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補例》

清 周學海

附治瘧宜破血發汗

瘧者。風涼暑溼之邪。伏於血脈之中而作也。涼溼爲尤重。先傷於暑溼。複傷於風涼。迫溼深入。故邪氣既外據筋絡骨節之一処。而其內入者。又隨血脈以上下。此血與筋骨受病之一処。相觸即發病矣。血行有常度。故其發有定時。漸早者陽氣漸盛。血行漸速也。漸宴者。溼勝氣睏。血行漸遲也。病之輕重。在邪氣之微甚。正氣之強弱。不在部位之淺深高下焉。逐日爲輕。間日三日爲重之說。不足據也。治法必重以破血之品。散惡血以搜伏邪。使邪氣無容藏之地。加發汗之品。使通身上下。透汗以托邪外出。雖溼徹衾褥不忌也。第其汗宜多而不宜急。急者。下咽即汗。逆亂正氣。反不能與邪相值。必下午及臨臥連次服葯。俟葯力百脈。半夜後接服一次。以助其力。根據舊熟睡。於睡態朦朧之中。溱溱周浹溼散暑消百脈得鬯。汗自漸減。撤衾換衣。衣宜稍濃。仍令手足常溫。微汗。續續直過。前日發病之時。而不斷也。則瘉矣。傷寒論所謂先其時發汗是也。夷堅志曰。暑毒睏脾。溼氣連腳。不泄則痢。不痢則瘧。獨鍊雄黃蒸餅和葯。甘草作湯。服之安樂。睏脾者。睏血也。連腳。故汗。必過膝也。每倣其法。應手輒傚。又吾鄕俗以生鹿血酒服。截瘧奇傚。此固山深水寒躰氣所宜。熱盛者未可概施。亦可見瘧邪在血。治瘧之必溫通血脈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