喇叭陀螺菌

非褶菌目雞油菌科陀螺菌屬 有毒

中文學名

喇叭陀螺菌

拉丁學名

Gomphus floccosus (Schw.) Sing.

中文別名

喇叭菌、張札西母(西藏)、早莫婁馬(西藏)

同物異名

Cantharellus floccosus Schw.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大,喇叭狀。菌體高達10-15cm。菌蓋直徑達8-10cm,表面有橙褐紅色大鱗片。菌肉厚而白色。菌柄細長,後期內部呈管狀。菌褶厚而窄似棱狀,在菌柄延生或相互交織。孢子淡黃色或近無色,形狀橢圓形,初期光滑,成熟後表面粗糙,12-16μm×6-7.5μm。

圖例

圖 826 喇叭陀螺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生態習性

在闊葉或針葉林中地上成羣或單獨生長。

分佈地區

四川雲南湖南湖北安徽廣西廣東福建陝西臺灣山東貴州西藏等。

經濟用途

此菌在許多地區採食,但在雲南曾報道食後會中毒,引起胃腸道病症,含有松蕈酸(agaricieacid)。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