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概述
胃腸道檢查所用的造影劑是醫用硫酸鋇,由於鋇的原子序數高,不易被X線穿透,在胃腸道內與周圍器官形成明顯對比。目前使用的鋇劑大多是複方硫酸鋇,根據不同檢查部位,使用前將硫酸鋇加溫開水調成不同濃度的混懸液。口服後檢查胃腸道稱爲鋇餐檢查。根據病情要求可進行包括食管至結腸的檢查,觀察其形態和功能變化。由於檢查方法的更新,除觀察胃腸道功能情況外,現多進行分段檢查,如重點觀察食管時稱爲食管鋇餐檢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至空腸上中段時稱爲上胃腸道鋇餐檢查;須重點檢查胃腸道功能者,則須按時定期檢查胃、小腸與右半結腸,稱爲胃腸道鋇餐檢查。
此外,在臨牀疑有胃腸道穿孔、腸梗阻等患者,須瞭解穿孔與梗阻的確切部位時, 應改用碘製劑造影,如碘油、泛影葡胺等,但對碘過敏者禁用。
5 檢查步驟及方法
服鋇前常規先透視胸、腹部,注意腹部有無氣液麪及異常影。服鋇時於不同體位(立位、臥位)順序觀察食管和胃腸道,間隔一定時間後,檢查下腸道。整個檢查過程中,透視是基本的方法,再輔以攝片。透視下進行攝片,稱爲點片(Spot film)
無論透視或攝片,胃腸道造影要着重顯示胃腸道粘膜(又稱粘膜像),粘膜不僅是病變的好發部位,而且粘膜改變是早期病變的主要依據。充分觀察粘膜像後,再應用多量地鋇劑(約200-300ml)使被檢查部位充分擴張,繼續觀察胃腸道的位置、形狀與功能狀況,此充分擴張狀是爲充盈像。若用手或壓迫器進行局部按壓,進一步觀察局部粘膜、管壁或病變與周圍的關係等,是爲壓迫像;利用腔道內的原有氣體,或服用產生氣體的藥物,造成氣鋇雙重對比影像,是爲氣鋇雙重造影像,能顯示粘膜的微細結構,如胃粘膜的胃小區,其顯示有利於發現表淺的細小病竈,對胃腸早期癌腫的發現有重要價值。上述四種影像在檢查中是必需的,是相輔相成而不能取而代之,這點應引起重視。
5.1 食管鋇餐檢查
食管鋇餐檢查一般採取立位多體位透視下觀察,先在右前斜位,然後轉爲前後正位和左前斜位觀察。吞鋇後從不同角度觀察食管所顯示的輪廓和粘膜像,以及食管的蠕動、柔軟度和通暢與否等。必要時加以點片。在檢查過程中,應根據病變情況,使用一些特殊方法來提高病變的顯示率。如食管靜脈曲張的患者最好能取俯臥位,左側擡高,或做呃氣動作或服產氣藥物造成氣鋇雙重對比,均有利於顯示微細病變。食管鋇餐造影使用濃度80-100%(W/V)。
5.2 胃腸鋇餐檢查
胃腸鋇餐檢查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小腸及右半結腸。先口服適量產氣藥物及吞一大口鋇劑,立位觀察食管後,然後吞服全量鋇劑,在不同體位角度下觀察胃十二指腸各部的形狀、輪廓、位置、大小、蠕動及幽門開放情況。並利用體位使各部形成氣鋇雙重雙比,結合加壓可以更好地顯示病變,在胃和十二指腸檢查完成後,根據病情需要間隔一定時間檢查各段小腸、回盲部及結腸。在透視過程中,應適時地拍攝點片,留下記錄。胃腸鋇餐使用的濃度多采用180-200%(W/V)
5.3 氣鋇雙重造影
口服適量鋇劑和產氣劑,胃腔充氣擴張,在粘膜面上塗布粘附均勻薄層鋇劑,形成良好的氣鋇雙重對比,可清楚地顯示粘膜的微細結構,如胃粘膜的胃小區、胃小溝,其顯示有利於發現表淺的細小病竈,對胃腸道早癌腫的發現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