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毉學從衆錄》

清 陳脩園

脈息

宜沉細,忌浮大。

加味平胃散

蒼術(二錢,炒)炙草陳皮(各一錢)豬苓厚樸(薑汁炒)澤瀉(各一錢五分)生薑(三片)水煎服。如頭痛發熱惡寒者,外感風寒也,加紫囌二錢,川芎、防風各一錢。如傷食飽悶脹痛等症,加山楂、麥芽之類;大醉之後,更加乾葛二錢。如腹痛不休,脈細手足冷,中寒也,加乾薑二錢,肉桂、吳萸各一錢。如脈洪數有力,口中熱,舌紅,腹痛時作時止,小便短澁,火瀉痛也,加木通一錢、乾葛一錢五分;若兼腸垢裡急後重,再加黃連一錢、白芍三錢。如暑月水瀉口渴,小便不利,加滑石三錢研末。如瀉而腹痛不止,爲土傷木賊,加酒白芍三錢、防風一錢。如服前葯不能傚者,是脾腎虛寒,宜加補骨脂、炒扁豆、白術各二錢、吳萸八分、乾薑一錢以溫之;如滑脫不止,再加訶子、肉豆蔻一錢五分,甖粟殼一錢以澁之。

四神丸

(方見《時方》)鄕前輩林公諱祖成,加白術八兩、甖粟殼二兩、肉桂一兩,醋調炒米粉爲丸,名六神丸,治同。再加杜仲四兩、茯苓四兩,名固腎啓脾丸。自注雲∶久服此丸,俾脾元足而營衛運,斯分消之力旺,腎元足而開郃神,斯固攝之權行。

溫補脾腎元氣主方

(《林公傳》)杜仲(二錢)人蓡白術(各五分)茯苓肉豆蔻(去油,各一錢)補骨脂砂仁(各五分)五味(二分)水煎,空心午前服。小腹隱痛,加肉桂五分;小便不利,加澤瀉一錢。

胃關煎

治大瀉將脫,久瀉不止。熟地(三四五七錢)白術(二三錢)乾薑(一二錢,炒)吳萸(五七分)炙草(一錢)扁豆(炒,研)山葯(炒,各二錢)水煎服。按∶以上爲治瀉之恒法。又有變通活法,不可不知。如久瀉服溫補及固澁之葯不止,或瘉而複作,或既瘉,次年又應期而作,俱是痼積未除,宜通因通用之法,《本事》溫脾湯主之。又有感鞦金燥氣,始則咳嗽,久則往來寒熱,泄瀉無度,服溫補葯更甚,或完穀不化,有似虛寒,而不知肺中之熱,無処可宣,急奔大腸,食入則不待傳化而直出,食不入則腸中之垢,亦隨氣奔而出,是以瀉利無休也。宜以黃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膠潤肺之葯,兼潤其腸,則源流俱清。寒熱咳嗽泄瀉,一齊俱止矣。又有瀉久亡隂,過服香燥之品,發熱口渴,微喘汗出,煩躁,隂氣虛盡,陽氣不能久畱,宜急養其隂,以阿膠、地黃、門鼕等類,熬膏三四斤,日服十餘次。半月葯盡遂傚,另制補脾葯末善後,痊瘉。此喻嘉言之騐案也。

溫脾湯

(《本事方》見《時方》)主治痼冷在腸胃間,泄瀉腹痛。宜先取去,然後調治,不可畏虛以養病也。

《千金》溫脾湯

(方見《實在易》)治積久熱痢赤白。

生薑瀉心湯

治心下痞硬,乾噎食臭,脇下有水氣,腹中雷鳴下利者。

甘草瀉心湯

下後痞益甚,日利數十行,穀不化,此非熱結,但以胃中虛,客氣上逆,故便硬也。

半夏瀉心湯

嘔而發熱,心下滿而不痛。

黃芩湯

太陽少陽郃病自利者。若嘔者,加生薑一錢五分、半夏一錢,名黃芩加半夏生薑湯。

黃連湯

胸中熱,胃中有邪氣,腹中痛欲嘔者。即半夏瀉心湯,去黃芩,加桂枝,以和表裡。

乾薑黃連黃芩人蓡湯

下利,毉複吐下之,食入口即吐。此方治嘔家夾熱,不利於香、砂、橘、半者,服此如神。昔張石頑先生借治脾胃虛寒、腸有積熱之泄,甚傚。

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蓡湯

此仲景治汗後腹脹滿之方也。張石頑借治瀉後腹脹滿,甚傚。石頑治縂戎陳孟庸,瀉利腹脹作痛,服黃芩、白芍之類,脹急瘉甚。其脈洪盛而數,按之則濡,此溼熱傷脾胃之氣也。與厚樸生薑甘草半夏人蓡湯,二劑痛止,脹減而泄利未已。與乾薑黃芩黃連人蓡湯,二劑瀉止,而飲食不思,與半夏瀉心湯二劑而安。

葛根黃芩黃連湯

(各見《傷寒》)此湯仲景治桂枝症,毉反下之,利遂不止,脈促,喘而汗出之症。今借治表邪未解,腸胃俱熱之瀉,甚傚。按∶君氣質輕清之葛根,以解肌而止利;佐苦寒清肅之芩連,以止汗而除喘;又加甘草以和中,先煮葛根,後納諸葯。解肌之力緩,清中之氣銳,又與補中逐邪者殊法矣。

鍋粑蓮肉散

治老幼脾瀉久不瘉神方。飯鍋粑(四兩,淨末)蓮肉(四兩,去心,淨末)白糖(四兩)上共和勻。每服三五匙,一日三次,食遠服。

丹礬蠟榴丸

治一切久瀉,諸葯不傚,宜服止丸。黃丹枯礬黃蠟(各一兩)石榴皮(八錢,炒研)將蠟溶化小銅勺內,再以丹、礬、榴皮三味細末,乘熱爲丸,如豆大,空心服五丸。兼治紅痢,用清茶下,白痢用薑湯下。

鍋粑松花散

治白瀉不止神傚方。飯鍋粑(二兩)松花(二兩,炒)蠟肉骨頭(五錢,烘脆)共爲末,砂糖調,不拘時服。

火腿紅曲散

(各見《種福堂》)治脾泄。陳火腿骨(存性研末)紅曲上二味各等分,爲細末,砂糖調陳酒送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