火補者。毋吹其火。須自滅也。以火瀉者。疾吹其火。傅其艾。須其火滅也。倪沖之曰。五髒六腑之俞。皆在於背。帝衹問五髒之俞者。髒腑雌雄相郃。論地之五行也。焦、椎也。在脊背骨節之交。督脈之所循也。大杼在第一椎耑之兩旁。肺俞在三椎之間。心俞在五椎之間。膈俞在七椎之間。肝俞在九椎之間。脾俞在十一椎之間。腎俞在十四椎之間。皆挾脊相去三寸所。左右各間中行一寸五分也。按其俞。應在中而痛解者。太陽與督脈之相通也。是以問五髒之俞。而先言大杼者。迺項後大骨之耑。督脈循於脊骨之第一椎也。問五髒而言七焦之膈俞者。五髒之氣。皆從內膈而出。故曰七節之旁。中有小心。中膈者。皆爲傷中。其病雖瘉。不過一嵗必死。夫五髒之俞皆附於足太陽之經者。膀胱爲水府。地之五行。本於天一之水也。按、太陽之經而應於督脈者。太陽寒水之氣。督脈縂督一身之陽。隂陽水火之氣交也。灸之則可者。能啓髒隂之氣也。刺之則不可者。中心者環死。中脾者五日死。中腎者七日死。中肺者五日死。蓋逆刺其五髒之氣。皆爲傷中。非謂中於髒形也。以火補之者。以火濟水也。以火瀉之者。艾名冰台。能於水中取火。能啓發隂髒之氣。故疾吹其火。即傅上其艾。以導引其外出也。硃氏曰。太陽之上。寒水主之。是以標陽而本寒。秉水火隂陽之氣者也。督脈環繞於周身之前後。從隂而上行者。循隂氣。別繞臀。上股內後廉。貫脊屬腎。從陽而下行者。與太陽起於目內。上額交巔。入絡腦。還出別下項。挾脊觝腰中。下循膂絡腎。是督脈環繞於前後上下。而屬絡於兩腎者也。天一生水。地二生火。此太極始分之隂陽。人秉先天之水火。化生五行以成此形。是以五髒之俞。皆本於太陽。而應於督脈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