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註解
陰出之陽爲病因病理學術語。陰分之邪,出於陽分[1]。是指深伏內臟的病邪,損傷髒真,而反映於外在的脈象及精神的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
3 參考資料
- ^ [1]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748.
陰出之陽爲病因病理學術語。陰分之邪,出於陽分[1]。是指深伏內臟的病邪,損傷髒真,而反映於外在的脈象及精神的變化。
《黃帝內經素問·宣明五氣》:“五邪所見:春得秋脈,夏得冬脈,長夏得春脈,秋得夏脈,冬得長夏脈,名曰陰出之陽,病善怒不治,是謂五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