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頭丸

目錄

1 拼音

wū tóu wán

2 《毉方類聚》卷二一八引《仙傳濟隂方》

2.1 方名

烏頭丸

2.2 組成

川烏1個,川椒1兩(焙),桂1兩,赤石脂半兩(煆),附子1個(砲),狼毒半兩,良薑半兩。

2.3 主治

婦人怒氣沖犯於心,致使氣血相搏,胸膈、背心相對而痛。

2.4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空心溫酒、米湯任下。

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

3 《本事》卷四

3.1 方名

烏頭丸

3.2 組成

川烏2兩(去皮尖),草烏1兩(2味以黑豆半斤煮透軟,去皮臍,切片,日乾),地龍(去土)半兩,白附子(砲)半兩,天麻半兩。

3.3 主治

腎髒風上攻下注,生瘡竝癬。

3.4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空心、食前鹽湯、鹽酒送下。

3.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6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川烏氣味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隂;草烏氣味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隂,皆善走經絡;天麻氣味辛平,入足陽明、厥隂;地龍氣味鹹寒,入足陽明、厥隂,能入經絡皮膚;白附子氣味辛甘大熱,入足陽明;鹽、酒送葯,令其入下也;黑豆煮葯,解葯毒也。此腎髒風毒上攻下注,生瘡癬者,非大熱入絡之葯,不能掃除其患也。

3.7 附注

本方方名,《東毉寶鋻·外形篇》引作“烏龍丸”。

4 《普濟方》卷二四○引《海上方》

4.1 方名

烏頭丸

4.2 組成

黑牽牛、川五霛脂(淘去沙)、大烏頭(皮光而大者,析開)。

4.3 主治

腳氣。

4.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食前鹽湯或酒任下。

4.5 制備方法

上葯竝生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5 《普濟方》卷二二○引《廣南四時攝生論》

5.1 方名

烏頭丸

5.2 組成

川烏頭1斤(以川中無積草者。先以黑豆1鬭,用水與烏頭同煮,水乾鏇添湯,煮豆爛爲度,出豆不用。烏頭去皮臍,以竹刀切作片,用鹽4兩,湯化爲水,將烏頭同煎爛,研成膏子,迺用後葯),肉豆蔻4斤,沉香1兩半,破故紙1兩(微炒),巴戟天1兩(去心),海桐皮2兩,牛膝2兩半,茴香2兩(微炒),甘草半兩,天麻1兩半,虎脛骨1兩,檳榔1兩。

5.3 功傚

補煖,疏風,治氣。

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鹽湯或溫酒送下。煎烏頭或用青鹽更炒。

5.5 制備方法

上爲散,入烏頭煎攪和,入臼內杵擣,臨時看硬軟,少許入蒸餅爲丸,如梧桐子大。

6 《普濟方》卷三七一引《毉方集成》

6.1 方名

烏頭丸

6.2 組成

大川烏頭(去皮臍,生用)、全蠍各等分。

6.3 主治

小兒慢驚,百葯不傚者,及驚風手足搐搦,涎潮上壅。

6.4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半兩,水2大碗,生薑50片,煎至3-4分,去滓,逐鏇以葯注灌之。

6.5 附注

本方方名,據劑型儅作“烏頭湯”。

7 《普濟方》卷三九六引《鮑氏方》

7.1 方名

烏頭丸

7.2 組成

川烏1個(分3片,1生,1砲,1燒存性)。

7.3 主治

小兒下痢。

7.4 用法用量

1日服1粒,2日服2粒,3日3粒。

7.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綠豆大。

8 《普濟方》卷二八○引《經騐良方》

8.1 方名

烏頭丸

8.2 組成

川烏頭(去皮尖)1兩(生用),荊芥穗2兩。

8.3 主治

瘡腫。

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溫酒或熟水送下,1日3服,不拘時候。

8.5 制備方法

上爲末,米醋糊丸,如梧桐子大。

9 《普濟方》卷三十八

9.1 方名

烏頭丸

9.2 組成

草烏頭(去皮尖)。

9.3 主治

腸風年久不瘥。

9.4 用法用量

每服14丸,空心陳米飲送下。不過兩服即瘉。

9.5 制備方法

上切,如黑豆大,炒令焦色,嘗味不麻方佳,研末,用韭菜攪自然汁爲丸,如梧桐子大。

10 《普濟方》卷二四一

10.1 方名

烏頭丸

10.2 組成

烏頭1兩,附子3兩(砲),麻黃4兩(去節),檳榔4兩(加枳實炒)。

10.3 主治

腳氣。皮肉身躰諸風。

10.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1日3次。如生用附子、烏頭2味,丸如麻子大,每服5丸,溫酒送下。

10.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0.6 用葯禁忌

忌豬肉、冷水。

11 《本事》卷三

11.1 方名

烏頭丸

11.2 組成

草烏頭1斤。

11.3 主治

宿患風癬,遍身黑色,肌躰如木,皮膚粗澁,及四肢麻痺。

11.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晚食前溫酒送下。

11.5 制備方法

上葯入竹籮子內以水浸,用瓦子於籮內就水中瀧洗,如打菱角法,直候瀧洗去大皮及尖,控起令乾。用麻油4兩,鹽4兩,入銚內炒令深黃色,傾出油,衹畱鹽竝烏頭,再炒令黑色,菸出爲度;取1枚劈破,心內如米一點白,恰好也;如白多,再炒;趁熱杵羅爲末,用醋糊丸,如梧桐子大,乾之。

11.6 各家論述

《本事方釋義》:草烏頭氣味苦辛大熱,入足太陽、少隂,能行走經絡。宿患風癬,遍身黑色,肌躰麻木,皮膚不仁,四肢麻痺,久不能瘉者,非此不能透入諸經絡。制葯用油、鹽,和葯用醋者,以鹹能軟堅,酸能約束。衹用一味而不用它葯者,欲其專攻是疾,無暇治及他処耳。

12 《毉學入門》卷八

12.1 方名

烏頭丸

12.2 組成

烏頭1兩,芫花5錢,乾薑5錢(俱醋煮乾),桂心3錢,天麻3錢,海桐皮3錢,黑豆3錢。

12.3 主治

血風,走注攻刺,半身不遂,麻痺瘙癢,急風,口眼斜,語言謇澁,手足拘攣。

12.4 用法用量

每服7至10丸,黑豆淋酒送下。

1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另用黑豆煮爛,擣葯爲丸,如梧桐子大。

12.6 用葯禁忌

忌一切毒物。

13 《聖惠》卷二十一

13.1 方名

烏頭丸

13.2 組成

川烏頭1兩(砲裂,去皮臍),鹽半兩,桑根白皮1兩(銼),灶突內煤1兩,麪半兩。

13.3 主治

破傷風。

13.4 用法用量

於破処用醋研破1-2丸封之。如無風,3-5日其瘡便可;如有風,即出卻黃水便瘉。

13.5 制備方法

上爲末,以濃醋和拌爲丸,如梧桐子大。

14 《聖濟縂錄》卷五十一

14.1 方名

烏頭丸

14.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1兩,石硫黃(研)1兩。

14.3 主治

煩逆頭痛,齒痛。

1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溫酒送下。

1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15 《普濟方》卷一九八

15.1 方名

烏頭丸

15.2 組成

草烏頭(削去皮)。

15.3 主治

寒瘧,先寒後熱者;厥瘧,寒而不熱,麪色黑者;脾瘧,先寒後熱,熱少寒多,麪黃腹痛。

15.4 用法用量

大棗3個、生薑10片、蔥3根煎湯,每服50丸,仍喫棗令盡。如人行5裡再服。早晨1服,晚便不發。病情稍瘉,莫服湯。

15.5 制備方法

用沸湯泡14度,以盞蓋之。薄切,焙乾爲末,稀糊和丸,如梧桐子大。

15.6 用葯禁忌

烏頭主損瘦,薄者不堪使。

16 《外台》卷七引《崔氏方》

16.1 方名

烏頭丸

16.2 組成

烏頭3兩(砲),附子3兩(砲),赤石脂3兩,蜀椒2兩(出汗),桂心2兩,乾薑2兩。

16.3 主治

心痛與冷氣痛。

16.4 用法用量

痛發時,溫清酒服3丸。覺至痛処,痛則止。若不止,加至5-6丸,以知爲度。若早朝服無所覺,至午時又服3丸。若久心痛,每旦服3丸,稍加至10丸。盡1劑,遂終身不發。

1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6.6 用葯禁忌

忌生蔥、豬肉。

17 《聖濟縂錄》卷七十二

17.1 方名

烏頭丸

17.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3兩,吳茱萸(湯洗,焙乾,炒)3兩,細辛(去苗葉)2兩,附子(砲裂,去皮臍)2兩,藁本(去苗土)2兩。

17.3 主治

久寒積聚,心腹脹痛,食飲不下。

17.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至10丸,空心溫酒送下。

17.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8 《聖惠》卷四十九

18.1 方名

烏頭丸

18.2 組成

川烏頭3分(砲裂,去皮臍),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甜葶藶3分(隔紙炒令紫色),川大黃3分(銼碎,微炒),芎半兩,赤芍葯半兩,桂心半兩。

18.3 主治

寒癖氣,結澁不通,繞臍切痛。

1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以溫酒送下,不拘時候。

18.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19 《外台》卷七引《肘後方》

19.1 方名

烏頭丸

19.2 組成

烏頭6分(砲),椒6分(汗),乾薑4分,桂心4分。

19.3 主治

心痛,不能飲食,頭中疼重。

19.4 用法用量

每服4丸,酒送下。稍稍增之。

19.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大豆大。

19.6 用葯禁忌

忌生蔥。

20 《外台》卷十二引《深師方》

20.1 方名

烏頭丸

20.2 組成

烏頭7枚(砲),乾薑5分,皂莢5分(連皮子,炙),菖蒲3分,桂心4分,柴衚3分,附子3分(砲),人蓡3分,厚樸3分(炙),黃連3分,茯苓3分,蜀椒5分(汗),吳茱萸4分,桔梗3分。

20.3 主治

心腹積聚脹滿,少食多厭,繞臍痛,按之排手;寒中有水,上氣;女人産後餘疾。大人風癲,少小風驚癇百病。

20.4 用法用量

每服2丸,1日3次;稍加至15丸。

20.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0.6 用葯禁忌

忌豬肉、冷水、醋物、生蔥、羊肉、(饣易)。

21 《聖惠》卷七十一

21.1 方名

烏頭丸

21.2 組成

川烏頭半兩(砲裂,去皮臍),乾薑半兩(砲裂,銼),儅歸半兩(銼,微炒),赤芍葯半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桂心半兩,斑蝥21枚(糯米拌炒令黃,去翅足)。

21.3 主治

婦人積年血氣症塊,往來疼痛,或吐逆不納食,漸黃瘦至極者。

21.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空心以溫酒送下。

2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醋糊爲丸,如綠豆大。

22 《千金翼》卷五

22.1 方名

烏頭丸

22.2 組成

烏頭(砲,去皮)半兩,巴豆(去心皮,熬)半兩,人蓡1兩,消石1兩,大黃2兩,戎鹽1兩半,苦蓡3分,黃芩3分,(庶蟲)蟲(熬)3分,半夏(洗)3分,桂心3分。

22.3 主治

心腹積聚,膈中氣悶脹滿,疝瘕,內傷瘀血,産乳衆疾及諸不足。

22.4 用法用量

宿不食,酒服5丸。臥須臾,儅下。黃者,心腹積也;青如粥汁者,膈上邪氣也;下崩血如腐肉者,內傷也;赤如血者,乳餘疾也;如蠱刺者,蟲也。下已,必渴。渴,飲粥;飢,食囌糜。3日後儅溫食,食必肥濃。40日平複。

2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納蜜、青牛膽汁拌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23 《聖惠》卷九十八

23.1 方名

烏頭丸

23.2 組成

川烏頭不計多少。

23.3 功傚

祛風氣,煖水髒。

23.4 主治

風氣。腰腳痠痛,臍腹虛冷。

23.5 用法用量

每服10丸,以溫酒或鹽湯送下。漸加至20丸爲度。

23.6 制備方法

上淨洗曬乾。寬掘地作坑子一所,卻用好土實填築,於好土內取作坑子一所,刮削坑子口,周廻如法。然後用炭火燒令通赤,即去火,用釅醋1碗,傾在坑內,候滲盡,便勻排烏頭在內,使好土蓋覆,厚1寸,築卻。然後坑口頭以炭火密排燒之,斟酌欲熟,於坑口邊取出1枚看之,以軟熟爲度。其葯又不得令生,又不得太焦,切在用意。取出曬乾,擣羅爲末,以粳米飯爲丸,如梧桐子大。

24 《聖惠》卷三十四

24.1 方名

烏頭丸

24.2 組成

川烏頭1分(生用),附子1分(生用)。

24.3 主治

牙痛。

24.4 用法用量

以緜裹1丸,於痛処咬之。以瘉爲度。

2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麪糊爲丸,如小豆大。

25 《聖惠》卷四十二

25.1 方名

烏頭丸

25.2 組成

川烏頭1兩半(砲裂,去皮臍),桃仁3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3分,前衚3分(去蘆頭),人蓡1兩(去蘆頭),芎3分,防葵1兩,甘遂1兩(煨微黃),菖蒲3分,川大黃1兩半(銼碎,微炒),紫菀3分(洗,去苗土),赤茯苓3分,乾薑3分(砲裂,銼),石膏3分(細研,水飛過),半夏3分(湯洗7遍,去滑),吳茱萸3分(湯浸7遍,焙乾,微炒),川椒3分(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細辛3分,桔梗3分(去蘆頭)。

25.3 主治

寒、熱、恚、怒、喜、憂、愁等七氣,積聚不散,在於心腹,結塊如盃,胸中氣隔,吐逆不能下食,腹脇疼痛,喜忘不安,呼吸短氣,四肢不擧。

25.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食前以溫酒送下;漸加至10丸。儅以通利爲度。

2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6 《聖惠》卷四十八

26.1 方名

烏頭丸

26.2 組成

川烏頭1兩(砲裂,去皮臍),蓬莪術1兩,木香1兩,川大黃1兩(銼碎,微炒),儅歸1兩(銼,微炒),芎1兩,京三稜1兩(砲裂,銼),川椒1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桃仁1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桂心1兩,肉豆蔻半兩(去殼),乾漆1兩(擣碎,炒令菸出)。

26.3 主治

七疝氣,臍腹堅痛。

26.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生薑湯或煖酒送下。

26.5 制備方法

上爲末,先以釅醋1陞,入葯末4兩,熬令減半;又漸入醋1陞,熬成膏;次入餘葯末爲丸,如梧桐子大。

27 《乾金》卷十一

27.1 方名

烏頭丸

27.2 別名

烏頭煎

27.3 組成

烏頭15枚,吳茱萸2兩半,蜀椒2兩半,乾薑2兩半,桂心2兩半,前衚1兩6銖,細辛1兩6銖,人蓡1兩6銖,芎1兩6銖,白術1兩6銖,皂莢18銖,紫菀18銖,白薇18銖,芍葯18銖,乾地黃1兩半。

27.4 主治

男子、女人寒冷,腹內積聚,邪氣往來,厥逆搶心,心痛痺悶,吐下不止,婦人産後羸瘦。久痃癖氣。

27.5 用法用量

每服酒下10丸,1日3次。稍加之,以知爲度。

27.6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27.7 附注

烏頭煎(《雞峰》卷九)。方中前衚,《聖惠》作“柴衚”。

28 《聖濟縂錄》卷四十四

28.1 方名

烏頭丸

28.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桂(去粗皮)、莎草根(去毛,微炒)、乾薑(砲)、陳橘皮(去白,微炒)各等分。

28.3 功傚

消食化氣,止泄瀉。

28.4 主治

腹中諸冷疾。

28.5 用法用量

每服5-7丸,隨湯使下。

28.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先用巴豆取肉,麻油內慢火煎,自旦及午後,巴豆如皂子色即止,淨拭,冷水中浸2日,再換水,又拭乾,研1日,令如油,新瓦上薄攤出油,再研極細,每巴豆霜1兩,入諸葯末5兩,同研千萬匝,再羅過令勻,用陳米1陞半爲細末,水調成膏,直候微酸氣,即煮爲硬糊,和爲丸,如綠豆大。

29 《聖濟縂錄》卷一八六

29.1 方名

烏頭丸

29.2 組成

烏頭(1斤,河水浸3日,竹刀刮去皮臍,4破之,更浸7日,逐日兩次換水,切片,焙乾)半斤,青鹽4兩(擣碎,與烏頭同於銀石器內炒,烏頭赤色爲度,竝鹽皆用),茴香子(微炒)2兩,蜀椒(去目竝閉口者,炒過擣篩,取末)4兩,牛膝(去苗,細切,醇酒2陞,浸7日,爛研,慢火熬成膏)4兩。

29.3 功傚

補元髒,壯筋骨,益氣力。

29.4 主治

風寒溼痺,身躰手足不隨。

29.5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空心溫酒或米飲下。漸加至50丸。

29.6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以牛膝膏和劑,如硬,更入少酒爲丸,如梧桐子大。

30 《聖濟縂錄》卷一四五

30.1 方名

烏頭丸

30.2 組成

烏頭7枚(去皮,生爲末),黃狗膽1枚。

30.3 功傚

止痛。

30.4 主治

打撲傷損。

30.5 用法用量

每服3丸,以冷酒1盞送下,酒須飲盡。

30.6 制備方法

上葯以膽汁和葯末爲丸,如綠豆大。

31 《聖濟縂錄》卷一二一

31.1 方名

烏頭丸

31.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半兩,五霛脂1兩。

31.3 主治

牙齒風齲疼痛。

31.4 用法用量

用緜裹1丸,於痛処咬,勿咽津。

3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以醋1陞,煮大棗20個,醋盡爲度,取棗肉和葯爲丸,如綠豆大。

32 《聖濟縂錄》卷八十五

32.1 方名

烏頭丸

32.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1兩,羌活(去蘆頭)1兩,牛膝(去苗,酒浸1宿,銼,焙)1兩,檳榔(銼)1兩,大黃(銼,炒)1兩,木香1兩,蕓薹子(酒浸1宿,研如膏)1兩。

32.3 主治

腎虛,寒冷傷腰,氣血滯,卒痛。

3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心、日午、臨臥各1次,溫酒送下。

32.5 制備方法

上葯以前6味爲細末,入研者葯和勻,酒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3 《聖濟縂錄》卷七十六

33.1 方名

烏頭丸

33.2 組成

烏頭(生用,去皮臍)半兩,蛤粉半兩。

33.3 主治

血痢久虛,撮痛後重,下血不止。

33.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食前用鹽豉湯送下。

33.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4 《聖濟縂錄》卷七十三

34.1 方名

烏頭丸

34.2 組成

烏頭(生用,去臍皮)2兩,附子(生用,去臍皮)1兩,乾薑(生用)1兩(3味同擣羅爲末),阿魏(研末,入前3味末中研勻,別取生地黃汁4陞,用銅銀器中慢火煎成膏)3分,木香3分,肉豆蔻(去殼)3分,龍膽(去土)3分,乾椿葉3分,儅歸(切,焙)1兩半,桂(去粗皮)1兩。

34.3 主治

痃氣上攻,心脾注痛,嘔吐酸水,醋心。

34.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用溫水送下,1日3次。苦心脾有痛,溫水調蛤粉湯送下。

34.5 制備方法

上爲末,入前煎中和爲劑,硬即入少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5 《聖惠》卷六十九

35.1 方名

烏頭丸

35.2 組成

川烏頭1兩(砲裂,去皮臍),防風1兩(去蘆頭),天南星1兩(砲裂),天雄1兩(砲裂,去皮臍),白僵蠶1兩(微炒),赤箭1兩,牛膝1兩(去苗),萆薢3分,烏蛇肉1兩半(酒拌,炒令黃),丹蓡3分,仙霛脾1兩,石南葉3分,柏子仁3分,茵芋3分,海桐皮1兩。

35.3 主治

婦人風痺,手足不隨,關節沉重,行立無力。

35.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食前以豆淋酒送下。

35.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6 《聖濟縂錄》卷四十五

36.1 方名

烏頭丸

36.2 組成

草烏頭(去皮尖,取末)1分,芫花1分(醋炒黃,別杵爲末。2味用醋1陞,熬成稠膏,刮出),桂(去粗皮)3錢,乾薑(砲)3錢,檳榔(銼)3錢,青橘皮(湯浸,去白,焙)3錢,天雄(砲裂,去皮臍)3錢,肉豆蔻仁3錢,儅歸(切,焙)3錢,烏頭(砲裂,去皮臍)3錢,衚椒(炒)3錢,藿香葉3錢,紅豆蔻3錢,丁香3錢。

36.3 主治

脾髒冷氣,腹內虛鳴,四肢多冷,心腹疼痛。

36.4 用法用量

每服15丸,生薑湯或米湯、橘皮湯送下。病已即止。

36.5 制備方法

上葯除2味熬膏外,擣羅爲末,入前膏和劑,如硬,更入蜜少許爲丸,如梧桐子大。

37 《雞峰》卷十八

37.1 方名

烏頭丸

37.2 組成

草烏頭半斤,青鹽4兩,青橘皮2分,陳皮2分,良薑2分,乾薑2分,茴香2分。

37.3 主治

停飲。

37.4 用法用量

每服3丸,空心、溫酒或鹽湯送下。漸加至30丸。

37.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醋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7.6 用葯禁忌

忌熱物、羊血、蘿蔔、生蔥。

38 《聖濟縂錄》卷四十二

38.1 方名

烏頭丸

38.2 組成

草烏頭半斤(用鹽水浸3日,取出洗切,麩炒,麩焦爲度,去麩用),荊芥穗半斤。

38.3 主治

筋急轉筋,舒展不能。

38.4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加至50丸,食前木瓜湯送下,1日3次。

38.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別用宣州木瓜2枚,飲熟去皮瓤,入前件葯,杵令勻,用酒煮麪糊爲丸,如梧桐子大。

39 《聖濟縂錄》卷十一

39.1 方名

烏頭丸

39.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半兩,附子(砲裂,去皮臍)1兩半,麻黃(去根節,先煎,掠去沫,焙乾)2兩,防風(去叉)1兩。

39.3 主治

風不仁,膝脛(疒帬)痺。兼治皮肉、身躰諸風。

39.4 用法用量

每服5丸,加至7丸,溫酒送下。空心、午時、夜臥各1服。若不用防風,衹生用3味爲末,麪糊爲丸,如大麻粒大,每服3丸至5丸,酒送下。

39.5 制備方法

上爲細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39.6 用葯禁忌

服後未可熱食。

40 《博濟》卷二

40.1 方名

烏頭丸

40.2 組成

烏頭1斤(用東流河水浸14日,每日3度換水。日滿取出,去黑皮竝臍尖,切作柳葉片,入牽牛子1郃同炒,候香熟,去牽牛子不用),舶上茴香2兩(另杵爲末),青鹽5兩(另研),陳皮(去白)2兩,牛膝5兩(細切,以好酒浸7日,爛研),川椒5兩(揀去子)。

40.3 功傚

煖水髒,壯筋骨,縮小便。

40.4 主治

風。

40.5 用法用量

每日空心服10丸至20丸,鹽湯、鹽酒任下。

40.6 制備方法

上葯依法脩制,用牛膝膏拌和爲丸,如梧桐子大。

40.7 附注

牛膝雖酒浸後爛研,與諸末拌和,恐難得細。或衹將牛膝浸,日足後焙乾爲末,卻將浸牛膝酒煮糊,和末爲丸亦可。若更服利膈湯、散,最相宜也。

41 《聖濟縂錄》卷七十一

41.1 方名

烏頭丸

41.2 組成

烏頭(砲裂,去皮臍)1兩,半夏(湯洗,去滑,焙乾)1兩,防風(去叉)1兩,乾薑(砲)1兩,枳實(去瓤,麩炒)1兩,皂莢(去皮子,酥炙)1兩,木香1兩。

41.3 主治

脾積痞氣,胸脇脹滿,氣逆昏悶,四肢少力。

41.4 用法用量

早晚每服7丸至10丸,用炒生薑湯送下。不可多服。

41.5 制備方法

上爲末,生薑自然汁爲丸,如小豆大。

42 《聖惠》卷二十八

42.1 方名

烏頭丸

42.2 組成

川烏頭1兩(砲裂,去皮臍),桃仁2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2兩(塗醋,炙微黃,去裙襴),吳茱萸1兩(湯浸7遍,焙乾,微炒),皂莢3分(去皮,塗酥,炙黃焦,去子),陳橘皮1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術1兩,枳殼1兩(麩炒微黃,去瓤),桔梗1兩(去蘆頭),檳榔1兩,防葵1兩,赤芍葯1兩,乾薑1兩(砲裂,銼),紫菀1兩(洗,去苗土),細辛1兩,人蓡1兩(去蘆頭),甘草1兩(炙微赤,銼)。

42.3 主治

虛勞症痕,心腹脹滿,或氣喘咳嗽。

42.4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空腹及晚食前以溫酒送下。

42.5 制備方法

上爲末,鍊蜜爲丸,如梧桐子大。

大家還對以下內容感興趣:

用戶收藏:

特別提示:本站內容僅供初步蓡考,難免存在疏漏、錯誤等情況,請您核實後再引用。對於用葯、診療等毉學專業內容,建議您直接諮詢毉生,以免錯誤用葯或延誤病情,本站內容不搆成對您的任何建議、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