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膏

中醫學 方劑 方劑學

1 拼音

jì yú gāo

2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五:鯽魚膏

2.1 處方

鯽魚1頭(中者)亂髮(如雞子大)2枚 雄黃45克(細研)硫黃30克(細研)豬脂250克

2.2 製法

上藥先煎豬脂令沸,即下魚煎煙盡,次下發令消,濾去滓;下雄黃硫黃末,攪令勻,盛於瓷器中。

2.3 功能主治

治諸癬瘡,或幹或溼,痛癢不可忍。

2.4 用法用量

不計時候塗之,以愈爲度。

2.5 摘錄

太平聖惠方》卷六十五

3 《聖惠》卷六十五:鯽魚膏

3.1 處方

鯽魚1頭,雄黃半兩(細研),膩粉半兩,豬脂半斤,亂髮一雞子大。

3.2 製法

上件藥,先將豬脂熬令沸,即下魚煎令焦,次下發令銷,去滓,下雄黃、膩粉攪令勻,瀉於瓷器中。

3.3 功能主治

一切瘡癬,或幹或溼,痛癢不可忍。

3.4 用法用量

待冷塗之,不過5-7度,無不愈者。

3.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五

4 瘍醫大全》卷七:鯽魚膏

4.1 處方

鯽魚1尾,巴豆4兩,蓖麻仁6兩,甘草5錢。

4.2 製法

用菜油、麻油各1斤,先將鯽魚炸枯成渣,再入巴豆蓖麻甘草熬枯,濾淨,熬滾離火,將鉛粉徐徐投下,攪勻成膏

4.3 功能主治

癰疽,瘡癤。

4.4 用法用量

攤貼。

4.5 摘錄

瘍醫大全》卷七

5 年氏《集驗良方》卷六:鯽魚膏

5.1 處方

牛腳合2只,羊角2只,穿山甲1兩,番木鱉1兩,豬腳合30個,南星1兩,赤芍1兩,白及1兩,商陸1兩5錢,地丁1兩5錢,白紫英花(即夜合花)1兩5錢,巴豆肉5錢,大黃4兩,蓖麻子2兩,生地2兩,當歸2兩,元參3兩,鯽魚1尾(約10兩重)。

5.2 製法

麻油3斤,將藥煎枯,濾去滓,再熬滴水成珠,每油2兩,入炒過黃丹1兩收之。

5.3 功能主治

百樣瘡毒。

5.4 摘錄

年氏《集驗良方》卷六

6 《聖惠》卷六十五:鯽魚膏

6.1 處方

鯽魚1頭(中者),亂髮(如雞頭大)2枚,雄黃1兩半(細研),硫黃1兩(細研),豬脂半斤。

6.2 製法

上件藥,先煎豬脂令沸,即下魚煎煙盡,次下發令銷,濾去滓,下雄黃硫黃末,攪令勻,盛於瓷器中。

6.3 功能主治

諸癬瘡,或幹或溼,痛癢不可忍。

6.4 用法用量

不拘時候塗之,以愈爲度。

6.5 摘錄

《聖惠》卷六十五

7 《理瀹》

7.1 方名

鯽魚膏

7.2 組成

鯽魚1個3錢,皮消5分,杏仁1兩,木鱉仁1兩,甘遂1兩,甘草1兩。

7.3 主治

食積痞塊疳疾腿腫,溼氣瘡毒。

7.4 用法用量

臨用摻麝香,貼。

7.5 製備方法

加蔥、密同搗。

8 《增補驗方新編》卷十一

8.1 方名

鯽魚膏

8.2 組成

巴豆肉6兩,蓖麻子肉6兩(去殼),香油1斤半,蛤蟆2個(每個含人發1團),活大鯽魚5條。

8.3 主治

諸瘡腫毒,潰破流膿,並治腳生雞眼

8.4 用法用量

用時重湯燉化,薄紙攤貼。

8.5 製備方法

先將巴豆肉、蓖麻子入油內浸3日,再將蛤蟆浸1宿,臨熬時入活鯽魚,共熬枯去淨渣,慢火熬油滴水成珠,離火,傾於淨鍋內,再加鉛粉2斤半,乳香末5錢,不時攪動,冷定爲度。

8.6 用藥禁忌

乳巖及一切色白陰疽忌用;永戒食蛤蟆。

9 仙拈集》卷四

9.1 方名

鯽魚膏

9.2 組成

鯽魚1尾(重3-4兩,去鱗、腸、骨),鮮山藥寸半,發垢1兩。

9.3 主治

對口發背

9.4 用法用量

初起者滿敷即消,已成形者留頭出毒,換1-2次即愈。

9.5 製備方法

共搗爛。

10 仙拈集》卷三

10.1 方名

鯽魚膏

10.2 組成

鯽魚1個,山藥1段(如魚長)。

10.3 主治

乳癰初起。

10.4 用法用量

敷扎,上以紙蓋之。2-3日內立消。

10.5 製備方法

同搗如泥。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參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藥、診療等醫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咨詢醫生,以免錯誤用藥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構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