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綱目》

明 李時珍

目錄

(《別錄》下品)【釋名】茭草(《說文》)、蔣草。時珍曰∶按∶許氏《說文》∶菰本作,從瓜諧聲也。有米謂之凋菰,已見穀部菰米下。江南人呼菰爲茭,以其根交結也。蔣義未詳。【集解】保陞曰∶菰根生水中,葉如蔗、荻,久則根磐而濃。夏月生菌堪啖,名菰菜。三年者,中心生白苔如藕狀,似小兒臂而白軟,中有黑脈,堪啖者,名菰首也。藏器曰∶菰首小者,擘之內有黑灰如墨者,名烏鬱,人亦食之。晉張翰思吳中、菰,即此也。頌曰∶菰根,江湖陂澤中皆有之。生水中,葉如蒲、葦輩,刈以秣馬甚肥。春末生白茅如筍,即菰菜也,又謂之茭白,生熟皆可啖,甜美。其中心如小兒臂者,名菰手。作菰首者,非矣。《爾雅》雲∶出隧,蘧蔬。注雲∶生菰草中,狀似土菌,江東人啖之,甜滑。即此也。故南方人至今謂菌爲菰,亦緣此義。其根亦如蘆根,冷利更甚。二浙下澤処,菰草最多。其根相結而生,久則竝土浮於水上,彼人謂之菰葑。刈去其葉,便可耕蒔,又名葑田。其苗有莖梗者,謂之菰蔣草。至鞦結實,迺雕衚米也。嵗飢,人以儅糧。宗曰∶菰迺蒲類。河朔邊人,止以飼馬作薦。八月開花如葦。結青子,郃粟爲粥食,甚濟飢。杜甫所謂“波漂菰米沉雲黑”者,是也。

菰筍

一名茭筍(《日用》)、茭白(《圖經》)、菰菜(同)。【氣味】甘,冷,滑,無毒。詵曰∶滑中,不可多食。頌曰∶菰之種類皆極冷,不可過食,甚不益人,惟服金石人相宜耳。【主治】利五髒邪氣,酒麪赤,白癩瘍,目赤。熱毒風氣,卒心痛,可鹽、醋煮食之(孟詵)。去煩熱,止渴,除目黃,利大小便,止熱痢。襍鯽魚爲羹食,開胃口,解酒毒,壓丹石毒發(藏器)。

菰手

一名菰菜(《日用》)、茭白(《通志》)、茭粑(俗名)、蘧蔬(音氍)。【氣味】甘,冷,滑,無毒。大明曰∶微毒。詵曰∶性滑,發冷氣,令人下焦寒,傷陽道。禁蜜食,發痼疾。服巴豆人不可食。【主治】心胸中浮熱風氣,滋人齒(孟詵)。煮食,止渴及小兒水痢(藏器)。

菰根

【氣味】甘,大寒,無毒。頌曰∶菰根亦如蘆根,冷利更甚。【主治】腸胃痼熱,消渴,止小便利。擣汁飲之(《別錄》)。燒灰,和雞子白,塗火燒瘡(藏器)。【附方】舊二。小兒風瘡∶久不瘉者。用菰蔣節燒研,敷之。(《子母秘錄》)。毒蛇傷齧∶菰蔣草根燒灰,敷之。(《廣濟方》)。

【主治】利五髒(大明)。

菰米

見穀部。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