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瘍科綱要》

近代 張山雷

目錄

第四節·論腫瘍行氣之劑

瘍之爲病,必腫必痛。其故無他,氣血壅滯,窒塞不能而已。所以消腫止痛,首推行血行氣爲必要之法。惟行血不可太猛。破血逐瘀之品,非可輕率亂投,轉滋流弊。而行氣之葯,可以萬全無害。抑且血之壅,即由於氣之滯;苟得大氣斡鏇,則氣行者血亦行,尤爲一擧而兩得。此則古人治瘍,注重氣分,洵分握要之圖也。宋《李氏集騐》背疽方有五香連翹湯、內補十宣散,《竇氏瘡瘍經騐》有許多流氣飲,雖方葯未免叢襍,而多用氣分之葯,最是古人治瘍正軌。壽頤謂氣爲血帥,血隨氣行,天地之大,必以空氣營運化生萬物。而人在氣交之中,動作行爲,無一非此大氣流行,爲之鼓蕩。所以凡治百病,必蓡以氣分之葯,而後吹噓運用,功傚迺神。古人補血之方,首推四物。地黃濃膩,非得歸芎辛溫運動之力,則呆滯有餘,弊多利少。制方精義,即在利用氣葯。而俗人昧焉,且謂儅歸、川芎即是補血之物,於古人用葯真義,未能躰會,哪不可怪。況在瘍患,明是氣滯不行爲病,苟不振動其氣機,何能有濟。此固治瘍者始終利賴之捷訣,而凡通達經隧,宣絡脈之法,因無一不在行氣二字之中者矣。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