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論》

金 李杲

目錄

後序

黃帝著《內經》,其憂天下後世,可謂濃且至矣,秦越人述《難經》以証之。傷寒爲病最大,仲景廣而論之,爲萬世法。至於內傷脾胃之病,諸書雖有其說,略而未詳,我東垣先生,作《內外傷辨》《脾胃論》以補之。先生嘗閲《內經》所論,四時皆以養胃氣爲本,宗氣之道,納穀爲寶。蓋飲食入胃,遊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沖和百脈,頤養神明,利關節,通九竅,滋志意者也。或因飲食失節,起居不時,妄作勞役,及喜怒悲愉,傷胃之元氣,使營運之氣減削,不能輸精皮毛經絡,故諸邪乘虛而入,則痰動於躰、而成痼疾,致真氣彌然而內消也。病之所起,初受熱中,心火乘脾,末傳寒中,腎水反來侮土,迺立國中末三治,及君臣佐使之制,經禁病禁時禁之則,使學人知此病,用此葯,因心會通,溯流得源,遠溯軒岐,吻郃無間。善乎!魯齊先生之言曰∶東垣先生之學,毉之王道也!觀此書則可見矣。

至元丙子三月上巳日門生羅天益謹序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