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Guizhi Fuling Wan[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guizhi fuling pills[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guizhi fuling wa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桂枝茯苓丸記載於《金匱要略方論》,其組成爲桂枝10g、茯苓10g、丹皮10g、桃仁10g、芍藥10g,具有活血化瘀,緩消癥塊,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功效,主治婦人因癥塊留結胞宮所致病症,現代常用本方治療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功能性子宮出血、習慣性流產、宮外孕等婦科疾患辨證屬瘀溼阻於胞宮者。亦用於前列腺肥大、甲狀腺腫、肝脾腫大等辨證屬血瘀溼滯者。
桂枝茯苓丸有一定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抗炎、抗氧化損傷作用,抗腫瘤作用,以及神經、內分泌及免疫調節作用,因而對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有一定治療作用。同時本方劑還有增強心臟功能、改善循環功能、改善血流變學功能,因此對血瘀阻滯者更爲有效。同時對消化功能有積極作用,這對產後婦女以及上述適應證伴有消化系統類疾病者更爲適用。[1]
7 桂枝茯苓丸的功效及主治
《金貴要略方論》卷下之桂枝茯苓丸具有活血化瘀,緩消癥塊,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功效。主治婦人小腹宿有癥塊,妊娠漏下不止,或胎動不安,血色紫黑晦黯,腹痛拒按,或經閉腹痛,或產後惡露不盡而腹痛拒按者,舌質紫黯或有瘀點,脈沉澀。
桂枝茯苓丸功能活血化瘀,緩消癥塊。治婦人宿有癥塊,妊娠胎動,漏下不止;及瘀血而致的痛經經閉,癥積痞塊等症。
婦人宿有癥病,經斷未及3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動在臍上者,爲癥痼害。婦人小產,下血至多,子死腹中,其人憎寒,手指、脣口、爪甲青白、面色黃黑,或胎上搶心,則悶絕欲死,冷汗自出,喘滿不食,或食毒物,或誤服草藥,傷胎動氣。
8 桂枝茯苓丸的用法用量
上爲末,煉蜜爲丸,和兔屎大。每日一丸,食前服。不知,加至三丸
爲末,煉蜜和丸,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加至三丸。
上爲末,煉蜜爲丸,如兔屎大。水煎服,也可爲末,煉蜜爲丸,每日服3~5g。
煉蜜和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1丸(3g),不知,加至3丸
9 方解
桂枝茯苓丸方中桂枝溫通血脈,芍藥行血中之滯,丹皮消瘀血,桃仁破血結,茯苓淡滲下行,丸以蜂蜜意在緩和藥力。
桂枝茯苓丸所治病證,皆因癥塊留結胞宮所致。治當活血化瘀,緩消癥塊。方中桂枝辛溫,通血脈而消瘀血,爲君藥。桃仁乃化瘀消癥之要藥,茯苓祛痰利水,使水去痰行。二藥合用,活血祛瘀,利水滲溼,分別從瘀血與痰溼方面助君藥消癥之力,爲臣藥。芍藥緩攣急以止腹痛。丹皮涼血破血祛瘀,二藥與君臣藥物配伍,其活血之功使消癥之力益彰,兼顧新血不生及瘀久積熱之病理,爲佐藥。以白蜜爲丸,取其緩和諸藥破泄之力,爲使藥。諸藥相合,共奏活血化痰,緩消癥塊之效。
桂枝茯苓丸原治婦人素有癥塊,致妊娠胎動不安,漏下不止之證。胞宮素有血瘀癜塊,復因妊娠,阻遏經脈,以致血溢脈外,進而胎失所養,故見漏下不止,胎動不安等。治當活血化瘀,緩消癥塊。癥去則血自歸經,而血止胎安。方中桂枝昧辛甘而性溫,能溫通經脈而行瘀滯,是爲君藥。桃仁味苦甘平,爲化瘀消癥之要藥;丹皮味辛苦性微寒,既能散血行瘀,又能清退瘀久所化之熱;芍藥味苦酸性微寒,能和血養血,與諸祛瘀藥合用,有活血養血之功,共爲臣藥。水爲血之侶,用茯苓之甘淡性平,消痰利水,滲溼健脾,以助消癥之力,爲佐藥。以白蜜爲丸,取其緩和諸藥破泄之力,爲使藥。諸藥相合,共奏活血化瘀,緩消癥塊之效。本方的服法規定極爲嚴格,每日服兔屎大1丸,不知加至3丸,可見本方用量極輕,祛瘀之力甚爲緩和,用於婦女妊娠而有瘀血癥塊者,只能漸消緩散,不可峻攻猛破。若攻之過急,則易傷胎元,臨證運用切當注意。因本方有祛瘀消癥功效,故亦可用於婦女經行不暢、閉經、痛經,以及難產、死胎不下等,因瘀血阻滯胞官者。[6]
10 桂枝茯苓丸的臨牀運用
桂枝茯苓丸爲緩消癥塊之劑。凡臨牀上婦人出現以小腹宿有癥塊、腹痛拒按,或下血色晦黯而夾瘀塊、舌質紫黯、脈沉澀等爲主要表現者,即可使用本方加減治療。
10.1 加減法
若血瘀日久,積結成癥,固定不移,疼痛拒按,可加牡蠣、鱉甲、丹蔘、乳香、沒藥、雞內金等以活血消瘕;若月經過多,崩漏不止,加失笑散、血餘炭以化瘀止血;疼痛劇烈者,加元胡、乳香、沒藥等以活血止痛;帶下量多者,加苡仁、白芷、車前子等以除溼止帶。用於瘀滯溼阻之閉經,宜加當歸、川芎、紅花、制香附、益母草等以活血行氣調經;痰阻胞宮、血行不暢之痛經,月經量少有塊,血塊排出後疼痛減輕,可加當歸、川芎、烏藥、香附、牛膝等以活血止痛。用治瘀阻胞宮之惡露不盡,加當歸、益母草、炮姜以活血止血。
10.2 使用禁忌
1)桂枝茯苓丸爲活血化痰消癥之方,如正常妊娠下血者則當慎之。
2)婦人宿有癥病又懷孕者,用本方爲良益之法,但用法應從小量開始,使之下癥而不傷胎。
3)臨證運用本方,雖屬有故無隕,但仍需注意中病即止,不可過服;若陰道下血反多,腰痠腹痛較甚,則非本方所宜,當辨而治之。
10.3 桂枝茯苓丸治癥瘕(宮外孕)
宓某某,女,25歲。結婚8年未生育,四年前流產一次。這次月經兩個月未來,前兩天小腹突然疼痛劇烈,下墜,陰道點滴下血,血色紫黑。面黃瘦,語音低微,精神不振,急性病容,少腹疼痛拒按,舌苔白,脈沉滑。西醫婦科檢查:宮體增大如雞卵,後穹窿飽滿、觸痛,似囊樣感,宮體後與右側附件有拳頭大包塊,壓痛明顯。西醫診斷:子宮外孕。中醫診斷:癥積瘀血。患者拒絕手術,故以中藥與桂枝茯苓丸,服3次後,第2天腹疼減輕,陰道下血成淡紅色血水,其量增多,飲食增加,精神好轉;又繼續服至3天時,流出1塊扁園形血塊,淡紅色,似爛肉狀,並繼續下黑紫色血,其量減少,腹痛消失,(但仍有壓痛),脈搏沉緩;又續服3天,下血停止,腹部壓痛消失。後穹窿稍有飽滿,無壓疼,中位子宮,附件雙(一)。又繼續服藥2天后,所下血色變爲鮮紅,量多;改服加減膠艾湯2劑,下血停止,一切症狀消除。繼續觀察1月,患者身體健康,月經來潮1次,持續4天。(《山東醫刊》(1966;3:15))
10.4 桂枝茯苓丸治產後惡露不淨
陳某某,女,成年,已婚。1963年5月7日初診:自本年3月底足月初產後,至今四旬,惡露未淨,量不多,色淡紅,有時有紫色小血塊,並從產後起腰痠痛,周身按之痛,下半身尤甚,有時左少腹痛,左腰至大腿上3分之1處有靜脈曲張,食慾欠佳,大便溏,小便黃,睡眠尚可,面色不澤,脈上盛下不足,右關弦遲,左關弦大,寸尺俱沉澀,舌質淡紅無苔,由產後調理失宜,以致營衛不和,氣血紊亂,惡露不化。治宜調營衛,和血消瘀。處方:桂枝1錢5分,白芍2錢,茯苓3錢,炒丹皮1錢,桃仁1錢(去皮),炮姜8分,大棗4枚,服5劑。16日複診:服藥後惡露已盡,少腹及腰腿痛均消失,食慾好轉,二便正常,脈沉弦微數,舌淡無苦。瘀滯已消,宜氣血雙補,十全大補丸40丸,每日早晚各服1丸,服後已恢復正常。(《蒲輔周醫案》)
10.5 桂枝茯苓丸盆腔炎
以桂枝茯苓湯治療盆腔炎50例,其中慢性盆腔炎35例,治癒27例,療效達77.1%,疼痛症狀消失平均爲16.4天,附件壓痛減輕平均爲18天,附件壓痛消失平均18.9天。亞急性盆腔炎10例,治癒8例,疼痛症狀消失平均爲6.8天,附件壓痛減輕平均爲11.1天。急性盆腔炎5例,治癒4例,急性期合用各種抗菌素治療。其餘例數均爲無效。(《新中醫》(1975;6:40))
11 桂枝茯苓丸的現代適應證
桂枝茯苓丸常用於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屬血瘀阻滯者[7]。
近代常用桂枝茯苓丸治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子宮內膜炎、前列腺肥大等瘀阻下焦者。
現代常用本方治療子宮內膜炎、附件炎、子宮肌瘤、卵巢囊腫、功能性子宮出血、習慣性流產、宮外孕等婦科疾患辨證屬瘀溼阻於胞宮者。亦用於前列腺肥大、甲狀腺腫、肝脾腫大等辨證屬血瘀溼滯者。
11.1 附件炎
慢性附件炎主要指輸卵管及卵巢炎症,大部分爲急性附件炎治療不及時或治療不當遷延所致。急性附件炎常見原因是: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下生殖道感染向上蔓延;性活動特別是性衛生不良;子宮內膜、腹腔等鄰近組織感染蔓延所致。常見病原菌分爲:①內源性病原體多來之於陰道的菌羣,包括需氧菌及厭氧菌,但以二者混合感染多見,此種感染多形成膿腫和血栓靜脈炎;②外源性感染主要爲性傳播疾病,如衣原體、支原體、淋球菌、結核桿菌等,同時易繼發需氧菌及厭氧菌感染。慢性輸卵管炎多呈雙側性,輸卵管腫大,傘端可閉鎖或與周圍組織粘連,或形成輸卵管積水、積膿;輸卵管炎可波及卵巢與之粘連形成炎性腫塊及卵巢囊腫。除外部因素外也與病人免疫防禦功能低下有關。
11.2 子宮內膜炎
子宮內膜炎是由於分娩降低或破壞了女性生殖道的防禦功能和自淨作用,加之產婦體質虛弱、營養不良、妊晚期性生活、胎膜早破、羊膜感染以及手術或產後出血等,使產婦抵抗力減弱,細菌或其他病原體從胎盤剝離面侵入,擴散到子宮蛻膜層即稱子宮內膜炎,若侵入子宮肌層即爲子宮肌炎。子宮內膜充血、壞死,陰道內有大量膿性分泌物且有臭味,臨牀常伴發熱、頭痛及外周血白細胞增高。卵巢囊腫大部分是由於急性盆腔炎感染未能徹底抑制,病原體首先感染子宮內膜形成子宮內膜炎,再沿內膜向上蔓延引發輸卵管炎,使輸卵管黏膜腫脹,間質水腫、充血等;炎症再經卵巢排卵的破孔侵入卵巢實質形成卵巢膿腫,如治療不及時導致慢性輸卵管及卵巢相互粘連形成炎性腫塊,或輸卵管傘端與卵巢粘連管通,液體滲入形成輸卵管、卵巢囊腫,也可由輸卵管、卵巢膿腫的膿液被吸收後由滲出物替代而形成,臨牀主要表現爲下腹痛。子宮肌瘤的確切病因尚未明瞭,細胞遺傳學顯示25%~50%子宮肌瘤存在遺傳學異常;分子生物學提示子宮肌瘤是由單克隆平滑肌細胞增殖而成,多發性子宮肌瘤是由不同克隆細胞形成。雌激素可促進該瘤生長增大,孕激素可刺激子宮肌瘤細胞核分裂,促進瘤生長。臨牀上按部位分爲肌壁間肌瘤、漿膜下肌瘤、黏膜下肌瘤3種,主要表現爲月經期縮短,經量增多,經期延長,不規則陰道出血及腹部腫塊。
12 桂枝茯苓丸的藥理作用
實驗研究顯示桂枝茯苓丸能降低全血比黏度,全血還原比黏度,血漿比黏度,纖維蛋白原濃度,增加紅細胞電泳速度
12.1 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桂枝茯苓丸的君、臣、佐、使各味中藥均有抗病原微生物作用[8]。
君藥桂枝揮發油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結核桿菌、霍亂弧菌、沙門菌、痢疾桿菌、傷寒及副傷寒桿菌均有抑制作用;桂枝醇提取物還對肺炎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有抑制作用,桂枝煎劑除對上述部分細菌有抑制作用外,還對白色葡萄球菌,常見致病性皮膚真菌、流感病毒及孤兒病毒等有抑制作用。臣藥牡丹皮對白色葡萄球菌、枯草桿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等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同時對多種皮膚致病性真菌有抑制作用。芍藥有較強而且廣譜的抗菌作用,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鏈球菌、傷寒桿菌、乙型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大腸桿菌、銅綠假單胞桿菌、變形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對堇色毛癬菌、許蘭黃癬菌等多種皮膚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同時芍藥還有直接抗病毒作用。佐藥茯苓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其乙醇提取物能殺死鉤端螺旋體。使藥蜂蜜具有廣譜抗菌作用,低濃度抑菌,高濃度殺菌,其抗菌範圍幾乎包含了上述各味中藥抗菌範圍,其抗菌的有效成分可能是其所含的葡萄糖氧化酶。
12.2 對腫瘤的影響
君藥桂枝所含桂皮醛對SV40病毒引起的腫瘤有一定抑制作用。臣藥桃仁所含苦杏仁苷及水解生成的氰氫酸和苯甲醛對癌細胞呈協同殺傷作用;苦杏仁苷能幫助體內胰蛋白酶消化癌細胞的透明樣黏蛋白被膜,使體內白細胞更易接近癌細胞,並隨劑量的加大而增強。芍藥具有抗誘變及抗腫瘤作用,白芍提取物能干擾S9混合液的酶活性,並抑制苯並芘的誘變作用;能增強MMC的抗腫瘤作用,還能抑制MMC所致的白細胞減少;白芍總苷可增強癌周淋巴結淋巴細胞酶活性。佐藥茯苓具有抗腫瘤作用,其機制一是直接細胞毒作用;二是增強機體免疫功能、激活免疫監測系統而抑制腫瘤生長,其有效成分是茯苓素及茯苓多糖。茯苓素及茯苓多糖能抑制小鼠艾氏腹水癌細胞和白血病L1210細胞DNA合成,茯苓素能與腫瘤細胞膜上核苷酸轉運蛋白結合,抑制核苷轉運,高濃度使細胞破壞;茯苓素能明顯增強巨噬細胞產生及誘生腫瘤壞死因子的能力,且有顯著的劑量依賴關係,同時對多種抗癌藥有增強作用;茯苓多糖能增強NK細胞的活性,提高腫瘤壞死因子的水平,羧甲基茯苓多糖對鼻咽癌、胃癌等惡性腫瘤有治療作用,同時能阻止宮頸癌的肺轉移。使藥蜂蜜具有抗腫瘤生長和抑制其轉移的作用,並有增強抗腫瘤藥療效的作用。這些可能是本方劑治療子宮肌瘤的主要機理。
12.3 抗炎、抗氧化損傷作用
君藥桂枝的揮發油部分可由呼吸道排出,對呼吸道有消炎作用,桂皮醛可促進白細胞增加;桂枝煎劑對炎症的多個環節均有積極影響,能抑制組胺生成,抑制PGE合成與釋放,清除自由基,抑制IgE所致肥大細胞脫顆粒,減少過敏介質釋放,抑制補體活性;同時與芍藥合用有協同作用,其抗炎作用增強,對炎症的毛細血管通透性增加及棉球肉芽腫均有抑制作用。臣藥桃仁提取液能抑制炎症細胞及纖維母細胞增生;桃仁煎劑能降低炎性滲出液中PGE2含量,抑制炎性細胞及纖維母細胞增生,抑制炎症的滲出及水腫,對肉芽腫形成有顯著的抑制作用;桃仁蛋白PR-B有相當強的SOD樣活性,對巨噬細胞中超氧陰離子產生有抑制作用,並隨劑量的加大而增強,因此有較強的抗氧化損傷作用。牡丹皮以及所含丹皮總苷、牡丹酚能直接對抗炎症介質,抑制前列腺素E2的生物合成,抑制白細胞遊走,因而對炎症的不同階段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芍藥對多種實驗性非特異性炎症及免疫性炎症均有顯著的抑制作用,且對炎症的不同階段如毛細血管通透性亢進、滲出、水腫及增生等有不同的抑制作用,其抗炎有效成分爲白芍總苷、牡丹酚,且與功能依賴性免疫調節效果密切相關。
12.4 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君藥桂枝能抑制IgE抗體所引起的肥大細胞脫顆粒釋放介質,故有抗過敏作用,同時還有抑制補體活性的作用。臣藥桃仁有免疫調節作用。牡丹皮甲醇提取物牡丹酚以及正丁醇提取物單萜苷,牡丹皮中所含芍藥苷、氧化芍藥苷、苯甲酰芍藥苷等均能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吞噬功能,使體內碳廓清時間明顯縮短,腹腔滲出液中細胞數明顯增加;牡丹皮多糖PSM2b能直接促進脾細胞增殖,並能協同ConA誘導的脾細胞增殖,牡丹多糖也可增加巨噬細胞吞噬功能,誘導巨噬細胞合成一氧化氮。芍藥對細胞免疫、體液免疫以及巨噬細胞及白細胞等非特異性免疫系統的功能均呈機能和濃度依賴性雙相調節作用,並可促進特異性和非特異性調節細胞的誘導,參與調節的是輔助性T細胞(TH細胞)和抑制性T細胞(TS細胞);環磷酰胺能減少TS細胞,提高TH/TS比值,白芍總苷能拮抗環磷酰胺的作用。佐藥茯苓所含茯苓多糖具有增強免疫功能的作用,可增加巨噬細胞吞噬率及吞噬指數,拈抗免疫抑制劑對巨噬細胞免疫功能的抑制,同時增加小鼠腹膜滲出細胞的細胞毒性作用;羧甲基茯苓多糖還可使小鼠脾腺、脾臟、淋巴結重量明顯增加,茯苓多糖及羥乙基茯苓多糖體內試驗證明能增強細胞免疫反應,體外試驗證明可使淋巴細胞毒性增強20~28倍,茯苓還能顯著誘導淋巴細胞轉化率升高,使免疫球蛋白IgG顯著上升,小劑量茯苓素還能刺激L615小鼠的血清溶血素水平及脾細胞抗體產生。可提高機體非特異性免疫功能,但對淋巴細胞轉化及抗體產生有抑制作用。蜂蜜有增強體液免疫功能的作用,能使抗體分泌細胞數增加。由上可以看出該方劑所有藥味對免疫功能均有積極影響,其中芍藥及桃仁還對免疫功能依機能狀態而呈雙相調節作用。
12.5 對神經、內分泌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桂枝煎劑及所含桂皮醛具有明顯的解熱、鎮靜、鎮痛以及抗驚厥作用。臣藥桃仁能增加腦血流量,改善腦循環,同時有顯著的鎮靜、鎮痛作用。牡丹皮所含牡丹酚對中腦網狀結構、丘腦下部激活系統以及皮質反應通路具有顯著影響,因而具有鎮靜、催眠和抗驚厥作用。芍藥具有中樞性抑制作用,有鎮靜、鎮痛、抗驚厥作用,與甘草合用能治療中樞性或末梢性肌痙攣,以及因痙攣引起的疼痛,如腹痛、腓腸肌疼痛等。佐藥茯苓煎劑以及所含羧甲基茯苓多糖有顯著鎮靜作用,能增強柳賁妥鈉的中樞性抑制作用。使藥蜂蜜能調節神經系統功能,改善睡眠,提高腦力和體力活動,同時還有類似丙烯苯酚樣雌激素樣作用。
12.6 對心臟、血管及血液流變學的影響
桂枝茯苓丸可有力地改善心臟功能,改善循環功能及血液流變學功能。
君藥桂枝能解除毛細血管收縮,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含量,降低血漿黏滯度,有助於血細胞表面電荷的充分暴露和變形活動,從而使血黏度降低,並能解除血小板及紅細胞聚集,改善組織血液循環,消除肌漿網和許旺細胞內質網水腫,使病變組織逆轉修復;桂枝煎劑還能減少心肌LDH、CPK釋放,減少LPO生成,提高SOD活性,擴張外周血管,增加冠脈血流量,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量。臣藥桃仁提取物能降低血管周圍阻力,增加腦血流量,抑制血栓形成,促進纖溶,使出凝血時間顯著延長;桃仁煎劑對子宮有收縮作用,有助於產後子宮復舊及止血。牡丹皮所含牡丹酚能對鈣反常培養心肌細胞有保護作用,與阻止Ca2+內流及抗氧化作用有關,因而具有降血壓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冠脈血流,降低血壓,同時減少心輸出量,抑制心肌細胞搏動頻率,對缺血性心肌有明顯保護作用;牡丹皮有顯著抗凝作用,其中牡丹酚可影響花生四烯酸代謝,抑制環氧合酶,使血栓烷A2合成減少,從而具有抗血栓作用;牡丹酚還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從而具有抗動脈硬化作用,有濃度依賴性纖溶抑制作用。芍藥水提取物可擴張冠狀動脈,增加心肌營養性血流,降低心肌耗氧量,拮抗垂體後葉素所致的心肌缺血;同時芍藥還能抑制ADP及花生四烯酸誘導的血小板聚集,減少血小板溼重,抑制血栓形成,其有效成分是白芍總苷。佐藥茯苓具有強大的利尿作用,可有力地減輕心臟前負荷,同時茯苓各種提取物均能使心肌收縮力加強,心率加快。使藥蜂蜜可擴張冠狀動脈,降低血壓,但當血壓下降時又有升壓作用,故對血壓呈雙相調節作用,同時蜂蜜能使心肌收縮力加強。
12.7 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
君藥桂枝所含桂皮醛能促進腸蠕動,使腸中腐敗之氣得以排除,而不致引起下痢;桂皮酸有利膽作用,可促進膽汁分泌。臣藥桃仁所含苦杏仁苷能提高肝臟血流量,提高肝臟組織膠原酶活性,促進肝臟膠原代謝及分解,減少肝內膠原含量而起到抗肝硬化作用。牡丹皮所含丹皮酚具有解痙作用,同時抑制胃酸分泌,有抗潰瘍作用。芍藥也含有牡丹酚,同樣可抑制胃酸分泌及有抗潰瘍作用;芍藥及其所含芍藥苷對腸道平滑肌具有顯著的解痙作用,同時對抗肝組織的嗜酸性變性和壞死,保護肝損傷,降低SGPT,對免疫性肝損傷也有保護作用;白芍能使大腸黏膜分泌增多,促進大小腸推進運動,使大小腸含水量增加,對習慣性便祕有一定療效。佐藥茯苓可預防胃潰瘍的發生,抑制胃酸分泌,鬆弛腸管,防治肝損傷,抑制SGPT升高,降低肝內膠原含量,促進肝內纖維組織重吸收,具有抗肝硬化作用。使藥蜂蜜作用於胃及十二指腸化學感受器,反射性抑制胃酸分泌和胃運動功能,並使胃充血;同時蜂蜜對小腸運動有明顯的促進作用,而具有緩瀉作用,還能加速肝細胞再生。
13 各家論述
①《金匱玉函經二注》:桂枝、桃仁、丹皮、芍藥能去惡血;茯苓亦利腰臍間血,即是破血。然有散有緩、有收有滲、結者散以桂枝之辛;肝藏血,血蓄者肝急,緩以桃仁、丹皮之甘;陰氣之發動者,收以芍藥之酸;惡血既破,佐以茯苓等之淡滲,利而行之。
②《金匱要略方義》:本方爲化瘀消癥之緩劑。方中以桃仁、丹皮活血化瘀;則等量之白芍,以養血和血,庶可去瘀養血,使瘀血去,新血生;加入桂枝,既可溫通血脈以助桃仁之力,又可得白芍以調和氣血;佐以茯苓之淡滲利溼,寓有溼祛血止之用。綜合全方,乃爲化瘀生新、調和氣血之劑。製作蜜丸,用法從小量開始,不知漸加,亦有下癥而不傷胎之意,更示人對妊娠病證應持慎重之法。如此運用,使癥消血止,胎元得安,故本方爲妊娠宿癥瘀血傷胎之良方益法。
16 桂枝茯苓丸的藥典標準
16.1 品名
Guizhi Fuling Wan
16.2 處方
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
16.3 製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100g粉末加煉蜜90~110g製成大蜜丸,即得。
16.4 性狀
本品爲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16.5 鑑別
(1)取本品,置顯微鏡下觀察:不規則分枝狀團塊無色,遇水合氯醛試液溶化;菌絲無色或淡棕色,直徑4~6μm(茯苓)。射線細胞徑向縱斷面呈類方形或長方形,壁連珠狀增厚,常與木纖維連結(桂枝)。石細胞橙黃色,貝殼狀,壁較厚,較寬的一邊紋孔明顯(桃仁)。
(2)取本品6g,切碎,加乙醚50ml,低溫加熱迴流1小時,濾過,藥渣備用;濾液低溫揮去乙醚,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2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1 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二硝基苯肼乙醇試液。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K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丹皮酚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鑑別](2)項下的供試品溶液及上述對照品溶液各10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3: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鹽酸酸性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每100ml 5%三氯化鐵乙醇溶液中,加入5滴鹽酸),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4)取[鑑別](2)項下的備用藥渣,加乙醇2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用水15ml溶解,用以水飽和的正丁醇振搖提取2次,每次20ml,合併正丁醇液,用水洗滌2次,每次10ml,棄去水洗液,正丁醇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芍藥苷對照品,加乙醇製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10μl、對照品溶液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酸乙酯-甲醇-甲酸(40:5:10:0.2)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的藍紫色斑點。
16.6 檢查
應符合丸劑項下有關的各項規定(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Ⅰ A)。
16.7 含量測定
16.7.1 桂枝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6.7.1.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0.1%磷酸溶液(30:7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85nm。理論板數按肉桂酸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16.7.1.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肉桂酸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置棕色量瓶中,加50%甲醇製成每1ml含5μg的溶液,即得。
16.7.1.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重量差異項下的本品,剪碎,混勻,取約10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 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50%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6.7.1.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桂枝以肉桂酸(C9H8O2)計,不得少於72μg。
16.7.2 牡丹皮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6.7.2.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甲醇-水(60:40)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274nm。理論板數按丹皮酚峯計算應不低於2000。
16.7.2.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丹皮酚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製成每1ml含4μg的溶液,即得。
16.7.2.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重量差異項下的本品,剪碎,混勻,取約0.2g,精密稱定,用50%甲醇45ml分次研磨,轉移至100ml量瓶中,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33kHz) 30分鐘,放冷,加50%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6.7.2.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對照品溶液與供試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每丸含牡丹皮以丹皮酚(C9H10O3)計,不得少於6.0mg。
16.8 功能與主治
活血,化瘀,消癥。用於婦人宿有癥塊,或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後惡露不盡。
16.9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1丸,一日1~2次。
16.10 注意
孕婦慎用。
16.11 規格
每丸重6g
16.12 貯藏
密封。
16.13 版本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桂枝茯苓丸中藥部頒標準
17.1 拼音名
Guizhi Fuling Wan
17.2 標準編號
WS3-B-0124-89
17.3 處方
桂枝 100g 茯苓 100g 牡丹皮 100g 白芍 100g 桃仁 100g
17.4 製法
以上五味,粉碎成細粉,過篩,混勻,每 100g粉末加煉蜜90~ 110g,制 成大蜜丸,即得。
17.5 性狀
本品爲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
17.6 檢查
17.7 功能與主治
活血化瘀,緩消瘀塊,用於婦人宿有塊,妊娠後漏下不止,胎 動不安,或血瘀經閉,行經腹痛,產後惡露不盡,血色紫暗,而有腹痛拒按。
17.8 用法與用量
口服,一次 1丸,一日 1~2 次。
17.9 注意
用於妊娠後漏下不止,胎動不安者,需經醫師診斷認可後服用,以免誤 用傷胎。
17.10 規格
每丸重 6g
17.11 貯藏
密閉,防潮。
18 參考資料
- ^ [1]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40.
- ^ [2] 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 ^ [3] 李經緯等主編.中醫大詞典——2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4:1388.
- ^ [4] 魏睦新,王剛.方劑一本通[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9.
- ^ [5]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37.
- ^ [6]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37-438.
- ^ [7]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38.
- ^ [8] 李炳照等主編.實用中醫方劑雙解與臨牀[M].北京: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438-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