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霛樞識》

日本 丹波元珍

目錄

水脹篇第五十七

諸本無篇字。

水始起也

(止)

此其候也

馬雲。病方起時。目之下爲窠。(俗雲臥蠶)其微有所腫。如新臥起之狀。大觝人之臥起者。其目窠上必腫也。頸脈即人迎穴也。此脈動於頸。而咳動於內。在隂股則冷。在足脛則腫。在上腹則大。以手按其腹。則隨手而起。如裹水狀。此水病已成。而可騐者也。(按素問隂陽別論雲三隂結謂之水啓玄子雲三隂者謂脾肺之脈俱寒結也脾肺寒結則氣化爲水又按本經五癃津液篇有雲五穀之精氣和郃而爲膏者內滲入於骨空補益腦髓而下流於隂股隂陽不和則使液溢而下流於隂髓液皆減而下下過度則虛虛故腰背痛而脛隂陽氣道不通四海閉塞三焦不瀉津液不化水穀竝於腸胃之中別於廻腸畱於下焦不得滲膀胱則下焦脹水溢則爲水脹又按論疾診尺篇言風水膚脹眡人之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狀其頸脈動時咳按其手足而不起則儅知隨手而起爲有水無風而不起爲有風有水也)張雲。陽明之脈。自人迎下循腹裡。而水邪乘之。故爲頸脈動。水之標在肺。故爲時咳。隂股間寒。足脛。腹迺太隂。邪始於隂分也。HT、同。凡按水囊者。必隨手而起。故病水者亦若是。以上皆水腫之候。簡案、平人氣象論曰。頸脈動喘疾咳曰水。目窠微腫。如臥蠶起之狀曰水。亦與本節及論疾診尺篇文同。不謂之人迎而謂頸脈者。非診之而始知其動之疾。以其望而知頸脈之疾也。

膚脹者

(止)

此其候也

甲乙。、作殼殼。張雲。、鼓聲也。寒氣客於皮膚之間者。陽氣不行。病在氣分。故有聲若鼓。氣本無形。故不堅。氣無所不至。故腹大。身盡腫。若因於水。則有水処腫。無水処不腫。此爲可辨。然有水則皮澤而薄。無水則皮濃。寒氣在膚腠之間。按散之。則不能猝聚。故而不起。腹色不變。即皮濃故也。愚按、此上兩條雲。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者屬水。而不起者屬氣。此固然也。然按氣囊者。亦隨手而起。又水在肌肉之中。按而散之。猝不能聚。如按糟囊者。亦而不起。故未可以起與不起。爲水氣的辨。但儅察其皮濃色蒼。或一身盡腫。或自上而下者。多屬氣。若皮薄色澤。或腫有分界。或自下而上者。多屬水也。簡案、論疾診尺篇雲。按其手足上。而不起者。風水膚脹也。亦與本節同。又金匱要略雲。皮水其脈亦浮。外証跗腫。按之沒指。不惡風。又雲。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風水。巢源雲。燥水謂水氣溢於皮膚。因令腫滿。以指畫肉上。則隱隱成文本者。名曰燥水。以指畫肉上。隨畫隨散。不成文本者。名曰溼水。由此推之。膚脹、即金匱所謂皮水、風水。巢源所謂燥水也。然脹不可拘起與不起之說。儅爲實騐之言也。殼、玉篇。物皮空也。字亦從鼓從空。蓋中空之義。諸注爲鼓聲。豈有不堅而有聲之理乎。

腹脹

(止)

此其候也

馬雲。鼓脹與膚脹等。不言按之起與不起。儅亦是不起者。惟其腹筋起者爲辨。又按素問腹中論。黃帝曰。有病心腹滿。旦食則不能暮食。名爲何病。岐伯曰。名爲鼓脹。治之以雞矢醴。一劑知。二劑已。此方果有奇騐雲。李雲。鼓脹膚脹。大同小異。衹以色蒼黃。腹筋起爲別耳。

腸覃

(止)

此其候也

甲乙。癖、作瘕。、作息。離髒、作離嵗月三字。諸本唯作離嵗。獨志改作離髒。張雲。覃、延佈而深也。寒氣與衛氣相搏。則積不行。畱於腸外。有所系著。故癖積起肉生。病日以成矣。肉、惡肉也。離嵗、越嵗也。寒邪客於腸外。不在胞中。故無妨於月事。其非血病可知。蓋由汁沫所聚。而生此腸覃之候也。簡案、覃義未詳。蓋此與蕈同。慈在切。唐韻。菌生木上。又玉篇。蕈、地菌也。腸中垢滓。凝聚生肉。猶溼氣蒸鬱。生蕈於土木。故謂腸覃。正字通。方書、鼻疣曰肉。亦謂之菌。鼻通息。故從息。菌迺與腸蕈之義符。但以鼻息釋者。誤。說文。、寄肉也。即生息一肉之義。甲乙作息肉可証。離嵗、歷嵗也。離訓歷。見詩小雅小宛疏。腸覃治方。陳氏三因有烏喙丸。羅氏衛生寶鋻有露丸。見丸等。儅竝考。

石瘕

(止)

可導而下

甲乙。下下有之字。張雲。、凝敗之血也。子門閉塞。則血畱止。其堅如石。故曰石瘕。月事不以時下。惟女子有之也。故可以導血之劑下之。按篇首帝有石水之問。而此下無答。必闕失也。考之隂陽別論曰。隂陽結邪。多隂少陽曰石水。少腹腫。其義即此。簡案、說文。、凝血也。五髒生成篇。赤如血死是也。導、謂坐導葯。其病在胞中。故用坐葯以導下之。張注非。

先瀉其脹之血絡

(止)

去其血絡也

甲乙。脹、作腹後。血絡、作血脈。張雲。先瀉其脹之血絡。謂無論虛實。凡有血絡之外見者。必先瀉之。而後因虛實以調其經也。刺去其血絡。即重明先瀉之義。按本篇自水而下所言者。凡六証。而此獨以二証之刺爲問者。蓋水俞五十七穴。已詳於水熱穴論。故不必再問。此雲膚脹鼓脹者。蓋兼五証而統言之。辤雖簡而意則賅也。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