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or pulmonale[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3 概述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是指主要由支氣管-肺組織、胸廓或肺血管病變致肺血管阻力增加,引起肺動脈高壓所致的心臟病。根據起病緩急和病程長短,可分爲急性肺源性心臟病和慢性肺源性心臟病,臨牀以後者爲多見。肺源性心臟病可分爲急、慢性兩類,急性者較少見,主要是由於急性肺動脈栓塞,使肺循環阻力急劇增加,而導致右心室急性擴大及衰竭。慢性者較爲常見,主要是由於慢性肺、胸部疾病或肺血管病變引起的肺循環阻力增加,使右心室負荷加重,右心室肥大,最後導致右心衰竭的一各心臟病。其常見的病因主要有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併發慢性阻塞性肺氣腫,佔80-90%,其次爲支氣管擴張、肺結核、硅肺、慢性肺間質纖維化、胸廓畸形、胸膜肥厚等。本症病程發展緩慢,症狀和體徵逐步出現,早期呼吸及循環功能尚可以代償,但到晚期則出現心力衰竭和呼吸衰竭。
5 疾病分類
呼吸內科
9 診斷檢查
肺源性心臟病:在胸肺疾病的基礎上,心電向量圖具有右心室及(或)右心房增大指徵者均符合診斷。
1)右心室肥厚:①輕度右心室肥厚:甲、I.橫面QRS環呈狹長形,逆鐘向運行自左前轉向右後方,其S/R>1.2或Ⅱ.X軸上(額面或橫面)右/左向量比值>0.58或重S向量角<-110°伴S向量電壓>0.6mV。乙、I.橫面QRS環呈逆鐘向運行,其右後面積佔總面積20%以上伴額面QRS環呈順鐘向運行,最大向量方位>+60°或Ⅱ.右下或Ⅲ.右上面積佔總面積20%以上。上述2條(六項)中具有1項即可診斷;②中度右心室肥厚:甲、橫面QRS環呈逆鐘向運行,其向前+右後面積>總面積70%以上,且右後向量>0.6mV;乙、橫面QRS環呈“8”字形,主體及終末部均向右後方位。以上兩條具有1條即可診斷;③重度右心室肥厚:橫面QRS環呈順鐘向運行,向右向前,T環向尢後。
2)右心房增大:①額面或側面最大P向量電壓>0.18mV;②橫面P環呈順鐘向運行;③橫面向前P向量>0.06mV。以上3條符合1條即町診斷,額面最大P向量>+75°作爲參考條件。
慢性肺心病多預後不良。
10 治療方案
2.控制呼吸道感染,保持呼吸道通暢,同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
3.呼吸興奮劑的應用。
4.氧療同慢性呼吸衰竭。
5.心力衰竭的處理,應在控制肺部感染和糾正呼吸衰竭的基礎上減輕心臟負荷,增加心肌收縮力。臥牀休息、低鹽飲食及控制輸液量,緩慢利尿。利尿劑可選用氫氯噻嗪、氨苯蝶啶和螺內酯(安體舒通),必要時可用呋塞米(速尿)或利尿酸鈉2~3次,應用時須注意防止電解質紊亂。可加用異山梨醇酯(消心痛)、硝普鈉、酚妥拉明等血管擴張劑,但應注意血壓。必要時可用強心劑。強心劑可選用毛花甙丙(西地蘭)、毒毛花甙K或地高辛,治療劑量應爲一般洋地黃的1/2~2/3,以免中毒。如有心律失常,在改善缺氧,糾正電解質紊亂的基礎上,選用抗心律失常藥物。
10.中醫中藥:肺源性心臟病急性發作期則以清熱祛痰爲主,可兼以溫陽健脾、活血利水。有肺性腦病者則宜芳香開竅,清肺祛痰、平肝熄風,可選用安宮牛黃注射液、至寶丹、清營湯等。
10.1 出院標準及隨訪
12 特別提示
肺源性心臟病簡稱肺心病,大多數肺心病是從氣管炎、阻塞性肺氣腫發展而來,少部分與支氣管哮喘、肺結核、支氣管擴張有關。肺源性心臟病常年存在,多於冬春季節併發呼吸道感染而導致呼吸衰竭和心力衰竭,病死率較高。中老年的多發病、常見病,患者多數是長期大量吸菸者。
12.1 預防與調養
1、加強鍛鍊,提高機體抗病能力,積極治療支氣管及肺部疾患,防治感冒。
2、宜進食高熱量、高蛋白易消化食物。有心衰者應控制鈉、水攝入。忌菸酒。
3、生活規律,順應自然,秋冬變節時注意保暖,避免受風寒誘發或加重病情。
4、學會呼吸技巧,如:用鼻吸氣,呼氣時將嘴脣縮成吹笛狀,氣體經縮窄的嘴脣緩慢呼出。
5、適當的全身運動,注意勞逸結合。
6、穿乾淨,保暖的衣物,避免去人多、空氣污染的公共場合。
12.2 護理措施
3.有水腫的病人宜限制水、鹽攝入,下肢擡高,做好皮膚護理,避免皮膚長時間受壓;正確記錄24小時出入液量;限制輸液速度和每天液體的輸入量。
4.持續低流量吸氧,氧濃度一般在25%~30%,氧流量1~2L/min,經鼻導管持續吸入,必要時可通過面罩或呼吸機給氧,吸入的氧必須溼化。
5.指導病人採取適當體位,進行體位引流,促使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暢。
6.遵醫囑給予霧化吸人,必要時吸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