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評文》

清 周學海

目錄

五癃津液別第三十六

黃帝問於岐伯曰。水穀入於口。輸於腸胃。其液別爲五。天寒衣薄。則爲溺與氣。天熱衣濃。則爲汗。悲哀氣竝。則爲泣中熱胃緩則爲唾。邪氣內逆。則氣爲之閉塞而不行。不行則爲水脹。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願聞其道。岐伯曰。水穀皆入於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故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爲其津。其流而不行者。爲液。天暑衣濃則腠理開。故汗出。寒畱於分肉之間。聚沫。則爲痛。天寒則腠理閉。氣溼不行。水下霤於膀胱。則爲溺與氣。五髒六腑。心爲之主。耳爲之聽。目爲之候。肺爲之相。肝爲之將。脾爲之衛。腎爲之主外。故五髒六腑之津液。盡上滲於目。心悲氣竝。則心系急。心系急。則肺擧。肺擧則液上溢。夫心系與肺。不能常擧。乍上乍下。故咳而泣出矣。中熱則胃中消穀。消穀則蟲上下作。腸胃充郭。故胃緩。胃緩則氣逆。故唾出。五穀之津液。和郃而爲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隂股。隂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隂。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隂陽氣道不通。四海塞閉。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竝行腸胃之中。別於廻腸。畱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爲水脹。此津液五別之逆順也。一問一答佈侷無奇。措詞亦無甚精警処。五癃五津之癃也。氣之逆行。曰厥津之逆行。曰癃津液別者。津與液之質有五種之不同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