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烏韭

(《本經》下品)【校正】移入有名未用《別錄》鬼。【釋名】石發(《唐本》)、石衣(《日華》)、石苔(《唐本》)、石花(《綱目》)、石馬鬃(《綱目》)、鬼與麗同。弘景曰∶垣衣,亦名烏韭,而爲療異,非此種類也。時珍曰∶《別錄》主療之証,與垣衣相同,則其爲一類,通名烏韭,亦無害也。但石發與陟厘同名,則有水、陸之性,稍有不同耳。【集解】《別錄》曰∶烏韭生山穀石上。又曰∶鬼麗,生石上。之日柔,爲沐。恭曰∶石苔也。又名石發。生巖石之隂,不見日処,與卷柏相類。藏器曰∶生大石及木間隂処,青翠茸茸者,似苔而非苔也。大明曰∶此即石衣也。長者可四、五寸。【氣味】甘,寒,無毒。大明曰∶冷,有毒。垣衣爲之使。【主治】皮膚往來寒熱,利小腸膀胱氣(《本經》)。療黃膽,金瘡內塞,補中益氣(《別錄》)。燒灰沐頭,長發令黑(大明)。【附方】新三。腰腳風冷∶石花,浸酒飲之。(《聖惠方》)。婦人血崩∶石花、細茶(焙爲末)、舊漆碟(燒存性)各一匙。以碗盛酒,放鍋內煮一滾。迺湯火傷灼∶石苔焙研,敷之。(《海上方》)【附錄】百蕊草(宋《圖經》)頌曰∶生河中府、秦州、劍州。根黃白色,形如瓦松,莖葉俱青,有如松葉。無花。三月生苗,四月長及五、六寸許。四時採根,曬用。下乳汁,順血脈,調氣甚佳。時珍曰∶烏韭,是瓦松之生於石上者;百蕊草,是瓦松之生於地下者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