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convulsion[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tic[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10)]
convulsive[朗道漢英字典]
galvanic[朗道漢英字典]
tic[朗道漢英字典]
twitch[朗道漢英字典]
habit chorea[朗道漢英字典]
hyperspasmia[朗道漢英字典]
jerks[朗道漢英字典]
tic[朗道漢英字典]
tic chorea[朗道漢英字典]
5 抽搐的病因病機
抽搐的病因多由熱盛傷陰、風火相煽、痰火壅滯,或因風痰、痰熱所致[4]。
多爲感受時邪,鬱閉於內,化熱化火;或飲食不節,溼熱壅滯,鬱久化火,火擾神明,熱極引動肝風,經筋功能失常而抽搐;或因脾虛溼盛,聚液成痰,上蒙清竅而致;亦有脾胃素虛、氣血不足而致虛風內動者。
7 抽搐的治療
根據急則治其標的原則,先宜熄風定驚,然後對因治療。抽搐用針刺可作爲對症治療的應急方法;治療同時須查明原因,以便採取針對性治療措施。
7.1 方藥
治宜平肝息風,清心瀉火,祛風滌痰等法。亦有熱傷元氣者,四肢睏倦,指麻瘛瘲,宜人蔘益氣湯。有脾胃虛弱者,嘔吐泄瀉,時作瘛瘲,宜補中益氣湯加桂、附。有肝臟虛寒者,脅痛,眼目昏花,時時瘛瘲,宜續斷丸。有失血之後,氣血耗傷,筋脈失養而瘛瘲者,宜八珍湯加減。本證可見於多種疾患,如腦炎、腦瘤、癲癇、肝性腦病、尿毒症、高熱中暑、破傷風、藥物中毒等。
7.2 刺灸法
7.2.1 治則
熄風定驚
7.2.2 處方
7.2.3 方義
百會、印堂既能熄風定驚,又能開竅醒神,水溝爲止抽搐之要穴;合谷、太沖相配,稱爲開四關,爲熄風止痙之首選穴。
7.2.4 隨證配穴
發熱—大椎、曲池,神昏—十宣、涌泉,痰盛—內關、豐隆,血虛—血海、足三裏。
7.2.5 操作
毫針刺,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