絨白乳菇

傘菌目紅菇科乳菇屬 可食用可藥用有毒

中文學名

絨白乳菇

拉丁學名

Lactarius vellereus (Fr.) Fr.

中文別名

石灰菌、絨蓋乳菇、羊毛白乳菇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至大型。菌蓋直徑6-19cm(可達30cm),初期扁半球形,中央下凹呈漏斗狀,白色,表面乾燥密被細絨毛,老後米黃色,邊緣內卷至伸展。菌肉白色,厚,味苦,乳汁白色不變。菌褶直生至稍延生,厚,稀、不等長,有時分叉,白色至米黃色。菌柄粗短,圓柱形,往往稍偏或下部漸細,有細絨毛,長3-5cm,粗1.5-3cm,實心,質地稍硬。褶緣和褶側囊體相似,近圓柱形或披針形,40-100μm×5-9μm。孢子印白色。孢子近球形或近卵圓狀球形,無色,具微小疣和聯線,7-9.5μm×6-7.5μm。

圖例

圖 802 絨白乳菇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褶緣和褶側囊體

生態習性

夏秋季在混交林中地上羣生、散生。

分佈地區

江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安徽福建四川雲南吉林遼寧黑龍江甘肅西藏等。

經濟用途

記載有毒,但經過加工處理後可食用。或製成“舒筋丸”,治療腰腿疼痛、手足麻木、筋骨不適,四肢抽搐。對小白鼠肉瘤180 及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爲60%。另外屬外生菌根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