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藥

君臣佐使 中藥配伍 中醫學 方劑 中藥學 方劑學

1 拼音

zuǒ yào

2 英文參考

adjuvant[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adjunctive drug[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emedy adjuvan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juvanti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djuvants[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佐藥(assistant drug[1])爲方劑學名詞[2]。是指方劑中協助君、臣藥以治療兼證與次要症狀,或制約君、臣藥毒性與烈性,或用作反佐的藥物的統稱。分佐助藥佐製藥反佐藥等。佐藥的藥力小於臣藥,一般用量較輕。

佐藥有3種意義:一是佐助藥,是加強君、臣藥的治療作用,或直接治療次要症狀藥物;二是佐製藥,是減輕或消除君、臣藥峻烈之性或毒性藥物;三是反佐藥,是根據病情需要,在方中配伍少量與君藥性味作用相反而又能在治療中起相成作用藥物[3]

4 關於君臣佐使

君臣佐使方劑組成的基本原則[4]方劑的組成有一定的規律,就是君、臣、佐、使的配合。《黃帝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

君是指方中治療主證,起主要作用藥物,按照需要可用一味或幾味。臣是協助主藥或加強主藥功效的藥物。佐是協助主藥治療兼證抑制主藥毒性和峻烈之性或是反佐的藥物。使是引導各藥直達病變部位或調和各藥的作用。例如,麻黃湯是治療傷寒表證方劑,其中麻黃君藥發汗解表桂枝臣藥,協助麻黃解表杏仁佐藥,助麻黃平喘甘草使藥,調和諸藥。

目前,有把君臣佐使改爲主藥輔藥佐藥、引藥的,這樣更切近實用。

在組方體例上,君藥宜少,一般只用一味,若病情比較複雜,亦可用至二三味[5]君藥不宜過多,多則藥力分散,而且互相牽制,影響療效。臣藥可多於君藥佐藥常常多於臣藥,而使藥則一二味足矣。總之,在一首方劑中,君藥是不可缺少的,而臣、佐、使是否均需具備,以及其藥味的多少,則應根據病情和治療的需要以及所選藥物作用來決定。

5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879.
  3. ^ [3]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4. ^ [4]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944.
  5. ^ [5]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