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鬼傘

傘菌目鬼傘科鬼傘屬 可食用可藥用

中文學名

糞鬼傘

拉丁學名

Coprinus sterqulinus Fr.

中文別名

糞生鬼傘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菌蓋直徑2.5-4cm,高5-7cm,初期短圓柱形或橢圓形,純白色,有鱗片,後變爲圓錐形,漸平展,灰色,中部淺褐色,邊緣有明顯的棱紋,灰褐色至黑色。菌肉白色,較薄。菌褶白色,後變粉紅色至黑色而自溶爲黑汁狀。菌柄白色,受傷後變污,長5-18cm,粗0.5-0.9cm,基部膨大,向上漸細,內部鬆軟變中空。菌環白色,膜質,窄,常留在菌柄基部似菌托。孢子印黑色。孢子黑褐色,光滑,橢圓形,18-24μm×10-13μm。褶緣囊體淡黃色,橢圓形,29-31.5μm×14-15μm。

圖例

圖 410 糞鬼傘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褶緣囊體

生態習性

春秋季於糞堆上散生至羣生。

分佈地區

河北江蘇臺灣廣西雲南內蒙古青海等。

經濟用途

幼嫩時可食用,成熟後菌蓋自溶成墨汁狀。可藥用,能益腸胃,化痰理氣、解毒、消腫。經常食用,有助消化和治療痔瘡。對小白鼠肉瘤180和艾氏癌的抑制率均爲80%。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