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褐牛肝菌

傘菌目牛肝菌科牛肝菌屬 可食用

中文學名

灰褐牛肝菌

拉丁學名

Boletus griseus Forst.

中文別名

同物異名

分類地位

形態特征

子實體中等大。菌蓋直徑4.5-13cm,初半球形,後平展,淡灰褐色、灰褐色或褐色,有時帶暗綠褐色,具絨毛,光滑,有時龜裂,干時邊緣略反捲。菌肉白色,傷後變色。菌管初期白色,後呈米黃色,近離生或近彎生,在柄周圍凹陷。管口圓形每毫米1-2個。菌柄長4-12cm,粗1-2cm,上下略等粗,基部略尖細,有時膨大,幼內實,老中空,被絨毛,上部色淡,逐漸變灰褐色或暗褐色,有黑褐色到黑色的網紋。孢子微帶黃色,長橢圓形,9-13μm×3.9-5.2μm。管側囊體近紡錘形或頂端細長,26-38μm×8.7-12μm。

圖例

圖 636 灰褐牛肝菌 : 1. 子實體, 2. 孢子, 3. 管側囊體

生態習性

夏秋季於針、櫟林和慄樹下地上羣生或簇生。

分佈地區

廣西廣東四川貴州雲南等。

經濟用途

可食用,味道比較好,見於市場銷售。以雲南、四川分佈比較廣泛,採食普遍。屬外生菌根菌。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