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聖惠方》

宋 王懷隱;陳昭遇

目錄

治消腎諸方

夫消腎者。是腎髒虛憊。膀胱冷損。脾胃氣衰。客邪熱毒轉熾。縱然食物。不作肌膚。腿脛極過渴

治消腎。小便滑數。口乾心煩。皮膚乾燥。腿膝消細。漸至無力。熟乾地黃散方。

熟乾地黃(一兩)雞(一兩微炒)黃(一兩銼)白茯苓(一兩)麥門鼕(三分去心)龍膝(一兩去苗)枸上件葯。擣篩爲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治消腎。腎氣虛損。發渴。小便數。腰膝痛。腎瀝丸方。

雞(一兩微炒)遠志(一兩去心)人蓡(一兩去蘆頭)黃(一兩銼)桑螵蛸(一兩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茯苓(一兩)芎(二兩)上件葯。擣篩爲散。每服。用羊腎一對。切去脂膜。先以水一大盞(半)。煮羊腎至一盞。去

治消腎。因消中之後。胃熱入腎。消爍腎脂。令腎枯燥。遂致此疾。即兩腿漸

細。腰腳白茯苓(一兩)覆盆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人蓡(一兩去蘆頭)栝蔞根(一兩)熟乾去根銼)蛇牀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煎磁石湯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四肢羸瘦。腳膝乏力。肉蓯蓉丸方。

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皺皮炙乾)熟乾地黃(一兩半)麥門鼕(二兩去心焙)澤瀉(半兩)五味子磁石(一兩燒醋淬七遍擣碎石脂(半兩)韭子(半兩)白三遍研如粉)牡丹(半兩)桑螵蛸(一上件葯。擣羅爲末。入研了葯令勻。鍊蜜和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心神虛煩。小便無度。四肢羸瘦。不思飲食。脣口乾燥。腳膝乏力。黃

丸方黃(三分銼)熟乾地黃(一兩)麥門鼕(二兩去心焙)雞(一兩微炙)山茱萸(三分)人蓡骨皮(半兩)白茯茸(一兩去毛塗酥炙令黃)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煩渴。小便數多。味如餳糖。腳弱隂萎。脣乾眼澁。身躰乏力。乾地黃丸

方。

熟乾地黃(二兩)五味子(半兩)黃(三分銼)枸杞子(三分)肉蓯蓉(三分酒浸一宿刮去心)菟絲桑螵蛸(兩去蘆頭)附子(半兩砲裂去皮臍)牡丹〔三分(兩)〕甘上件葯。擣羅爲末。入石英。研令勻。鍊蜜和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粥飲下亦得。

治消腎。氣虛羸瘦。四肢無力。小便色白。滑數不禁。不思飲食。心神虛煩。鹿茸

丸方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微黃)人蓡(三分去蘆頭)澤瀉〔五(三)分〕赤石脂(三分)石斛((三分銼芩(半兩)龍骨(三分)桂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下二十丸。

治消腎。腎虛。小便滑數。腿膝消細。無力漸瘦。宜服此方。

黃(三分銼)五味子(半兩)澤瀉(三分)生乾地黃(一兩)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乾別擣爲螵蛸(半兩微炒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數。栝蔞根丸方。

栝蔞根(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黃連(一兩去須)澤瀉(一兩)赤石脂(半兩)熟乾地黃(一兩)石膏(半兩細研)黃(三分銼)黃丹(三分)桑螵蛸(二七枚微炒)子芩(一兩)龍骨上件葯。擣羅爲末。入研了葯令勻。鍊蜜和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虛極羸瘦。牡蠣丸方。

牡蠣(一兩燒爲粉)鹿茸(二兩去毛塗酥炙令微黃)黃(一兩半銼)土瓜根(一兩)人蓡甘草(半兩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及晚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久渴不瘥。睏乏。小便滑數。心神虛煩。枸杞子丸方。

枸杞子(一兩)白茯苓(一兩)黃(一兩銼)雞(一兩半微炙)栝蔞根(三分)澤瀉(半兩)爲粉)桑螵蛸(三分微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小便滑數。四肢少力。羸瘦睏乏。全不思食。薯蕷丸方。

薯蕷(一兩)雞(一兩微炙)牡丹(半兩)黃(半兩銼)栝蔞根(半兩)白龍骨(半兩)白茯苓(半兩)山茱萸(半兩)麥門鼕〔一(二)兩去心焙〕熟乾地黃(一兩)桂心(半兩)澤瀉(上件葯。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於食前。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治消腎。下元虛損。發渴不止方。

牛膝(一斤去皮)生地黃汁(五陞)上件葯。將牛膝夜間入地黃汁中。浸至曉。即將出曝乾。逐日如此。候汁盡爲度。如天隂。即焙乾。擣羅爲末。鍊蜜和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心。以粥飲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

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