硃紅栓菌

非褶菌目多孔菌科栓菌屬 可藥用

中文學名

硃紅栓菌

拉丁學名

Trametes cinnabarina (Jacq.) Fr.

中文別名

紅栓菌、朱血菌

同物異名

Polyporus cinnabarius Fr.Pycnoporus cinnabarinus (Jacq. : Fr.) Karst.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一般小或中等。扁半球形、扁平、無柄,新鮮時肉質,幹後木栓質。菌蓋直徑2-11cm,厚0.5-1cm,表面橙色至紅色,後期稍褪色,變暗,無環紋,有細絨毛或無毛,稍有皺紋。菌肉橙色,有明顯的環紋,遇氫氧化鉀時變黑色,管孔面紅色,每毫米2-4個。擔孢子橢圓形,有的逗點形,一端尖並彎曲,無色,4.5-6μm×1.5-3μm。擔子棒狀,具4小梗。

圖例

圖 970 硃紅栓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擔子

生態習性

生於針、闊葉樹枯枝上,往往成羣成片生長。

分佈地區

黑龍江吉林河北山西內蒙古陝西甘肅江西河南浙江安徽江蘇廣東廣西湖南四川貴州青海雲南新疆西藏等幾乎全國各省區都有分佈。

經濟用途

可藥用,子實體有清熱除溼、消炎、解毒作用。對小白鼠肉瘤180 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爲90%。硃紅栓菌可以使蒂巴因鹼(theaine,一種罌粟鹼)進行轉化,獲得新型止痛藥。被侵害處開始呈橙色,後期爲白色腐朽。是生香菇、木耳栽培的段木上常見的“雜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