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英文參考
pberetima[朗道漢英字典]
ground dragon[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lumbricus[21世紀雙語科技詞典]
Allolobophora caliginosa trapezoides
angle wor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earth worm[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heretima asiatica[湘雅醫學專業詞典]
PHERETIMA[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Lumbricus(拉)[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earthworm[中醫藥學名詞審定委員會.中醫藥學名詞(2004)]
3 概述
地龍爲中藥名,出自《本草圖經》[1]。地龍爲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乾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後三種習稱“滬地龍”。
廣地龍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雄生殖孔在第18環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剮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受精囊孔2對,位於7/8至8/9環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佔節周5/11。體輕,略璺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滬地龍長8~15cm,寬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較光亮。第18環節有一對雄生殖孔。通俗環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狀或陰莖狀;威廉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或多個小乳突。受精囊孔3對,在6/7至8/9環節間。
廣地龍飲片爲薄片狀小段,邊緣略卷,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生殖環較光亮[2]。體輕,略呈革質,質韌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土地龍爲不規則碎段,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多皺縮不平,生殖環帶多不明顯。體輕,質脆易折斷,肉薄。酒地龍表面色澤加深,偶見焦斑,略具酒氣。
地龍味鹹,性寒,歸肝、脾、膀胱經,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水腫尿少。酒地龍利於粉碎和解腥矯味,便於內服外用,又可增強通經活絡作用,用於偏正頭痛,寒溼痹痛,骨折腫痛。
4 出處
出自《本草圖經》。
7 英文名
earthworm (《中醫藥學名詞(2004)》)
10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地龍爲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乾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後三種習稱“滬地龍”。
《中醫大辭典》:地龍爲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 perrier)、通俗環毛蚓P.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guillelmi (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乾燥體。
《中華本草》:地龍爲巨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E.Perrier)和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通谷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len、櫛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等的全體。前一種藥材習稱“廣地龍”,後三種藥材習稱“滬地龍”。
11 原動物形態
11.1 參環毛蚓
參環毛蚓,體較大,長110~380mm,寬5~12mm。體背部灰紫色,腹面稍淡。前端較尖,後端較圓,長圓柱形。頭部退化,口位在體前端。全體由100多個體節組成。每節有一環剛毛,剛毛圈稍白。第14~16節結構特殊,形成環帶,無剛毛。雌性生殖孔1個位於第14節腹面正中,雄性生殖也1對位於第18節腹面兩側,受精囊孔3對位於6~7,7~8,8~9節間。 (《中華本草》)
11.2 威廉環毛蚓
威廉環毛蚓,體長96~150mm,寬5~8mm。背面青黃色或灰青色,背中淺深青色。環帶佔14-16三節,無剛毛。身體上剛毛較細,前端腹面並不粗而疏。雄生殖孔在18節兩側一淺交配腔內,陷入時呈縱裂縫,內壁有褶皺,褶皺間有剛毛2-3條,在腔底突起上爲雄孔,突起前面通常有孔頭突。受精囊孔3對,在6~7,7~8,8~9節間,孔在一橫裂中的小突起上,無受精囊腔。8~9,9~10節間缺隔膜,盲腸簡單。受精囊的盲管內端2/3在平面上,左右彎曲,爲納精囊。 (《中華本草》)
11.3 通俗環毛蚓
通俗環毛蚓,本種身體大小、色澤及內部構造與威廉環毛蚓相似。唯受精囊腔較深廣,前後緣均隆腫,外面可見腔內大小乳突各一。雄交配腔亦深廣,內壁多皺紋,有平頂乳突3個,位置在腔底,有一突爲雄孔所在處,能全部翻出,一如陰莖。 (《中華本草》)
11.4 櫛盲環毛蚓
櫛盲環毛蚓,體長100~150mm,寬5~9mm。背面及側面有深紫色或紫紅色。剛毛圈不白,環帶佔3節,無剛毛。身體前部剛毛雖粗,但在2-9節並不特殊粗。雄生殖孔在一個十字形突的中央,常由一淺囊狀皮褶蓋住,內側有一個或多個乳頭,其排列變化很大。受精囊孔3對,位於6~7,7~8,8~9節間,其位置幾近節周的一半距離,孔在一乳頭的後側,前後兩側表皮腺腫大,孔常陷入,孔的內側腹面在剛毛圈前或後,有乳頭突,排列較規則。8~9,9~10節間缺隔膜。盲腸複式,其腹側有櫛狀小囊。副性腺有索狀短管。盲管較受精囊本體長,內端3/4稍粗,或直或稍彎曲。 (《中華本草》)
12 產地
地龍主產廣東、廣西等地。
參環毛蚓生於潮溼、疏鬆之泥土中,行運遲緩。分佈於福建、廣東、廣西等地。(《中華本草》)
威廉環毛蚓生活於潮溼多有機物處。分佈於江蘇、浙江、湖北及上海、天津等地。(《中華本草》)
13 養殖
13.1 生活習性
蚯蚓爲夜行性動物,一般棲息在潮溼的泥圭中,深度10~20cm。蚯蚓喜溼溼,喜安靜,怕光,怕鹽,怕單寧味。再生能力較強,當受傷被切斷之後,能夠生出新的組織代替丟失的部分,當氣溫低於5℃時,鑽入土中冬眠。雜食性,食性廣泛,凡無毒的各種植物莖葉、家畜糞便及有機垃圾等均可作飼料用。(《中華本草》)
13.2 繁殖
蚯蚓爲雌雄同體動物,異體交配,交配後約1星期產卵,產卵於繭內,每繭內含受精卵3~4個,經2個月左右孵出幼蚓。 (《中華本草》)
13.3 養殖技術
養殖蚯蚓要求條件不高,方法多樣。飼養土可用發酵腐熟的有機廢物和菜園土等混合而成。要求含水量在30%左右,pH以6.8-7.6爲宜。飼餵的有機廢物如作物的秸杆、落葉、畜禽糞便等需經過發酵處理後,才能被蚯蚓利用。養殖密度不可過大,溫度以21~25℃爲最適產卵溫度。 (《中華本草》)
13.4 飼養管理
飼養2~3個月後,要用框篩法、餌誘法、刮糞法等將蚓糞、蚓繭及蚓體分開。(《中華本草》)
15 生藥性狀
15.1.1 廣地龍
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雄生殖孔在第18環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剮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受精囊孔2對,位於7/8至8/9環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佔節周5/11。體輕,略呈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中華本草》:廣地龍,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雄生殖孔在第18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圈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剛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受精囊孔3對,位於6-9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佔節周5/11。體輕,略呈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
15.1.2 滬地龍
長8~15cm,寬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較光亮。第18環節有一對雄生殖孔。通俗環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狀或陰莖狀;威廉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或多個小乳突。受精囊孔3對,在6/7至8/9環節間。(《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中華本草》:滬地龍,長8~15cm,寬 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受精囊孔3對,在6-7,7-8,8-9節間。第14-16節爲生殖帶,較光亮。第18節有1對雄生殖孔。通谷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個或多個小乳突。
16 鑑別
16.1 顯微鑑別
《中華本草》:廣地龍(參環毛蚓)粉末牲:淡灰色或灰黃色。①斜紋肌纖維無色,少數淡棕色,肌纖維易散離或相互紋絞結,大多彎曲或稍平直,直徑4~36(~66)μm,邊緣常不整齊,有的局部膨大,明間相間紋理不明顯。②表皮黃綠或黃棕色,細胞界限不明顯,有暗棕色色素顆粒,散在或聚集成條狀、網狀。③剛毛少見,常碎斷散在,淡棕色或黃棕色,中部直徑34~63μm,先端多鈍圓,表面可見縱裂紋。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地龍粉末淡灰色或灰黃色。斜紋肌纖維無色或淡棕色,肌纖維散在或相互絞結成片狀,多稍彎曲,直徑4~26μm,邊緣常不平整。表皮細胞呈棕黃色,細胞界限不明顯,布有暗棕色的色素顆粒。剛毛少見,常碎斷散在,淡棕色或黃棕色,直徑24~32μm,先端多鈍圓,有的表面可見縱裂紋。
16.2 理化鑑別
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加熱至沸,放冷,離心,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賴氨酸對照品、亮氨酸對照品、纈氨酸對照品,加水製成每1ml各含1mg和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地龍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丙酮(9: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
17 地龍的炮製
宋代有炙幹爲末、熬製、煅炭(《重修政和經使證類備用本草》)、微炒(《太平聖惠方》)、醋炙、焙制(《聖濟總錄》)等方法。
元代增加了酒浸、油炙(《世醫得效方》)、酒炒(《丹溪心法》)的方法。
明、清以後又增加了蛤粉炒(《普濟方》)、鹽制(《蒙筌》)、炒炭(《釋謎》)等法。
17.1 地龍的炮製方法
17.1.1 地龍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洗淨,切段,乾燥,篩去碎屑。滬地龍,碾碎,篩去土。
17.1.2 酒地龍
取淨地龍段,加入定量黃酒拌勻,稍悶潤,待酒被吸盡後,置炒制容器內,用文火加熱,炒至表面呈棕色時,取出晾涼。
每100kg地龍段,用黃酒12.5kg。
17.2 成品性狀
廣地龍爲薄片狀小段,邊緣略卷,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生殖環較光亮。體輕,略呈革質,質韌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
土地龍爲不規則碎段,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多皺縮不平,生殖環帶多不明顯。體輕,質脆易折斷,肉薄。
17.3 炮製作用
地龍具有熄風止痙,祛熱定驚,平喘,通絡,利尿的功能。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小便不通,腫毒疔瘡及高熱驚風,肝陽頭痛,中風偏癱,痰鳴喘息,尿少水腫。如治熱狂癲癇,即以本品同鹽化爲水飲服(《本草拾遺》);治驚風,則用本品研爛,同硃砂末作丸服(《應驗方》);治熱結膀胱,小便不通單用本品,搗爛浸水,濾取濃汁服(《斗門方》);治乳癰,以本品加生薑於乳鉢內研如泥狀,塗敷患處(《普濟方》);治高熱驚風抽搐,常與石膏、鉤藤等同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則與石決明、黃芩等配伍;治中風偏癱,肢體麻木,又常與天麻、南星、半夏等合用,如治中風半身不遂的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治熱痹之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常與桑枝、忍冬藤、絡石藤等配伍;治肺熱喘咳,則與麻黃、杏仁等同用;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閉不通等證,可單用或配其他利尿藥同用。
酒炙後利於粉碎和解腥矯味,便於內服外用,又可增強通經活絡作用,用於偏正頭痛,寒溼痹痛,骨折腫痛。如治疼痛不可忍的地龍散(《太平聖惠方》);治風頭痛的地龍散(《聖濟總錄》);治寒溼痹痛,肢體屈伸不利的小活絡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的地龍散(《證治準繩》)。
17.4 炮製研究
地龍含溶血成分蚯蚓素,解熱成分蚯蚓解熱鹼,有毒成分蚯蚓毒素。還含丁二酸及黃嘌呤等。其中丁二酸和黃嘌呤爲平喘的有效成分。
17.4.1 對化學成分的影響
據研究,地龍生品成分不易煎出,同時腥味太大,不利於服用,需炒後入藥,但對成分有一定損失。醋制品的水煎液所含成分較生品、酒制品、清炒品及砂燙品爲高,且醋可解腥,並能協同增效,故認爲以醋炒爲宜。
17.4.2 對藥理作用的影響
比較地龍各炮製品的藥理作用,結果爲地龍熱浸液、酒地龍熱浸液對大鼠血液黏度均能降低,尤以酒地龍與土地龍作用顯著。降低大鼠紅細胞壓積尤以廣地龍與酒地龍爲佳。體外血栓的溶解作用:酒地龍>廣地龍>滬地龍>土地龍。
17.4.3 工藝研究
有報道採用酒潤麩炒法,即取生地龍用紹酒(100:15)拌勻,悶潤1小時,另將麥麩炒至冒煙時,投入地龍共同拌炒,拌炒至地龍表面棕黃色時取出,篩去麥麩,放涼。另有取生地龍加醋(1:0.2)拌勻,悶潤1小時,置電烘箱100℃,烘2小時,至地龍表面棕色時取出。
17.5 貯存方法
19 地龍的功效與主治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地龍具有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的功效。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水腫尿少。
《中華本草》:地龍具有清勢止痙、平肝熄風、通經活絡、平喘利尿的功效。主熱病發熱狂燥、驚癇抽搐、肝陽頭痛、中風偏癱、風溼痹痛、肺熱喘咳、小便不通、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
《中醫大辭典》:地龍具有清熱,鎮痙,平喘,通絡,利尿,降壓的功效。
1.治高熱煩躁,驚風抽搐,喉痹,慢性氣管炎,哮喘,百日咳,風溼痹痛,半身不遂;水腫,黃疸,小便不利,高血壓病。內服:煎湯,4.5~9g;研末服,每次1.5~3g,日服一至二次。
2.治流行性腮腺炎,下肢潰瘍,丹毒,溼疹,帶狀皰疹,燒燙傷,加白糖攪拌取液塗敷;骨折,酌加白糖及少許冰片同搗爛,塗敷患處。
《中藥炮製學》:地龍具有熄風止痙,祛熱定驚,平喘,通絡,利尿的功能。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小便不通,腫毒疔瘡及高熱驚風,肝陽頭痛,中風偏癱,痰鳴喘息,尿少水腫。如治熱狂癲癇,即以本品同鹽化爲水飲服(《本草拾遺》);治驚風,則用本品研爛,同硃砂末作丸服(《應驗方》);治熱結膀胱,小便不通單用本品,搗爛浸水,濾取濃汁服(《斗門方》);治乳癰,以本品加生薑於乳鉢內研如泥狀,塗敷患處(《普濟方》);治高熱驚風抽搐,常與石膏、鉤藤等同用;治肝陽上亢,頭痛眩暈,則與石決明、黃芩等配伍;治中風偏癱,肢體麻木,又常與天麻、南星、半夏等合用,如治中風半身不遂的補陽還五湯(《醫林改錯》);治熱痹之關節紅腫熱痛,屈伸不利,常與桑枝、忍冬藤、絡石藤等配伍;治肺熱喘咳,則與麻黃、杏仁等同用;治熱結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閉不通等證,可單用或配其他利尿藥同用。
酒地龍利於粉碎和解腥矯味,便於內服外用,又可增強通經活絡作用,用於偏正頭痛,寒溼痹痛,骨折腫痛。如治疼痛不可忍的地龍散(《太平聖惠方》);治風頭痛的地龍散(《聖濟總錄》);治寒溼痹痛,肢體屈伸不利的小活絡丹(《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跌打損傷,骨折疼痛的地龍散(《證治準繩》)。
地龍爲眼科常用平肝熄風藥,具有清熱熄風,通絡止痛,平喘利尿的功效:
20 地龍的化學成分
《中醫大辭典》:地龍含丁二酸,並含6-羥基嘌呤、腺嘌呤、鳥嘌呤、膽鹼、胍和多種氨基酸等。
《急性中毒》:地龍含有蚯蚓解熱鹼、地龍素、蚯蚓毒素、琥珀酸、次黃嘌呤、花生四烯酸等。
《中華本草》:參環毛蚓和背暗異脣蚓含溶血成分:蚯蚓素(lumbritin),解熱成分:蚯蚓解熱鹼(lumbrofebin),有毒成分:蚯蚓毒素(terrestro-lumbrilysin)等。還含6-羥基嘌呤( hypoxanthine),黃嘌呤(xanthine),腺嘌呤(adenine),鳥嘌呤(guanine),胍(guanidine),膽鹼(choline),以及丙氨酸(alanine),纈氨酸(valine),亮氨酸(leucine),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酪氨酸(tyrosine),賴氨酸(lysine)等氨基酸。
我國市面出售的赤子愛勝蚓和美國紅蚓即紅色愛勝蚓的雜交種,稱爲“大平二號蚓”,其中含有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蘇氨酸(threonine),絲氨酸(serine),穀氨酸(glutamic acid),甘氨酸(glycine),丙氨酸,纈氨酸,蛋氨酸(methionine),異亮氨酸(isoleucine),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賴氨酸,組氨酸(histidine),精氨酸(arginine),脯氨酸(proline)和鋅、銅、鐵、鉻、硒、鉬、佤、鎂等元素。
近年從赤子愛性蚓體內找出血小板活化因子(platelet activating factor),其前體物質1-O-烷基-2-酰基-sn-甘油-3-磷酸膽鹼(1-O-alkyl-2-acyl-sn-glycerophosphocholine)佔磷脂酰膽鹼(phosphatidylcholine)的比例高達61.4%。
21 地龍的藥理作用
《中醫大辭典》:地龍有平喘(舒張支氣管)、降低血壓、解熱作用;並有輕度鎮靜、局部麻醉及拮抗某些實驗性驚厥的作用;能興奮子宮。止喘的有效成分可能是6-羥基嘌呤。
《急性中毒》:地龍的藥理作用有抗凝,抗血栓,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降壓,解熱,鎮靜,抗驚厥,興奮腸道子宮平滑肌,抗腫瘤,抗心律失常,抗潰瘍,退黃,殺精子。超量應用有溶血作用,也可引起過敏反應。
《中藥炮製學》:地龍含溶血成分蚯蚓素,解熱成分蚯蚓解熱鹼,有毒成分蚯蚓毒素。還含丁二酸及黃嘌呤等。其中丁二酸和黃嘌呤爲平喘的有效成分。
21.1 溶栓和抗凝作用
參環毛蚓體腔液幹粗粉直接注入大鼠十二指腸30mg/kg,以動靜脈插管串線粘附纖維蛋白方法測纖維蛋白生成,具有明顯的溶纖維蛋白活性,煮沸或烘乾後活性即喪失。以纖維蛋白平板測定法證明,凍幹粗粉5μg與尿激酶1u的溶纖維蛋白活性相當。但纖維蛋白平板經85℃水浴加熱30min後,尿激酶的活性喪失而凍幹粗粉的活性仍部分保留。說明凍幹粗粉溶纖維蛋白機制與尿激酶不完全一樣。尿激酶的作用是激活纖維蛋白溶酶原使之成爲有活性的纖溶液,催化纖維蛋白溶解,蚯蚓凍幹粗粉除了有尿激酶樣纖溶作用外,尚有直接催化纖維蛋白水解的作用。赤子愛勝蚓提取液在體外對兔靜脈血栓有溶解作用,對已凝固的纖維蛋白膠板也有一定纖溶活性。其纖溶作用有直接纖維蛋白溶解和激活纖溶酶原的間接作用,但以直接纖溶爲主。家兔靜注蚯蚓水浸液0.lg/kg或0.2g/kg,對頸總動脈一頸外靜脈血流套路法實驗性血栓形成有明顯抑制作用,灌服1g/kg亦有明顯抑制,但軟弱,靜注0.02g/kg有溶栓作用。家兔靜注廣地龍(Lumbricus kangtang6nsis)醇提取注射液(每 1ml含生藥 2g)2ml/kg,可明顯延長血小板血栓和纖維蛋白血栓形成時間,使血栓長度和乾重減少,並降低血液粘度。家兔靜注人工養殖的正蚓科雙胸蚓屬(Lumbricche bimastos)粗提取液,可顯着降低血中纖維蛋白原含量,並使代球蛋白溶解時間顯着縮短。粗提取液經進一步萃取,製備出含多種纖溶酶和纖溶酶原激活物的製劑,具有良好的溶解血栓作用,可使兔血漿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物(t-PA)活力增加,血小板聚集性顯着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降低,紅細胞剛性指數降低,提示其通過促進纖溶、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強紅細胞膜穩定性等發揮作用。蚯蚓乾粉水浸液在體外對家兔纖維蛋白和凝血塊均有溶解作用。家兔靜注水煎醇沉注射液對耳緣靜脈血栓有明顯溶解作用。正常志願者口服蚯蚓提取物亦有明顯的抗凝和纖溶作用,且與劑量相關。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纖溶酶原激活物活性增強,代球蛋白溶解時間縮短及纖維蛋白降解產物含量增加。從蚯蚓提取的纖溶酶(凍乾粉)給家兔灌胃,0.05g/(kg·d)或 0.1g/(kg·d),連續3d,從心臟取血,在體外形成的血栓長度、溼重、乾重均較對照組明顯減少。(《中華本草》)
地龍煎劑在體外對牛凝血酶促進人血纖維蛋白原凝聚有明顯抗凝血酶作用。赤子愛勝蚓提取物對凝血酶時間(TT)有明顯延長作用,在缺乏抗凝血酶-III(AT-III)的血漿中加入該提取物也可使TT明顯延長,但延長程度較小,說明這種作用有依賴AT-III和不依賴AT-III的兩個部分。家兔靜注地龍提取物(EE)可明顯延長TT其半衰期0.32h在體外EE亦可明顯延長TT和白陶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KPTT)。廣地龍水浸液加鹼水解後再用乙醇分級分離,所獲提取物亦可明顯延長KPTT和TT,其抗凝血酶活性不能被AT-III抗體及魚精蛋白中和,表明其活性不依賴於AT-III 該活性成分不屬多糖或蛋白質,可能是一種耐鹼耐熱的小肽或含雙鍵化合,與水蛙素、肝素等抗凝物質不同。 高血粘度綜合徵和缺血性中風患者每口口服赤子愛勝蚓提取液,連續14d爲三療程,服1~2療程,患者的血細胞比、血沉、血漿粘度、血纖維蛋白原等均有降低。家兔靜注地龍提取液,可使血小板聚集性顯着降低,全血粘度和血漿粘度降低,紅細胞剛性指數降低。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1)抗心律失常作用給動物靜注地龍注射液對氯仿一腎上腺素或烏頭鹼誘發的大鼠心律失常,氯化鋇或毒毛花着G誘發的家兔心律失常均有明顯的對抗作用;對心臟傳導亦有抑制作用。(《中華本草》)
21.2 降血壓作用
麻醉犬靜注廣地龍熱水浸劑或乙醇浸出液0.1g/kg,30~45min出現血壓下降,可維持2一3h;正常大鼠三次灌胃大劑量(10g/kg)或腎型高血壓大鼠每日準胃小劑量(50mg/kg),連續2星期,均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腎型高血壓大鼠血壓下降出現於給藥後3~7d並於停藥後第2星期回升到用藥前水平。廣地龍的降壓機制可能是由於它直接作用於脊髓以上的中樞神經系統或通過某些內感受器反射地影響中樞神經系統,引起部分內臟血管的擴張而使血壓下降。大鼠靜往廣地龍煎劑0.25g/kg,立即引起血壓下降,其降壓過程與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相似,如預先靜注PAF受體阻滯劑CV6209顯着抑制廣地龍的降壓作用,提示類PAF物質是廣地龍的重要降壓成分。對易卒中自發性高血壓大鼠(SHRSP)餵食含地龍飼料,可在不影響SHPSP體重的情況下降低SHRSP血壓,改善血管彈性即增加主動脈負荷溼重比(拉力g/主動脈溼重mg)和斷裂時主動脈最大負荷(拉力g/主動脈溼重mg),降低心體重比(心肌mg/體重g ×10-3),增加腎體重比,且還具有利鈉、利尿和降低三酸甘油作用,提示地龍可能有一定的預防SHRSP卒中發生的作用。(《中華本草》)
21.3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21.3.1 治療缺血性腦卒中(中風)
預先腹腔注射地龍注射液10g/kg,對蒙古沙土鼠一測預總動脈結紮造成的缺血性腦卒中具有一定的預防作用,可減輕缺血性腦卒中的症狀,如立毛、轉圈行爲和打滾發作等的發生率下降,並明顯降低動物的死亡率,使缺血性腦卒中動物腦組織中降低了的單胺類遞質5一羥色胺和多巴胺趨於恢復,而對去甲腎上腺素含量則無明顯影響。(《中華本草》)
21.3.2 抗驚厥和鎮靜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地龍醋酸鉛處理的提取液,可明顯對抗戊四氮和咖啡因引起的驚厥,但不能對抗土的寧引起的驚厥,提示其抗驚厥作用部位是在脊髓以上的中樞神經部位。小鼠腹腔注射地龍乙醇浸出液20g/kg,對電驚厥也有對抗作用,ED爲22.18g/kg。地龍醇浸液對小鼠、家兔有鎮靜作用。(《中華本草》)
21.3.3 解熱作用
蚯蚓水浸劑對大腸桿菌內毒素及溫熱刺激引起的發熱家兔均有良好的解熱作用,但較氨基比林的作用弱。口服廣地龍散 12g,對健康人體溫無降低作用,對感染性發熱患者降溫作用優於阿司匹林(口服0.3g)對非感染性發熱亦有效,但作用出現較晚,一般於服約後0.5~3h顯效,2~5h體溫降至正常。 (《中華本草》)
21.4 抗癌作用
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l1mg/只,連續58d,對移植的肉瘤S180。有明顯的抑制作用,不僅瘤體明顯減少,且可延長小鼠的生存期。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1mg/只,連續6d,對移植性實體瘤H22。也有明顯抑制作用。班蚓提取物經透析後的透析外液對接種肉瘤S180或實體瘤EMT6。的小鼠均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該成分經100℃加熱20min,抑癌作用即消失。地龍可透析組分在體外對胃癌細胞MGC803的胸腺嘧啶脫氧核背( H3-TdR)的滲入有明顯抑制作用,該組分經56℃加熱0.5h抑瘤作用仍然存在,表明該有效組分分子較小而且耐熱。應用凝膠過濾技術對地龍提取物進行分離獲 4個組分。組分I在體外對胃癌細胞 MGC803的3H-TdR滲入有非常顯着的抑制作用,該組分經56℃加熱0.5h抑瘤作用仍存在,但較未加熱組明顯減弱,提示該組分加熱後抑瘤作用部分保留,具有一定耐熱性。組分IV在體外對胃癌細胞MGC803的3H-TdR滲入也有非常顯着的抑制作用,但該組分經56℃加溫0.5h後抑瘤作用即消失,提示該組分不耐熱,組分II和組分III則均無抑瘤作用。地龍提取物在體外對培養的喉癌細胞 Hep-2有濃度依賴性抑制作用。小鼠灌服地龍提取物與5一氟尿呼慣(5-FU)聯合應用對乳腺癌MA的治療有明顯協同作用,腫瘤生長比單用5-FU延遲3d,癌細胞變性壞死較單用嚴重,小鼠存活時間也較單用延長陽門。地龍提取物與白介素2(IL-2)聯合應用對小鼠肉瘤S180。亦可抑制腫瘤生長,表現協同作用。移植肉瘤S180。的小鼠灌服地龍提取物,與5-FU聯合應用時,對腫瘤的抑制有協同作用,如與輻射增效劑AK123聯合應用則產生更強的輻射增效作用,三者合用則抑瘤效果最好。在體外,地龍提取物與AK123合用對人喉癌細胞Hep-2也表現協同作用。地龍提取物與熱療聯合應用對小鼠實體瘤 EMT6的抑制也有明顯協同作用。(《中華本草》)
灌服地龍提取物對正常及荷瘤(S180)小鼠均有促進脾淋巴細胞轉化作用,對給予直線電子加速器照射和未照射小鼠脾淋巴細胞轉化也有促進作用;但體外實驗則對小鼠脾淋巴細胞和人血淋巴細胞轉化均有抑制作用。提示地龍提取物可能通過提高機體免疫能力而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的。小鼠腹腔注射地龍提取物100mg/kg,連續6d,可使胸腺及脾臟有核細胞數明顯增加,脾細胞對刀豆球蛋白A(ConA)、脂多糖(LPS)的反應性均明顯高於對照組,脾臟自然殺傷細胞(NK)及抗體依賴細胞介導細胞毒(ADCC)活性也顯着高於對照組。對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亦有相似作用,但脾臟NK及AfXIC活性則顯着低於對照組。荷瘤小鼠經深部X線治療機局部照射後,脾重、脾有核細胞數、NK細胞活性、ADCC活性及牌細胞IL-2活性均受到一定抑制,但如加用地龍提取液治療,則未見任何免疫抑制作用,甚至有所提高,提示對機體免疫功能都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可使尾血中吞噬細胞化學發光增強,提示可增強吞噬功能;荷瘤(S180)小鼠NK細胞活性下降,如灌服地龍提取物8d,則NK活性基本恢復。腫瘤患者服用地龍提取物2個月,採用系列抗入淋巴細胞及其亞羣單克隆抗體(McAb),用間接免疫熒光法檢測T3,T4,T8,T4/T8,Tb,Tac,B細胞亞羣的值,服地龍提取物者可提高T3,T4及T4/T8及,提示其爲一種免疫增強劑。接受放射治療的食管癌患者眼地龍提取物150mg,每日2次,能控制患者白細胞下降,效果優於免疫增強刑多抗甲素(polyactin A)。荷瘤(S180)小鼠每日灌服地龍提取物100mg/kg,連續7d,能使因荷瘤而增加熒光產物(直接反映體內脂質過氧化速率)含量降低,血中谷優甘肽還原酶(GR)、過氧化氫酶(CAT)、谷優甘肽過氧化物酶(GSH-Px)動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則增加,提示地龍提取物有清除自由基、抗脂質過氧化的作用。但體外試驗卻證明,地龍提取物與激光、血葉淋衍生物對S180癌細胞具有協同殺傷作用,化學發光強度也明顯增高,如將自由基清除劑CAT和SOD加入培養基內,則使增強的發光強度明顯減小,提示地龍提取物的協同作用至少部分是通過增加活性氧而實現的。(《中華本草》)
21.5 平喘作用
豚鼠腹腔注射地龍液(每1ml含鮮地龍約0.75g/ml)2ml,對卵蛋白引起的過敏性哮喘潛伏期明顯延長,吸入組胺引起的哮喘潛伏期也明顯延長,但對吸入乙酸膽鹼引起的哮喘則無影響。大鼠腹腔注射地龍液2ml,連續3d對卵蛋白引起的被動皮膚過敏反應有抑制作用。在體外,地龍液8×10-7g/ml濃度對豚鼠離體氣管由組胺引起的收縮有明顯抑制作用。從蚯蚓提出的含氮成分對大鼠、家兔肺灌注法有顯着擴張支氣管作用,並能對抗組胺和毛果美香鹼引起的支氣管收縮。靜注於豚鼠,50%動物可耐受致死量組胺。認爲地龍的某種組分可阻滯組胺受體,對抗組胺使氣管痙攣及增加毛細血管通透性的作用,此爲平喘的主要機制。(《中華本草》)
21.6 對平滑肌的作用
從廣地龍提取出的淡黃色結晶,能使已孕和未孕大鼠或豚鼠離體子宮緊張度明顯升高,濃度增加可使之呈痙攣收縮狀態;靜注1mg/kg,可使家兔在位子宮緊張度升高,靜注 3~6mg/kg或灌服 10~20mgl/kg,可使慢性子宮瘻管家兔子宮收縮明顯增強。此外,該結晶0.5~ 1mg/kg靜注,對家免在位腸管亦有明顯興奮作用,對大鼠後肢血管灌流亦表現明顯興奮,但對在體豚鼠支氣管作用較弱。(《中華本草》)
21.7 其他作用
84%乙醇及石油醚提取物在體外對人型結核桿菌有較強抑制作用,由3%醋酸提取的兩種物質抑制人型結核桿菌的最稀釋位數分別爲100信及70倍,2.5%硫酸提取物的最高稀釋倍數爲100倍,此三種提取物均耐熱; 84%乙醇及五油醚提取物的最高稀釋倍數均爲3200倍,但不耐熱。(《中華本草》)
地龍提取物在體外對小鼠和人的精子均有快速殺滅作用,其中的蛻拍酸、透明質酸能迅速使精子制動、凝集,並使其結構受到破壞。(《中華本草》)
地龍提取液外用對侷限性硬皮病有效,經生化分析提取物具有特異性降解膠原纖維的膠原酶,其療效很可能是局部變性膠原纖維降解所致。(《中華本草》)
21.8 體內過程
家兔靜注參杯毛蚓注射液,以凝血酶時間測定爲藥效指標,按藥效一對數劑量關係估算藥動學參數,表明其抗凝血酶有效成分在體內屬一級動力學消除,符合二室模型,t1/2a。爲4.1limn,t1/2β爲140min,量效曲線下面積(AUC)爲169.1mg/(kg·h),清除率(CL)爲0.964h-1。提示抗凝血酶成分由血液向外周組織分佈速率很快,而清除較慢,可能是一種小分子物質,在體內分佈廣泛。(《中華本草》)
21.9 毒性
廣地龍熱浸劑給小鼠靜注LD50。爲3.85g/kg,腹腔注射LD50。爲95~115gl/kg,給大鼠灌胃0.1gl/(kg·d),連續45d未發現毒性反應。小鼠腹腔注射廣地龍注射液,LD50爲40.7g/kg。從廣地龍 1000g提得淡黃色結晶 2g,給小鼠爲注 LD50。爲 38.7mg/kg。按動物急性死亡率法估測參壞毛蚓毒性組分的藥動學參數,其在體內屬一級動力學消除,呈一室模型,t1/2。爲31.2min,僅爲抗凝血酶成分消除半衰期的22.3%,因毒性組分半衰期短,所以地龍多次連續給藥不易造成蓄積中毒。比較安全。(《中華本草》)
22 用法用量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5~10g。
《中華本草》:內服:煎湯,5-10g;或末,每次1-2g;或入丸、散;或鮮品拌糖或鹽化水服。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或取汁塗敷;研末撒或調塗。
24 地龍中毒
地龍含有蚯蚓解熱鹼、地龍素、蚯蚓毒素、琥珀酸、次黃嘌呤、花生四烯酸等。
藥理作用有抗凝,抗血栓,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降壓,解熱,鎮靜,抗驚厥,興奮腸道子宮平滑肌,抗腫瘤,抗心律失常,抗潰瘍,退黃,殺精子。
24.1 不良反應機制
地龍素有溶血作用,蚯蚓毒素能引起痙攣,超量應用有溶血作用,血壓先升高,隨後突然下降,痙攣,休克以及抑制呼吸中樞等[4]。也可引起過敏反應。
24.2 地龍中毒的臨牀表現
中毒潛伏期爲3~6h,中毒量爲60~120g。表現爲頭暈、頭痛、口、脣、鼻腔發癢,大汗淋漓,面色蒼白,血壓先升高隨後降低,腹痛,有胃腸道出血,心慌,心悸,呼吸困難等。
24.3 治療
中毒後用1:5000的高錳酸鉀液洗胃,然後予藥用炭或通用解毒劑口服,也可服鹽水一杯;靜脈輸液,給予5%葡萄糖鹽水滴注,促進毒物排出;腎上腺素1mg皮下注射,異丙嗪25mg肌肉注射,及糖皮質激素等抗過敏治療。當出現過敏性休克時,按抗休克處理。
25 地龍的藥典標準
25.1 品名
Dilong
PHERETIMA
25.2 來源
本品爲鉅蚓科動物參環毛蚓Pheretima aspergillum (E.Perrier)、通俗環毛蚓Pheretim,a vuLgaris Chen、威廉環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 Michaelsen)或櫛盲環毛蚓Pheretima pectinifera Michaelsen的乾燥體。前一種習稱“廣地龍”,後三種習稱“滬地龍”。廣地龍春季至秋季捕捉,滬地龍夏季捕捉,及時剖開腹部,除去內臟和泥沙,洗淨,曬乾或低溫乾燥。
25.3 性狀
25.3.1 廣地龍
呈長條狀薄片,彎曲,邊緣略卷,長15~20cm,寬1~2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紫灰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習稱“白頸”,較光亮。體前端稍尖,尾端鈍圓,剛毛圈粗糙而硬,色稍淺。雄生殖孔在第18環節腹側剛毛圈一小孔突上,外緣有數環繞的淺皮褶,內側剮毛圈隆起,前面兩邊有橫排(一排或二排)小乳突,每邊10~20個不等。受精囊孔2對,位於7/8至8/9環節間一橢圓形突起上,約佔節周5/11。體輕,略呈革質,不易折斷。氣腥,味微鹹。
25.3.2 滬地龍
長8~15cm,寬0.5~1.5cm。全體具環節,背部棕褐色至黃褐色,腹部淺黃棕色;第14~16環節爲生殖帶,較光亮。第18環節有一對雄生殖孔。通俗環毛蚓的雄交配腔能全部翻出,呈花菜狀或陰莖狀;威廉環毛蚓的雄交配腔孔呈縱向裂縫狀;櫛盲環毛蚓的雄生殖孔內側有1或多個小乳突。受精囊孔3對,在6/7至8/9環節間。
25.4 鑑別
(1)本品粉末淡灰色或灰黃色。斜紋肌纖維無色或淡棕色,肌纖維散在或相互絞結成片狀,多稍彎曲,直徑4~26μm,邊緣常不平整。表皮細胞呈棕黃色,細胞界限
不明顯,布有暗棕色的色素顆粒。剛毛少見,常碎斷散在,淡棕色或黃棕色,直徑24~32μm,先端多鈍圓,有的表面可見縱裂紋。
(2)取本品粉末1g,加水10ml,加熱至沸,放冷,離心,取上清液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賴氨酸對照品、亮氨酸對照品、纈氨酸對照品,加水製成每1ml各含1mg和0.5mg的溶液,作爲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四種溶液各3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噴以茚三酮試液,在105℃加熱至斑點顯色清晰,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本品粉末1g,加三氯甲烷20ml,超聲處理20分鐘,濾過,濾液蒸乾,殘渣加三氯甲烷1ml使溶解,作爲供試品溶液。另取地龍對照藥材1g,同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一硅膠G薄層板上,以甲苯-丙酮(9:1)爲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5.5 檢查
25.5.1 雜質
不得過6%(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A)。
25.5.2 水分
不得過12.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H第一法)。
25.5.3 總灰分
不得過10.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25.5.4 酸不溶性灰分
不得過5.0%(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K)。
25.5.5 重金屬
取本品1.0g,依法檢查(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Ⅸ E第二法),含重金屬不得過百萬分之三十。
25.6 浸出物
照水溶性浸出物測定法(2010年版藥典一部附錄Ⅹ A)項下的熱浸法測定,不得少於16.0%。
25.7 地龍飲片
25.7.1 炮製
25.7.2 性味與歸經
鹹,寒。歸肝、脾、膀胱經。
25.7.3 功能與主治
清熱定驚,通絡,平喘,利尿。用於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痹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水腫尿少。
25.7.4 用法與用量
5~10g。
25.7.5 貯藏
置遁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25.8 出處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0年版