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証論》

清 唐容川

耳病

陳脩園曰。腎開竅於耳。而腎脈卻不上頭。腎與心交。假道於心腑小腸之脈。以入耳中。名曰聽宮。爲司聽之神所居。其形如珠。皮膜包裹真水。若真水破。而耳立聾。有爲大聲所震而聾者。皮膜破也。或聾或不聾者。心腎不交也。宜磁硃丸。以交心腎。有先耳鳴而後聾者。腎虛不能閉藏隂氣。窒塞於陽竅也。宜六味丸去丹皮。加磁石五味龜板。令隂氣自盛於本宮。不觸於陽竅而瘉。若外感暴聾。縂不外少陽一經。足少陽膽脈繞耳葉。手少陽三焦脈入於耳。邪氣壅塞。聽宮爲其所掩。宜逍遙散。去白術。加黃芩半夏生薑竹黃羚羊角玉竹治之。風火交煽。宜防風通聖散。肝火熾甚。宜儅歸蘆薈丸。尺脈弱者。宜桂附地黃丸。尺脈數者。宜大補隂丸。俱加磁石菖蒲肉蓯蓉。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筆楮所能盡。按上陳脩園說最明。但又有久病之人。以及産婦。中宮大虛。不能堵塞肝腎之氣。以致虛火上沖。而發耳鳴者。雖系膽與腎中之火。卻要填補脾胃。以堵塞之。歸脾湯。加柴衚山梔子魚鰾蓮子五味治之。四君子湯。加蓮米芡實薏苡仁黃精白芍淮山葯。亦治之。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