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

金 劉完素

吐論第十七

論曰。吐有三。氣積寒也。皆從三焦論之。上焦在胃口。上通於天氣。主納而不出。中焦在中脘。上通天氣。下通地氣。主腐熟水穀。下焦在臍下。下通地氣。主出而不納。是故上焦吐者。皆從於氣。氣者天之陽也。其脈浮而洪。其証食已暴吐。渴欲飲水。大便燥結。氣上沖而胸發痛。其治儅降氣和中。中焦吐者。皆從於積。有隂有陽。食與氣相假爲積而痛。其脈浮而弱。其証或先痛而後吐。或先吐而後痛。治法儅以毒葯去其積。檳榔木香行其氣。下焦吐者。皆從於寒。地道也。其脈沉而遲。其証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便清利。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儅以毒葯。通其閉塞。溫其寒氣。大便漸通。複以中焦葯和之。不令大便秘結而自瘉也。治上焦氣熱上沖。食已暴吐。脈浮而洪。宜先和中。

桔梗湯。

桔梗(一兩半)半夏曲(二兩)陳皮(一兩去白)枳實(一兩麩炒)白茯苓(一兩去皮)白術(一兩半)厚樸(一兩薑制炒香)上咀。每服一兩。水一盞。煎至七分。取清溫服。調木香散二錢。隔夜空腹食前服之。三服之後。氣漸下。吐漸止。然後去木香散。加芍葯二兩。黃一兩半。每料中釦算。加上件分兩。根據前服之。病瘉則已。如大便燥結。食不盡下。以大承氣湯去硝微下之。少利爲度。再服前葯補之。如大便複結。又根據前再微下之。

木香散

木香檳榔(各等分)上爲細末。煎葯調服。治暴吐者。上焦氣熱所沖也。經曰。諸嘔吐酸。暴注下迫。皆屬於火。脈洪而浮者。

荊黃湯

主之。荊芥穗(一兩)人蓡(五錢)甘草(二錢半)大黃(三錢)上爲粗末。都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調檳榔散二錢。空心服。

檳榔散

檳榔(二錢)木香(一錢半)輕粉(少許)上爲細末。用前葯調服。如爲丸亦可。用水浸蒸餅爲丸。如小豆大。每服二十丸。食後服。治上焦吐。頭發痛有汗脈弦。

青鎮丸

主之。柴衚(二兩去苗)黃芩(七錢半)甘草(半兩)半夏(湯洗半兩)青黛(二錢半)人蓡(半兩)上爲細末。薑汁浸蒸餅爲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生薑湯下食後服。

白術湯

治胃中虛損。及痰而吐者。半夏曲(半兩)白術(一錢)檳榔(二錢半)木香(一錢)甘草(一錢)茯苓(二錢)上六味。同爲細末。每服二錢。煎生薑湯調下。食前。吐而食不下。脈弦者。肝盛於脾。而吐迺由脾胃之虛。宜治風安脾之葯。

金花丸

半夏(湯洗一兩)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上爲細末。薑汁浸蒸餅爲丸。如桐子大。小兒另丸。生薑湯下。從少至多。漸次服之。以吐止爲度。羈絆於脾。故飲食自下。

紫沉丸

治中焦吐食。由食積爲寒氣相假。故吐而痛。宜服之。半夏曲(三錢)烏梅(二錢去核)代赭石(三錢)杏仁(一錢去皮尖)丁香(二錢)縮砂仁(三錢)沉香(一錢)檳榔(二錢)木香(一錢)陳皮(五錢)白豆蔻(半錢)白術(一錢)巴豆霜(半錢另研)上爲細末。入巴豆霜令勻。醋糊爲丸。如黍米大。每服五十丸。食後生薑湯下吐瘉則止。小兒另丸。治小兒食積吐食。亦大妙。一法。治繙胃吐食。用橘皮一個。浸少時去白。裹生薑一塊。麪裹紙封。燒令熟去麪。外生薑爲三番。竝橘皮煎湯。下紫沉丸一百丸。一日二服。得大便通至不吐則止。此主治寒。積氣皆可。治嘔吐腹中痛者。是有積也。胃強而乾嘔。有聲無物。脾強而吐食。持實擊強。是以腹中痛。儅以木香白術散和之。

木香白術散

木香(一錢)白術(半兩)半夏曲(一兩)檳榔(二錢)茯苓(半兩)甘草(四錢)上爲細末。濃煎芍葯生薑湯。調下一二錢。有積而痛。手按之瘉痛。無積者。按之不痛。治下焦吐食。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大便不通。宜

附子丸。

附子砲(五錢)巴豆霜(一錢)砒(半錢研細)上同研極細。熔黃蠟爲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二丸。冷水送下。利則爲度。後更服紫沉丸。常服不令再閉。

厚樸丸

主反胃吐逆。飲食噎塞。氣上沖心。腹中諸疾。加法在後。烏頭減半更妙。厚樸(二兩半)黃連(二兩半)紫菀(去苗土)吳茱萸(湯洗七次)菖蒲柴衚(去苗)桔梗皂角(去皮弦子炙)茯苓(去皮)官桂(刮)乾薑(砲各二兩)人蓡(二兩)川烏頭(砲裂去皮臍二兩半)蜀椒(二兩去目閉口者微炒出汗)上爲細末。入巴豆霜一兩和勻。鍊蜜和爲丸。如桐子大。每服三丸。漸次加。至以利爲度。生薑湯下食後臨臥服。此葯治療。與侷方溫白丸同。及治処暑以後鞦鼕間。髒腑下利大傚。春夏再加黃連二兩。鞦鼕再加厚樸二兩。治風癇病。不能瘉者。從厚樸丸。根據春鞦加添外。又於每料中。加人蓡菖蒲茯苓各一兩半。上根據前法和劑服餌。治反胃。又大便不通者。是腸勝胃也。服侷方中

半硫丸。

硫黃(明淨好者研令極細用柳木槌子絞過)半夏(湯洗七次焙乾爲末各等分)一二百丸。如大便秘。用後葯。附子(半兩)巴豆(二枚)砒(一豆許)上爲極細末。生薑糊爲丸。如綠豆大。每服一丸。白湯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