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radix angelicae tuhuo[朗道漢英字典]
angelica tuhov,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angelicae pubescentis,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doubleteeth pubescent angelica root[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heraclei,radix[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doubleteeth pubescent angelica root[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獨活爲中藥名,出《神農本草經》。屬祛風溼止痹痛藥[1]。爲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Angelica pubescens Maxim. f. biserrata Shan et Yuan 的乾燥根[2]。
4 拉丁名
Radix Angelicae Pubescentis(拉)(《中醫藥學名詞(2004)》)
5 英文名
doubleteeth pubescent angelica root(《中醫藥學名詞(2004)》)
13 獨活中毒
獨活含有當歸酸、巴豆酸、戊二酸及揮發成分東莨菪素、白芷內酯等。藥理作用有抗炎,降低毛細血管通透性,降壓,抗心律失常,抑制中樞神經系統,解痙,興奮呼吸,抗細菌,抗結核,抗潰瘍,抗腫瘤。
13.1 不良反應機制
13.2 獨活中毒的症狀
大劑量服用獨活引起中毒者可出現頭暈、頭痛、舌發麻、噁心、嘔吐、煩躁不安,嚴重者可出現精神症狀及心律不齊、膝反射亢進、全身抽搐痙攣、昏迷甚至死亡。
13.3 治療
1.促進毒物排出:催吐、洗胃、導瀉、灌腸,後服甘草煎劑,靜脈輸液。
2.對症治療。
14 獨活的藥典標準
14.1 品名
Duhuo
ANGELICAE PUBESCENTIS RADIX
14.2 來源
本品爲傘形科植物重齒毛當歸 Angelica pubescens Maxim.f. biserrata Shan et Yuan的乾燥根。春初苗剛發芽或秋末莖葉枯萎時採挖,除去鬚根和泥沙,烘至半乾,堆置2~3天,發軟後再烘至全乾。
14.3 性狀
本品根略呈圓柱形,下部2~3分枝或更多,長10~30cm。根頭部膨大,圓錐狀,多橫皺紋,直徑1.5~3cm,頂端有莖、葉的殘基或凹陷。表面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縱皺紋,有橫長皮孔樣突起及稍突起的細根痕。質較硬,受潮則變軟,斷麪皮部灰白色,有多數散在的棕色油室,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形成層環棕色。有特異香氣,味苦、辛、微麻舌。
14.4 鑑別
(1) 本品橫切面:木栓細胞數列。栓內層窄,有少數油室。韌皮部寬廣,約佔根的1/2;油室較多,排成數輪,切向徑約至153μm,周圍分泌細胞6~10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1~2列細胞;導管稀少,直徑約至84μm,常單個徑向排列。薄壁細胞含澱粉粒。
(2) 取本品粉末1g,加甲醇10ml,超聲處理15分鐘,濾過,取濾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獨活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再取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對照品、蛇牀子素對照品,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含0.4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供試品溶液和對照藥材溶液各8μl、對照品溶液各4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7:3)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和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14.5 檢查
14.5.1 水分
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二法)。
14.5.2 總灰分
不得過8.0% (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4.5.3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3.0% (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14.6 含量測定
照高效液相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D)測定。
14.6.1 色譜條件與系統適用性試驗
以十八烷基硅烷鍵合硅膠爲填充劑;以乙腈-水(49:51)爲流動相;檢測波長爲330nm。理論板數按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計算應不低於6000。
14.6.2 對照品溶液的製備
取蛇牀子素對照品、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分別製成每1ml各含150μg、50μg的溶液,即得。
14.6.3 供試品溶液的製備
取本品粉末(過三號篩)約0.5g,精密稱定,置具塞錐形瓶中,精密加甲醇20ml,密塞,稱定重量,超聲處理(功率250W,頻率40kHz)30分鐘,放冷,再稱定重量,用甲醇補足減失的重量,搖勻,濾過。精密量取續濾液5ml,置20ml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搖勻,濾過,取續濾液,即得。
14.6.4 測定法
分別精密吸取兩種對照品溶液10μl與供試品溶液10μl~20μl,注入液相色譜儀,測定,即得。
本品按乾燥品計算,含蛇牀子素(C15H16O3)不得少於0.50%,含二氫歐山芹醇當歸酸酯(C19H20O5)不得少於0.080%。
14.7 獨活飲片
14.7.1 炮製
本品呈類圓形薄片。外表皮灰褐色或棕褐色,具皺紋。切麪皮部灰白色至灰褐色,有多數散在棕色油點,木部灰黃色至黃棕色,形成層環棕色。有特異香氣。味苦、辛、微麻舌。
14.7.2 檢查
14.7.3 鑑別、檢查
14.7.4 含量測定
同藥材。
14.7.5 性味與歸經
辛、苦,微溫。歸腎、膀胱經。
14.7.6 功能與主治
祛風除溼,通痹止痛。用於風寒溼痹,腰膝疼痛,少陰伏風頭痛風寒挾溼頭痛。
14.7.7 用法與用量
3~10g 。
14.7.8 貯藏
置乾燥處,防黴,防蛀。
14.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