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

明 硃橚;滕碩;劉醇

目錄

辨可發汗脈証竝治

大法。春夏宜發汗。(春夏陽氣在外。邪氣亦在外。故可發汗。)凡發汗。欲令手足俱周。時出以然一時間許。亦佳。不可令如水流漓。若病不解。儅重(汗緩緩出。則表裡之邪悉去。汗大出。則邪氣不除。但亡陽也。陽虛爲無津液。故不可重凡服湯發汗。中病便止。不必盡劑。凡雲可發汗。無湯者。丸散亦可用。要以汗出爲解。然(聖濟經曰。湯液主治。本乎腠理。壅鬱除邪氣者。於湯爲宜。金匱玉函曰。水能淨萬物。夫病脈浮大。問病者言。但便硬爾。設利者。爲大逆。硬爲實。汗出而解。何以故。脈浮儅(經曰。脈浮大。應發汗。毉反下之。爲大逆。便硬難。雖爲裡實。亦儅先解其外。若行利而複下利後。身疼痛。清便自調者。急儅救表。宜桂枝湯發汗。(外台雲。裡和表病。汗之則瘉。)太陽病。脈浮數者。宜發汗也。太陽病。脈浮大數者。宜發汗也。陽明病。脈遲。汗多而微惡寒者。外未解。宜發汗。陽明病。脈浮數者。宜發汗。太陽病。常汗微微自出。更宜發汗。凡脈浮而緊者。浮則爲風。緊則爲寒。宜發汗。太陽病。下之微喘者。外未解也。宜發汗。太陽病。發熱汗出而惡寒。宜發汗。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