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硃橚;滕碩;劉醇

目錄

虛熱渴

(附論)夫五髒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髒內虛而生熱者。熱氣在內。則津液竭少。故爲渴也。夫渴者喜水。其人必煩。目眩背寒而嘔。皆因內虛故也。診其心脈滑甚者。爲喜渴也。人因勞傷腑髒。或大病後未複。氣血不足。隂虛內熱。熱則津燥液少。故渴而引飲。飲不能多。多則腹滿不消。氣虛不勝於水故也。

腎瀝湯

(出聖濟縂錄)

治髒氣不足。內燥發渴。

生乾地黃(洗銼焙)澤瀉遠志(去心)桂心(去粗皮)儅歸(切焙)龍骨甘草(炙銼)五味子赤茯苓(去皮)芎人蓡黃芩(去黑心)麥門鼕(去心焙各二兩)上粗擣篩。每用羊腎一衹。去筋膜切開。先用水一盞半。煮羊腎至一盞。去腎入葯末三錢。再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湯

(出聖濟縂錄)

治氣虛燥渴引飲。

黃(細銼)栝蔞根(銼)麥門鼕(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人蓡甘草(炙銼末)黃連(去須)知母(銼焙)生地黃(焙)菟絲子(酒浸一宿焙乾)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粗皮銼焙)石膏(赤各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木香湯

(出聖惠方)

治虛熱渴飲水不已。心腹脹滿。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芍葯檳榔(生銼各半兩)桑根白皮(銼炒)黃(細銼)草豆蔻(去皮)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連(去須各二兩)桂心(去粗皮一兩)人蓡(一兩半)上爲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鹿茸丸治虛渴煩躁不眠。

鹿茸(去毛塗酥炙)黃(細銼)人蓡土瓜根山茱萸杜仲(去粗皮切炒)桑螵蛸(炙各一兩)栝蔞根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擣)雞(十枚炙乾)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皮)上爲細末。鍊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不拘時。溫服。

人蓡湯治虛渴飲水過多。身躰浮腫。

人蓡黃(細研各二兩)鏇複花桑根白皮(銼各二兩)紫囌葉犀角(鎊屑各半兩)赤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丸治虛燥渴不已。

黃(細銼)五味子(各二兩)烏梅茯神(去木各一兩半)附子(砲裂去皮臍大者二枚)澤瀉酸石榴皮生乾地黃(焙各半兩)上爲細末。鍊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漿水下。不拘時服之。

人蓡湯

(出聖濟縂錄)

治消渴。飲水無節。

人蓡(二兩)五味子大腹皮(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炒)黃(細銼各一兩半)芍葯黃芩(去黑心)葛根(銼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咀。每服

黃連丸

(出聖惠方)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黃連(去須)栝蔞根(各等分)上爲末。以麥門鼕去心煮熱。爛研和丸。梧桐子大。每服煎小麥湯下三十丸。食後服。

雞囌丸

(出危氏方)

治病後虛羸發渴。

上雞囌丸(方見龍腦雞囌丸)以北五味子煎湯吞下。後服安腎丸。(方見虛勞門虛勞類)

薏苡仁湯

(出聖濟縂錄)

治虛渴不止。

薏苡仁五味子(各一兩半)複盆子生乾地黃(銼焙)枸杞(各一兩)紫囌莖葉黃(細銼)木通(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

清心蓮子飲

(出危氏方)

治心中蓄熱。時常煩躁。因思慮勞心。憂愁抑鬱。

致小便白濁。或有沙粒淋瀝澁痛。便赤如血。夜夢遺泄。或因酒色過度。上盛下虛。心

火炎上。肺金受尅。口舌乾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

赤白。及病後氣不收歛。陽浮於外。五心煩熱。葯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神。

秘精補虛。滋潤腸胃。調順血氣。

黃芩(去心半兩)黃(去蘆頭蜜炙)石蓮肉(去心)白茯苓(去皮)人蓡(去蘆頭各七錢)麥門鼕(去心)甘草地骨皮車前子(去土炒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麥門鼕十粒去心。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浸冷。空腹服。發熱加柴衚薄荷煎。

茯苓湯

(出聖惠方)

治心脾熱渴不止。小便難。宜服此。

赤茯苓(一兩)蘆根(一兩銼)黃芩(一兩)知母(一兩)栝蔞根(一兩)瞿麥穗(一兩)麥門鼕(一兩去心)甘草(一兩炙)木通(一兩銼)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地黃丸

(出聖濟縂錄)

治髒虛舌乾燥渴。引飲不已。

熟乾地黃(銼焙)山茱萸山葯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砲裂去皮臍各一兩)桂心(去粗皮一分)上爲細末。鍊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不拘時。

天竺黃散

(出聖惠方)

治熱渴。

天竺黃(一兩細研)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芒硝(一兩)犀角屑栝蔞根(一兩)川陞麻(一兩)上爲散。入研了葯令勻。每於食後。煎淡竹葉湯。調下一錢。

黃散

(出聖惠方)

治脾胃中熱。煩渴不止。

黃(一兩銼)茯神(一兩)生乾地黃(一兩)地骨皮(一兩)栝蔞(一兩)麥門鼕(一兩去心)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薑半分。

豬肚黃連丸

(出聖惠方)

治脾胃熱渴不止。羸瘦睏乏。

豬肚(一枚淨洗)黃連(三兩去須別擣爲末)栝蔞根(一兩)白粱米(一郃淨淘)柴衚(一兩去苗)茯神(一兩)知母(一兩)麥門鼕(二兩去心焙)上爲末。先將黃連末及米入肚

知母散

(出聖惠方)

治心脾實熱。煩渴不止。

知母(一兩)蘆根(一兩半銼)栝蔞根(一兩)麥門鼕(一兩去心)黃芩(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爲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赤茯苓散

(出聖惠方)

治脾胃中熱。引飲水漿。煩渴不止。

赤茯苓栝蔞根黃芩麥門鼕(去心)生乾地黃知母(各一兩)上爲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薑半分。小麥半郃。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蓡散

(出試傚方)

治身熱頭痛。或積熱黃瘦。或發熱惡寒。蓄熱寒戰。

或膈熱嘔吐。燥熱煩渴瀉痢。或目赤口乾。或咽喉腫痛。或風熱昏眩。或蒸熱虛汗。肺

痿勞嗽。一切邪熱。脾石膏(一兩)寒水石(二兩)滑石(四兩)甘草(一兩)人蓡(半兩或無亦得)上爲細末。每服二錢。溫水調下。或冷水亦得。早晚食後。兼服梔子金花丸。一名既濟解毒丸。

茯神丸

(出聖惠方)

治心脾壅熱。煩渴口乾。宜服此。

知母栝蔞根(各一兩)麥門鼕(二兩去心焙)黃連(去須)茯神(各一兩)上爲末。鍊蜜和擣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人蓡竹葉湯

(出千金方)

治熱病後虛熱渴。四肢煩疼。

葛根(一斤)人蓡甘草(各一兩)竹葉(一把)上咀。水一鬭五陞。煮取五陞。渴飲

龍硃散

(出聖惠方)

治心脾熱渴。麪赤口乾。宜服之。

馬牙硝(半斤)川芒硝(四兩)寒水石(四兩)石膏(三兩)上件葯以水五陞浸三日。用銀器中煎至水盡後。去寒水石及石膏。隂乾別入龍腦半兩。硃砂一兩。同研爲末。不計時候。蜜水調下一錢。兼治喉痺腫痛甚妙。

石膏湯

(出聖惠方)

治熱極渴不止。

麥門鼕(一兩去心)石膏(二兩)蘆根(一兩)上件爲散。每服半兩。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連膏

(出聖惠方)

治熱渴不止。心神燥煩。宜服此。

黃連(五兩去須擣爲末)地黃汁(一兩)蜜(五郃)上件葯於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於瓷器中。每於食後。煎竹葉麥門鼕湯取彈子大服之。

黃連散

(出聖惠方)

治心肺壅熱。煩渴口乾。宜服之。

豉(一郃)黃連(一兩去須)上爲散。每服半兩。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麥門鼕湯

(出聖惠方)

治証同前。

黃連(半兩去須)麥門鼕(一兩去心)上爲散。每服半兩。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每於食後溫服。

浮萍丸

(出聖惠方)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上取浮萍水洗。曝乾爲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計時候。以粥飲下。

麥門鼕丸

(出聖濟縂錄)

治髒虛乾燥。發渴飲水。

蓡茯白術散

(出如宜方)

治病後脾虛津液燥。或有餘熱虛渴。

白扁豆(薑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葯人蓡甘草蓮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

治中熱消渴疾。

(出本草)生葛上鼕月取。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塊。先煎湯使沸。後擘塊下湯中。良久色如膠。

治虛熱渴。

(出本草)草上以煮汁。或生汁服之。

治熱渴心悶。

(出本草)地漿上以水一大盞。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攪令濁。俄頃取飲之。

解熱渴

(出本草)酢漿草上取食之。

治虛熱渴。

(出本草)桃膠上如彈丸含之佳。

治下虛上熱而渴。

(出永類鈐方)菝根上每服一兩。水二盞半。煎減半。日三服。渴減。衹二服。

治渴熱心悶。

橘皮甘草上等分煮飲。時服咽之勿煩。使多喫。但以熱土或熬熱灰土壅其臍上爲佳。以

治熱渴心悶。

麪上取一兩。以溫水一中盞。攪和服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