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supine positio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dorsal decubitus[朗道漢英字典]
dorsal position[朗道漢英字典]
resupination
supine position[朗道漢英字典]
4 鍼灸體位名·仰臥位
仰臥位爲鍼灸體位名[1][2]。即鍼灸頭、面、頸、胸、腹、上肢、下肢前面穴位所採用的體位[3][4]。如印堂、百會、膻中、中脘、足三裏等穴纔有仰臥位[5]。
仰臥位屬臥位之一。臥位分仰臥位(鍼灸頭面、胸腹及上、下肢前面);俯臥位(鍼灸頭項、背腰、上、下肢後面);側臥位(鍼灸頭顳、脅肋、髖骶、腰、上、下肢側面)三種。
針刺時患者體位的選擇是否適當,對於正確取穴和針刺施術都有很大的影響,而且還關係到治療效果的好壞。對於一些重症和體力衰弱或精神緊張的患者,體位的選擇就更爲重要。如所選擇的體位不適當,可使醫者取穴困難,不便於操作,也不宜留針,患者輕則引起疲勞,重則發生暈針。若因體位不適而改變體位,還會引起彎針或折針,給患者增加痛苦或發生事故。針刺時體位的選擇,應以便於醫者能正確取穴,針刺施術,患者感到舒適自然,並能持久爲原則。在可能的情況下儘量選用一種體位,使所選取的穴位都能操作治療。凡體質虛弱、年老、精神過度緊張和初診的患者,應首先考慮臥位。在針刺和留針過程中應囑患者切不可移動體位。
臨牀常用的體位基本上有兩種,即臥位和坐位。臥位可分爲仰臥位、側臥位、俯臥位。鍼灸頭、面、頸、胸、腹、上肢、下肢前面穴時可採取仰臥位;鍼灸一側的面、顳、項部、背、脅肋、髖骶、腰、臀部、上肢、下肢後、外側面穴時可取側臥位;鍼灸頭、項、腰、背、臀、上肢、下肢後面穴時可取俯臥位。
5 手術體位
仰臥位爲最常用的體位,多數頭、頜面、頸、胸、腹、四肢等部位手術皆可用。
5.1 頭部手術
1.顱腦手術
用頭架,頭下墊一海綿(或棉花)墊圈以固定頭部。有時需在一側肩下墊一小軟枕,以利保持頭部側偏。手術檯頭端擡高10°-15°。
2.眼科手術
頭下墊一海綿(或棉花)墊圈。
3.乳突手術
仰臥,頭下墊一海綿(或棉花)墊圈。頭部轉向一側,患耳向上,肩胛下墊一小軟枕。
4.全麻扁桃體切除術
肩下墊一小軟枕,頭後仰60°-70°,手術檯頭端放低5°-10°。
5.2 頸部手術
1.甲狀腺手術
頭下墊一海綿(或棉花)墊圈,肩下墊一小軟枕使頸根部擡高,頭部後仰。頸項下墊一長圓形小枕,以保持體位舒適。頭頸兩側尚可各置一沙袋,保持頭頸部於正中過伸位。器械托盤架放於頭端。此體位亦適用於頸椎間盤前入路手術、喉頭氣管上部的手術等。
2.頸動脈手術
同上,頭頸部需稍轉向對側。
3.領面、口腔手術
5.3 胸部手術
左背部墊一小軟枕,左側肘屈、手臂上舉,固定於護頭架上。右手置於身旁或外展置於託板上。
背部墊一小軟枕,雙手臂置於身旁或外展置於託板上。
3.乳房手術
患側下墊一小軟枕,上臂外展伸直,固定於託板上(託板上襯墊應相應加厚)。
5.4 腹部手術
1.一般腹部手術
平臥,手臂自然置於身旁,或按需要外展固定於託板上。雙膝下墊一小軟枕。
於右背部肋下膽囊相應區墊一小軟枕,或將手術檯附有的膽道手術橋架搖起,使上腹擡高,便於手術區顯露清楚。待縫合腹膜前,取去墊枕,將橋架搖平。脾切除術、脾腎靜脈分流術於左背部肋下脾相應區墊一小軟枕。
平臥,兩上肢置身旁用壓手單固定,或外展固定於託板上。用壓腿帶固定一側或兩側下肢。
(六)盆腔或下腹部頭低位手術
臀部墊一小軟墊,兩側肩部需加肩擋,並墊海綿或棉花墊保護。
上述各種不同 手術,雙膝均需用壓腿帶固定。
5.5 相關出處
《醫療護理技術操作常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