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中藥部頒標準
2.1 拼音名
Zhenzhu San
2.2 標準編號
WS3-B-0109-89
2.3 處方
石決明(煅) 750g 龍骨(煅) 150g 白石脂(煅) 90g 石膏(煅) 60g 珍珠 7. 5g 麝香 7. 5g 冰片 30g
2.4 製法
以上七味,除麝香、冰片外,珍珠水飛或粉碎成極細粉,石決明等四味 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麝香、冰片研細,與上述粉末配研,過篩,混勻。即得。
2.5 性狀
本品爲白色的粉末;氣香。
2.6 鑑別
(1) 取本品約0. 5g,加稀鹽酸10ml,即泡沸。將此氣體通過氫氧化鈣試 液中,即發生白色沉澱。
(2) 取本品約0. 5g,加稀鹽酸10ml使溶解,濾過。濾液顯鈣鹽(附錄42頁)、鋁鹽 與硫酸鹽(附錄43頁)的鑑別反應。
2.7 檢查
2.8 功能與主治
祛腐生肌,收溼斂瘡。用於癰瘍潰爛,流膿溢水,新肉不久,久 不收口。
2.9 用法與用量
取藥粉適量,敷患處。
2.10 注意
外用藥。切勿入口。
2.11 規格
每瓶裝1. 5g
2.12 貯藏
密封。
4 《古今醫鑑》卷十五
4.1 方名
4.2 別名
4.3 組成
黃連末、黃柏末、乳香、沒藥、孩兒茶、輕粉、官粉(煩)、五倍子(炒)、珍珠(研)、象牙(銼)各等分。
4.4 主治
下疳瘡。
4.5 用法用量
以米泔水洗淨,摻患處。
4.6 製備方法
上爲末。
4.7 附註
真珠散(《瘍科捷徑》卷中)。
7 《便覽》卷四
7.1 方名
7.2 組成
珍珠(新大者)1錢,乾漆(燒煙淨)3錢,莪術(醋煮)3錢,三棱(醋煮)3錢,胡黃連2錢(無黃連代當歸5錢),川芎2錢,紅花3錢,白朮1錢,黃芩1錢。
7.3 主治
7.4 用法用量
每服5分,米湯或鹽湯空心任下。1日1服,不可間斷。
7.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 《醫方考》卷四
8.1 方名
8.2 組成
琥珀、珍珠粉、鐵粉、天花粉、硃砂、寒水石、牙消、大黃(酒浸)、生甘草各等分。
8.3 主治
男、婦、小兒五臟積熱,心胸悶亂,口乾舌燥,精神恍惚,癲狂等證。
8.4 用法用量
每服3錢,用薄荷湯調下。
8.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8.6 各家論述
明可以安神,琥珀、珍珠皆明物也,故用之以安神魄;重可以去怯,鐵粉、硃砂皆重物也,故用之以定驚狂;寒可以去熱,消、黃、水石,皆寒物也,故用之以除積熱;熱之盛者必渴,天花粉可以生津;火之熾者必急,生甘草所以緩急。
10 《尤氏喉科祕書》
10.1 方名
10.2 組成
龍骨1錢(煅),珍珠1錢,兒茶5分,海螵蛸1錢,參三七2錢,沒藥5分,乳香(去油)5分,降香節1錢(忌用鐵器),象皮1錢(炙脆),硃砂5分,冰片1釐。
10.3 主治
牙宣。
10.4 用法用量
用棉花蘸藥塞患處,以指按之勿動,2-3次即止。
10.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1 《普濟方》卷三一七
11.1 方名
11.2 組成
珍珠3分(細研,水飛過),水精3分(細研,水飛過),鉛霜3分(細研),人蔘1兩(去蘆頭),茯神1兩,硃砂1兩(細研,水飛過),雄黃半兩(細研),金箔50片(細研),銀箔50片(細研),琥珀3分(細研)。
11.3 主治
11.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用薄荷汁調下,不拘時候。
11.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入研了藥令勻。
12 《外科大成》卷二
12.1 方名
12.2 組成
珍珠1錢,石膏(炒)1錢,赤石脂1錢,輕粉1錢,白龍骨3錢,冰片2分,孩兒骨(狗胎骨亦可)5分。
12.3 功效
長肉生肌收口。
12.4 主治
癰瘍。
12.5 用法用量
摻之。
12.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13 《誠書》卷八
13.1 方名
13.2 組成
珍珠1錢,海螵蛸1錢,滑石1錢,辰砂1錢,人蔘2錢,附子(炮)2錢,全蠍(制)5分,甘草(炙)5分,麝5分,金箔50片,銀箔50片,龍腦1角。
13.3 主治
13.4 用法用量
13.5 製備方法
上爲末。
15 《濟陽綱目》卷一○一
15.1 方名
15.2 組成
15.3 主治
暴赤熱眼,腫脹癢痛,羞澀。
15.4 用法用量
每用少許,先以井花水洗眼淨,用金銀簪點入眼大小眥頭,若多年風爛眼,只入麝香少許,點之。
15.5 製備方法
上將黃連煎湯,以火煅爐甘石通紅,入黃連湯內淬之,如此7次,去黃連不用,將爐甘石研令極細,用水飛過,澄取沙腳,陰乾再入乳鉢內復研過,每爐甘石末1兩,入片腦1錢,研勻。
16 《萬氏家抄方》卷四
16.1 方名
16.2 組成
珍珠1分(以紙裹燈上燒過,吹去灰,細研),琥珀5釐,黃柏末1分半,血竭1分,孩兒茶1分,熊膽1分,輕粉1分,冰片1分,麝香5釐,乳香2分,沒藥2分(俱置箬上,於新瓦上炙去油),爐甘石2分半(製法:每石4兩,用黃連、黃柏、黃芩各5錢,煎湯分作3半碗。將石火煅1炷香,浸在1碗內喫幹,再煅1炷香,另浸1碗內喫幹,又煅又浸,如此3次,取起細研)。
16.3 主治
下疳瘡。
16.4 用法用量
用苦蔘、防風、荊芥、甘草、黃柏、大黃各等分煎湯,洗淨敷之;如腫,用桃葉、槐葉煎湯,入生礬5錢,冷洗;如再不消,用細茶、川椒、炒鹽各1錢,煎湯冷洗自消。
16.5 製備方法
共研極細末。
17 《萬氏家抄方》卷三下
17.1 方名
17.2 組成
爐甘石不拘多少(炭火中煅,先用黃連煎汁淬過,焙乾),冰片適量。
17.3 主治
爛眩赤眼。
17.4 用法用量
點之。
17.5 製備方法
用當歸、黃連、芍藥、生地、薄荷、荊芥、防風、蔓荊子、甘草各等分煎汁,將爐甘石浸1晝夜,焙乾,研,入小瓶內,水浸,使出火毒,然後再乳極細,次加冰片,亦乳極細,相和。
19 《永樂大典》卷一一四一二引《衛生家寶》
19.1 方名
19.2 組成
19.3 主治
目翳。
19.4 用法用量
每1大錢,米泔水調,如赤腫上翳,用豬肝夾藥扎定,泔1盞,煎至7分,先薰後服。
1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20 《北京市中藥成方選集》
20.1 方名
20.2 組成
白石脂(煅)3兩,龍骨(煅)5兩,石膏(煅)2兩,石決明(煅)25兩。
20.3 功效
祛毒消腫,生肌長肉。
20.4 主治
20.5 用法用量
20.6 製備方法
22 《理瀹》
22.1 方名
22.2 組成
龍骨(煅)6g,海螵蛸1錢,珍珠3釐,兒茶5分,硃砂5分,象皮5分,乳香5分,沒藥5分,冰片5分。
22.3 主治
牙宣、牙落血不止。
22.4 用法用量
吹患處;治牙落出血,棉團蘸水蘸藥置患處,以指抵實之。
22.5 加減
22.6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
23 《瘍科心得集·家用膏丹丸散方》
23.1 方名
23.2 別名
23.3 組成
珍珠3錢(生研),爐甘石1兩(煅),石膏1兩5錢(在童便內浸49日,朝曬夜露,不可經雨,煅研)。
23.4 功效
止痛生肌收口。
23.5 用法用量
摻之。
23.6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23.7 附註
24 《徐評外科正宗》卷二
24.1 方名
24.2 別名
24.3 組成
珍珠1錢(人乳浸3日,夏天須每日換乳,研極細如飛面),血竭5分,兒茶5分,石膏1錢(煨),爐甘百1錢(以黃連5分煎汁煅淬,研極細,水飛淨),赤石脂1錢(煅),陳年絲吐頭5分(煅存性),冰片1分2釐。
24.4 功效
生肌長肉,平口收功。
24.5 主治
諸毒膿腐已盡,未收口者。
24.6 用法用量
用時摻瘡面。
24.7 製備方法
上各爲細末,再稱準,共研極勻,瓷瓶收貯,勿令泄氣。
24.8 附註
奇效八寶丹(《春腳集》卷四)、八寶丹、珍珠犀黃八寶丹(《梅氏驗方新編》七集)、珍珠生肌散(《藥奩啓祕》)。方中珍珠,《春腳集》、《梅氏驗方新編》均作“珠母”。
25 《醫方類聚》卷二十三引《必用全書》
25.1 方名
25.2 組成
米珠1字,桂府滑石2兩,沒藥半兩,乳香半兩,馬牙盆消1兩,麝香、腦子各少許。
25.3 主治
25.4 用法用量
每用1字,噙水,鼻中吹之。婦人,童子吹;男子,女兒吹。
25.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26 《外科全生集》卷四
26.1 方名
26.2 組成
硼砂、雄精、川連、兒茶、人中白、冰片、薄荷、黃柏各等分,大破珠減半。
26.3 主治
26.4 用法用量
以刀點之,吹之立效。
26.5 製備方法
上爲極細末。
27 《醫學心悟》卷四
27.1 方名
27.2 組成
珍珠1錢5分,瑪瑙1錢5分,琥珀1錢5分,珊瑚1錢5分(以上4味俱用豆腐煮過再研),硼砂5分,熊膽5分(用筍殼盛,烘脆爲末),龍腦4分,麝香2分5釐,瓜竭7分5釐,硃砂(細研水飛)7分5釐,黃連末(去須蘆,細研)5分,明乳香(箬上炙幹)5分,沒藥(箬上炙幹)5分,蘆甘石(按法炮製爲主)1兩5錢。
27.3 功效
清火止痛,消腫退翳。
27.4 主治
27.5 用法用量
聽用。
27.6 製備方法
上各爲細末,用上細粉羅篩過,再照分數稱定,合爲一處,研萬匝,復以棉紙篩下,瓷罐收貯。
27.7 附註
28 《惠直堂方》卷三
28.1 方名
28.2 組成
蘆甘石5錢,防風3錢,生地3錢,甘草3錢,連翹3錢,花粉3錢,白芷3錢,大黃3錢。
28.3 功效
生肌。
28.4 主治
癰瘍瘡口不斂。
28.5 用法用量
摻瘡上,以膏蓋之。
28.6 製備方法
29 《普濟方》卷三六九
29.1 方名
29.2 組成
珍珠末1分,馬牙消1分,寒水石1分,太陰元精1分,龍齒半兩,鉛霜半兩,硃砂半兩,牛黃半兩,麝香半兩。
29.3 主治
29.4 用法用量
每服半錢,以新汲水調下,不拘時候。
29.5 製備方法
上爲細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