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耳

傘菌目側耳科革耳屬 可食用可藥用木腐菌

中文學名

革耳

拉丁學名

Panus rudis Fr.

中文別名

野生革耳、樺樹蘑(黑龍江)

同物異名

Lentinus lecomtei Fr.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小或中等大。菌蓋寬2-9cm,中部下凹或漏斗形,初淺土黃色,後深土黃色,茶色至鏽褐色,有粗毛,革質。菌褶白至淺粉紅色,幹後淺土黃色,窄,稠密,延生。柄偏生或近側生,短,內實,長0.5-2cm,粗0.2-1cm,同菌蓋,有粗毛。孢子無色,光滑,橢圓形,3.6-6μm×2-3μm。囊體無色,棒狀,23.4-56μm×7.2-14μm。

圖例

圖 26 革耳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囊體

生態習性

夏秋季生於柳、樺及楝樹的腐木上,叢生或羣生。

分佈地區

河北黑龍江吉林江蘇安徽浙江江西西藏福建香港臺灣河南湖南廣東廣西甘肅四川貴州等。

經濟用途

幼時可食用,但味差。 此菌試驗抗癌,對小白鼠肉瘤180的抑制率爲60%,對艾氏癌的抑制率爲70%。革耳侵害多種闊葉樹木、木材、倒木、枯木、枕木木質腐朽,形成白色海綿狀腐朽。是木耳、毛木耳、香菇段木栽培時的雜菌,可大量採集,自然風乾後碾成粉狀,貯存在乾燥陰涼處,作爲調味品。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