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鍼

古籍 書籍 醫史文獻 戰國時期 中醫學 鍼灸學 刺法灸法學 針刺方法 行鍼 刺法 醫經著作

1 拼音

xíng zhēn

2 英文參考

manipulating needle[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to manipulate the needle[21世紀英漢漢英雙向詞典]

manipulating needl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行鍼:1.針刺運針手法;2.《黃帝內經靈樞》篇名;3.使用針刺療法

4 針刺運針手法·行鍼

行鍼(manipulating needle[1])又稱“運針”。爲針刺運針手法[2]。指毫針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後,醫者根據需要,運用不同的操作方法使針處於運動狀態。出《黃帝內經靈樞·行鍼》。

行鍼的目的是積累刺激時間,提高療效。針刺過程中運捻轉提插等法來維持和增強針感[3]。根據病情需要,可採取間歇運針或持續運針方法,以達到祛除邪氣治癒疾病的目的。如針刺得氣後,連續提插捻轉,維持一定時間;或針留穴位內,每隔數分鐘提插捻轉一次,反覆多次。

5 黃帝內經靈樞》篇名·《行鍼

行鍼》爲《黃帝內經靈樞》篇名[4]行鍼,即運針。本文專論針刺反應,故名。

該篇主要介紹針刺操作的有關問題,說明人的體質不同,血氣陰陽盛衰得氣反應也不同,並且論述了針刺得氣與療效的關係。但出針後產生不良反應或病情更趨嚴重者,是醫者亂行鍼刺的過失。

6 使用針刺療法·行鍼

行鍼指使用針刺療法。《黃帝內經靈樞·官能》:“手巧而心審諦者,可使行鍼艾。”《席弘賦》:“凡欲行鍼審穴。”即運用鍼灸治療疾病必須手巧心靈,審慎選穴。

7 參考資料

  1. ^ [1]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基本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2. ^ [2]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674.
  3. ^ [3]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308.
  4. ^ [4] 高忻洙,胡玲主編.中國鍼灸學詞典[M].南京: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266.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