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uttle-bone[朗道漢英字典]
ossa sepiae[朗道漢英字典]
sepium[朗道漢英字典]
cuttebon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os sepia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piu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SEPIAE ENDOCONCHA[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Os Sepiellae seu Sepiae(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cuttlebone[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海螵蛸爲中藥名,出《本草綱目》。爲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 的乾燥內殼[1]。無針烏賊呈扁長橢圓形,中間厚,邊緣薄,長9~14cm,寬2.5~3.5cm,厚約1.3cm。背面有磁白色脊狀隆起,兩側略顯微紅色,有不甚明顯的細小疣點;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細密波狀橫層紋;角質緣半透明,尾部較寬平,無骨針。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麪粉質,顯疏鬆層紋。氣微腥,味微鹹。金烏賊長13~23cm,寬約6.5cm。背面疣點明顯,略呈層狀排列;腹面的細密波狀橫層紋佔全體大部分,中間有縱向淺槽;尾部角質緣漸寬,向腹面翹起,末端有1骨針,多已斷落。
海螵蛸味鹹、澀,性溫[2]。歸脾、腎經。具有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斂瘡的功能。海螵蛸生品臨牀常用,有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等作用。常用於崩漏出血,夢遺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吐酸。炒後斂溼作用增強,溫澀作用也略勝於生品。可用於瘡瘍溼疹,創傷出血。
4 拉丁名
Os Sepiellae seu Sepiae(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cuttlebone (《中醫藥學名詞(2004)》)
8 來源
海螵蛸爲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 Rochebrune 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 的乾燥內殼。
海螵蛸爲烏賊科動物金烏賊Sepiaesculenta Hoyle.或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de Rochebrune等的骨狀內殼。
9 產地
海螵蛸主產浙江、福建、廣東、山東、江蘇、遼寧沿海地區。
11 生藥性狀
11.1 無針烏賊
呈扁長橢圓形,中間厚,邊緣薄,長9~14cm,寬2.5~3.5cm,厚約1.3cm。背面有磁白色脊狀隆起,兩側略顯微紅色,有不甚明顯的細小疣點;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細密波狀橫層紋;角質緣半透明,尾部較寬平,無骨針。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麪粉質,顯疏鬆層紋。氣微腥,味微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1.2 金烏賊
長13~23cm,寬約6.5cm。背面疣點明顯,略呈層狀排列;腹面的細密波狀橫層紋佔全體大部分,中間有縱向淺槽;尾部角質緣漸寬,向腹面翹起,末端有1骨針,多已斷落。(《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2 海螵蛸的炮製
南北朝劉宋時期有滷製(《雷公炮炙論》)。
宋代有炒法(《重修政和經使證類備用本草》)。
明代炮製方法較多,有蜜炙(《普濟方》)、紙裹煨(《醫宗粹言》)、三黃湯制、槐花汁制(《一草亭目科全書》)等。
清代增加了魚骨滷製(《本草求真》)、童便制、醋炙(《類證治裁》)等。
12.1 海螵蛸的炮製方法
12.1.1 海螵蛸
12.1.2 炒海螵蛸
取淨海螵蛸小塊,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微黃色,取出晾涼。
12.2 成品性狀
海螵蛸爲不規則小塊,表面灰白色。體輕,易折斷,斷麪粉質,顯疏鬆層紋,具吸水性。氣微腥,味微鹹。
炒海螵蛸表面微黃色,略有焦斑。
12.3 炮製作用
海螵蛸生品臨牀常用,有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等作用。常用於崩漏出血,夢遺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吐酸。如治婦女血崩的固衝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婦女赤白帶下的清帶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胃痛泛酸的烏貝散(《實用中藥學》)。
炒後斂溼作用增強,溫澀作用也略勝於生品。可用於瘡瘍溼疹,創傷出血。如治陰囊溼疹,與蒲黃共研末撲之(《醫宗三法》);治下肢潰瘍,同制爐甘石、赤石脂、煅石膏共研細末外用;外傷出血,可單用研末敷之(《仁齋直指方》)。若生品所治之病症需溫澀者,亦可用炒品。
12.4 炮製研究
分別測定了海螵蛸的堅殼質、全海螵蛸、去堅殼的海螵蛸的制酸力和總鈣溶出度,結果都非常接近。所以認爲海螵蛸入藥可不去堅殼,粉碎適宜即可。
12.5 貯存方法
14 海螵蛸的功效與主治
海螵蛸具有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斂瘡的功能。用於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吞酸;外治損傷出血,溼疹溼瘡,潰瘍不斂(《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海螵蛸生品臨牀常用,有收斂止血、固精止帶、制酸等作用。常用於崩漏出血,夢遺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吐酸。如治婦女血崩的固衝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治婦女赤白帶下的清帶湯(《醫學衷中參西錄》);治胃痛泛酸的烏貝散(《實用中藥學》)。
炒後斂溼作用增強,溫澀作用也略勝於生品。可用於瘡瘍溼疹,創傷出血。如治陰囊溼疹,與蒲黃共研末撲之(《醫宗三法》);治下肢潰瘍,同制爐甘石、赤石脂、煅石膏共研細末外用;外傷出血,可單用研末敷之(《仁齋直指方》)。若生品所治之病症需溫澀者,亦可用炒品。
17 海螵蛸的藥典標準
17.1 品名
Haipiaoxiao
SEPIAE ENDOCONCHA
17.2 來源
本品爲烏賊科動物無針烏賊Sepiella maindroni deRoehebrune或金烏賊Sepia esculenta Hoyle的乾燥內殼。收集烏賊魚的骨狀內殼,洗淨,乾燥。
17.3 性狀
17.3.1 無針烏賊
呈扁長橢圓形,中間厚,邊緣薄,長9~14cm,寬2.5~3.5cm,厚約1.3cm。背面有磁白色脊狀隆起,兩側略顯微紅色,有不甚明顯的細小疣點;腹面白色,自尾端到中部有細密波狀橫層紋;角質緣半透明,尾部較寬平,無骨針。體輕,質松,易折斷,斷麪粉質,顯疏鬆層紋。氣微腥,味微鹹。
17.3.2 金烏賊
長13~23cm,寬約6.5cm。背面疣點明顯,略呈層狀排列;腹面的細密波狀橫層紋佔全體大部分,中間有縱向淺槽;尾部角質緣漸寬,向腹面翹起,末端有1骨針,多已斷落。
17.4 鑑別
(1)本品粉末類白色。多數爲不規則透明薄片,有的具細條紋。不規則碎塊,表面顯網狀或點狀紋理。
17.5 海螵蛸飲片
17.5.1 炮製
除去雜質,洗淨,乾燥,砸成小塊。
本品多爲不規則形或類方形小塊,類白色或微黃色,味淡。
17.5.2 鑑別
同藥材。
17.5.3 性味與歸經
鹹、澀,溫。歸脾、腎經。
17.5.4 功能與主治
收斂止血,澀精止帶,制酸止痛,收溼斂瘡。用於吐血衄血,崩漏便血,遺精滑精,赤白帶下,胃痛吞酸;外治損傷出血,溼疹溼瘡,潰瘍不斂。
17.5.5 用法與用量
5~10g。外用適量,研末敷患處。
17.5.6 貯藏
置乾燥處。
17.6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