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Zhōngfēng LR4[中國鍼灸學詞典]
zhōngfēng[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iv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LR4[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穴位 | 中封 | ||
---|---|---|---|
漢語拼音 | Zhongfeng | ||
羅馬拼音 | Chungfeng | ||
美國英譯名 | Middle Seal | ||
各國代號 | 中國 | LR4 | |
日本 | 4 | ||
法國 | 莫蘭特氏 | F4 | |
富耶氏 | |||
德國 | LE4 | ||
英國 | liv4 | ||
美國 | Li4 |
中封爲經穴名(Zhōngfēng LR4)[1]。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懸泉(《備急千金要方》),垂泉(《聖濟總錄》)。屬足厥陰肝經。中封是足厥陰肝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金[2]。中即中間,封即封藏,此穴在內踝前兩筋中間的凹陷中,經氣封藏其中,故名中封。中封穴主治前陰、肝脾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等疾患:如疝氣偏墜,遺精白濁,陽痿陰痛,癃閉,五淋,身黃,低熱,不嗜食,臌脹,浮腫,腹痛,瘧疾,癭氣,腰痛,膝腫,筋攣,寒溼腳氣,足逆冷,草鞋風,疝氣,遺精,小便不利,內踝腫痛,下肢痿痹,足踝腫痛,陰莖痛,遺精尿閉,小便淋瀝,繞臍痛,疝氣腹痛,腹部膨脹納差,現代又用中封穴治療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膀胱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尿路感染,肝炎黃疸,腰足冷痛等。
6 穴名解
中即中間,封即封藏,此穴在內踝前兩筋中間的凹陷中,經氣封藏其中,故名中封。
中,指方位言,四方之中央爲中,左右之間亦爲中,並有內義。封,藏聚也,聚土成凸爲封,又土在溝上曰封。《黃帝內經靈樞·經筋篇》雲:“厥陰之筋結於內踝之前。”即商丘、丘墟二凸之間。猶雲中立於兩封之間也。《子午流注說難》:“穴在踝前陷中,有兩大筋所封閉,故名中封。”[3]
8 所屬部位
踝[4]
9 中封穴的定位
標準定位:中封穴在足背側,當足內踝前,商丘與解溪連線之間,脛骨前肌腱的內側凹陷處。
中封穴位於踝區,內踝前,脛骨前肌肌腱的內側緣凹陷中。正坐或仰臥取穴。
中封穴位於足背內側,當內踝前方1寸,脛骨前肌腱內側緣凹陷處(《鍼灸甲乙經》)[5]。
一說“內踝之前一寸半陷者之中”(《黃帝內經靈樞·本輸》) 。
中封穴在踝部的位置
中封穴在踝部的位置
10 中封穴的取法
足背屈時,於內踝前下方,當脛骨前肌與拇長伸肌腱之間凹陷處取穴。
中封穴位於踝區,內踝前,脛骨前肌肌腱的內側緣凹陷中。正坐或仰臥取穴。
11 中封穴穴位解剖
中封穴下爲皮膚、皮下組織、脛骨下端骨膜。皮膚由股神經的分支隱神經分佈。皮膚薄,皮下組織疏鬆,有大隱靜脈伴隱神經經過。該靜脈起於足背靜脈網的內側,經內踝前方,上行於小腿內側,注入股靜脈。踝部深筋膜局部增厚,形成伸肌支持帶。在踝關節的前方,該支持帶可分爲上下兩條支持帶,下支持帶的外側束附着於跟骨外側面的前部,內側束分爲上下兩支,上支附着於內踝,下支附着於足內側緣。針由皮膚、皮下組織穿經伸肌上支持帶上、下之間;在脛骨前肌腱的外側,達脛骨下端的骨膜;或經脛骨內側,深進小腿後肌羣的深層。
11.1 層次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伸肌下支持帶(小腿十字韌帶)→脛骨前肌腱[8]。
11.2 穴區神經、血管
13 中封穴主治病證
中封穴主治前陰、肝脾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等疾患:如疝氣偏墜,遺精白濁,陽痿陰痛,癃閉,五淋,身黃,低熱,不嗜食,臌脹,浮腫,腹痛,瘧疾,癭氣,腰痛,膝腫,筋攣,寒溼腳氣,足逆冷,草鞋風,疝氣,遺精,小便不利,內踝腫痛,下肢痿痹,足踝腫痛,陰莖痛,遺精尿閉,小便淋瀝,繞臍痛,疝氣腹痛,腹部膨脹納差,現代又用中封穴治療傳染性肝炎,膽囊炎,膀胱炎,踝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疾患,尿路感染,肝炎黃疸,腰足冷痛等。
中封穴主治前陰、肝脾及本經脈所過部位等疾患:如疝氣偏墜、遺精白濁、陽痿陰痛、癃閉、五淋、身黃、低熱、不嗜食、臌脹、浮腫、腹痛、瘧疾、癭氣、腰痛、膝腫、筋攣、寒溼腳氣、足逆冷、草鞋風等。
17 文獻摘要
《鍼灸甲乙經》:色蒼蒼然,太息,如將死狀,振寒,溲白,便難,中封主之。疝,癃,臍少腹引痛,腰中痛,中封主之。身黃時有微熱,不嗜食,膝內、內踝前痛,少氣,身體重,中封主之。女子少腹大,乳難,嗌幹,嗜飲,中封主之。女子挾臍疝,中封主之。
18 中封穴研究進展
18.1 治療尿路結石性絞痛
針刺雙側中封,取龍虎交戰手法,左轉9數,右轉6數,反覆施行中度刺激,留針30 min,留針時可間斷刺激,每日1次或2次。共治療48例,針刺1~2次即疼痛消失者46例,疼痛明顯減輕者2例。
18.2 治療神經血管性頭痛
患者仰臥位,取雙側中封、陽輔,常規消毒後,用1.5寸毫針分別直刺0.5~1寸,施捻轉瀉法各1 min,每隔10 min行鍼一次,留針40 min,針感循經上傳效佳。若針感弱而痛處固定劇烈疼痛,則在局部配用取阿是穴1~3個,常規消毒後,用1寸毫針平刺0.5~0.8寸,施捻轉瀉法1 min,每隔10 min行鍼一次,共留針40 min。上述針法每日1次,10次爲一療程,療程間休息2d。治療2個療程後評定療效。共治療76例,治癒37例,顯效22例,好轉15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爲97.4%。
18.3 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針刺中封等穴治療急性傳染性黃疸型肝炎,不僅可以消除症狀,而且能夠使轉氨酶降低。
18.4 加強內關、足三裏減慢心率的作用
19 參考資料
- ^ [1]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112.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柴鐵劬.鍼灸穴名解[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4]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3.
- ^ [5]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267.
- ^ [6] 王民集,朱江,楊永清主編.中國鍼灸全書[M].鄭州:河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2:341.
- ^ [7] 查煒.經絡穴位按摩大全[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
- ^ [8] 孫國傑主編.鍼灸學[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7: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